恨不抗日死的将军吉鸿昌-为做事而做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吉鸿昌做了高级将领后,始终没有忘记为民造福的宗旨,在民间中,流传着许多值得颂扬的故事。

    吉鸿昌所带领的部队,都佩戴着白底红边的圆臂章,上面写着:“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平时,他身体力行,诚励部队。他率领的部队,在西北军中无论作战、军纪、俭朴耐劳都是很过硬的。他时常说:我从军时,就抱定为民造福的初衷,况且我本是“穷棒子”出身,自己队伍的所作所为,不能让父老们唾骂。许多官兵在他的影响下,都严格地要求自己,有些不老实的,也慑于他威严的军纪,不敢胡作非为了。

    1922年,吉鸿昌所部移驻河南。在农民们进行夏收的季节,一天,狂风骤起,眼看就一场倾盆大雨。这时吉鸿昌还在城里,他立即骑上快马,直奔农村部队驻地,命令全体官兵帮助农民抢收,并把抢收的麦子送到老乡家,等暴风雨来时已收割完了。他还命令部队把牲口借给老乡耕地,叫士兵帮助劳力缺乏的农户代耕。老乡们送马草给部队作为酬谢时,官兵们不肯收,说道:“我们是吉鸿昌的部队,他不许要老乡的报酬。要是我们违犯了,还得受严重处罚哩!”

    在大青山以北通往呼和浩特市之间的蜈蚣坝,有一块当地群众为吉鸿昌立的修路纪念碑,还有吉鸿昌亲手在路旁石壁上写的“化险为夷”4个大字。原来这是吉鸿昌在1926年驻军绥远、兼任省警务处处长时,发现蜈蚣坝这一南北通道要塞道路狭窄险峻,常造成伤亡事故,行人十分不便。他便自己出资,带领士兵,动员当地居民,将此路开通加宽,修成大路。当地群众非常感激,便立碑纪念,吉鸿昌亲手在路旁石壁上题写的“化险为夷”,至今屹立道旁。

    在山东曹县一带至今流传着吉鸿昌亲毙战马的故事。1927年夏,吉鸿昌率部北伐经山东曹县时,他心爱的一匹战马脱缰,啃了老乡的庄稼,被老乡捉住送回。吉鸿昌当即向老乡赔偿道歉。第二天清晨,他在打麦场上集合队伍说:“行军打仗,不许损坏老乡的庄稼,这是我吉鸿昌定的纪律。现在我的战马犯了纪律,我对不起老乡,对不起弟兄们。”说完就拉出那匹战马,亲手枪杀了。

    1928年夏末,吉鸿昌的部队驻甘肃天水地区。当年,陕、甘、豫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饿殍遍地。他动员士兵省吃俭用,用军粮做成馒头、锅馈,熬成米粥并亲自带头散发。他还背着干粮下乡访贫问苦。他把一些孤儿收养起来,派人用车送往河南老家,供养他们上学,还写信寄钱让家里人救济穷人。

    吉鸿昌为人仗义疏财,只要知道部下或朋友有困难,必解囊相助。他常说:“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爱钱的人,终无大志,决做不出一番事业来”。西北军中同僚蒋鸿遇因被冯玉祥所不容,丢官之后只能寄居破庙内孤身养病,境况极凄凉。吉鸿昌闻知此事,不避嫌疑,立即派代表前往探视,并以千元相赠。蒋鸿遇叹息:“我住庙养病以来,门可罗雀,来慰问我者,只世五一人”。

    吉鸿昌嫉恶如仇,对自己的亲戚也不例外。他家乡有一名叫吉星南的堂侄,仗恃他的名望,在乡里横行霸道。此人为霸占一妇女,竟把她的丈夫及母亲害死。凶手吉星南被押在县里一年多也没有法办。吉鸿昌在家乡听到群众的反映后,他向乡亲们表示:“请父老们放心,我吉鸿昌从来不做对不起乡亲们的事情。谁要想借我的名义欺压百姓,就是我的亲老子,我也决不宽容。”他还写信质问县长:“我当师长,他杀人家全家,你不问罪;如我当了军长、总司令,他不就要杀死人家全村、全县吗?”接着,他亲自到县衙门提审杀人犯吉星南,立即宣判死刑,并把罪犯枪毙示众。这一行动大快人心,乡亲们莫不拍手称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