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堰治水造福万代的李冰父子-李冰父子斗江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传说李冰父子在治水过程中,曾与江神进行了大无畏的搏斗。

    《华阳国志》卷三就记载了这一传说:“冰凿崖时,水神怒,冰乃操刀入水中与神斗,迄今蒙福。”《水经注》卷三三引《风俗通》对此也作了精彩的记述,说李冰豪气冲天,刺杀江神为民除害,“蜀人慕其气决,凡壮健者,因名冰儿也”。后来的《太平广记》卷二九一引《成都记》也记述了这一传说。唐代蜀地发生特大洪水,李冰又再次化为神龙,与江神斗于灌口。五代时期杜光庭《录异记》、北宋张唐英《蜀檮杌》、黄休复《茅亭客话》等也都记述了李冰显灵再斗江神的故事。这些传说无疑神化了李冰的人格,也由此可见在当时蜀人的心目中,李冰因全心全意为民造福而被描绘成了一位非凡的英雄。

    《成都记》:“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冰乃入水截蛟,己为牛形,江神龙跃,冰不胜,乃出,选率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辩,汝当杀其无记者。’遂吼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江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隧毙。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弥弥而去。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祠南数千家,边江低堤,虽甚秋潦,亦不移适。有石牛,在庙庭下。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灌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下,左绵梓潼,皆浮川溢峡,伤数十郡,唯西蜀无害。”

    相传,两千多年前,由于江神兴风作浪,造成成都平原水灾不断。为乞求江神不再危害生灵,每年旧历6月23日,老百姓都要杀猪宰羊敬江神,还要献上童女两名与江神为妻。但江神仍恶性不改,照样涌水为患,百姓苦不堪言。李冰任蜀郡守后,决心设法为民除去这个祸害。就在那年祭祀江神之日,李冰将儿子扮成敬献江神的童女,在这个地方摆好祭品,亲自主持祭祀,向江神劝酒。李冰连劝三杯之后,见江神仍滴酒不沾,勃然大怒道:“我敬重你,请你喝酒,你却不识抬举!”拨剑刺向江神,江神见势不妙,化作犀牛而逃,李冰也摇身一变,化作犀牛紧紧追赶,于是,两条犀牛时而在江中,时而在这台上,战得天昏地暗。一会儿工夫,李冰气喘吁吁地跑来向手下的人说:“我斗得累极了,你们怎么不帮我一下!要记住,头向南、腰部系白绢的就是我。”一转眼,两头牛又在斗了。顷刻之间,风雷大作,天地一色。岸上的人定睛一看,纷纷举起手中的弓箭,射向没系白绢的那头牛。江神一声惨叫,当即毙命。从此,岷江不再发生大的水灾了。为了纪念李冰,人们将李冰斗犀的地方,称为“斗犀台”。

    都江堰修好后,据传李冰命人刻了三个石人,立在水中央,又下江去找新上任的江神,说:“我现在在江中立了三个石人,都江堰的水位,最低不能低于石人的脚,最高不能漫过石人的肩,你要是不听话,前面的江神就是你的下场。”

    斗犀台,倚山临江,是都江堰市的著名古迹。宋代斗犀台上相继建有“浮云亭”、“怀古亭”。历经沧桑,原亭已不存在。如今的亭子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斗犀台的对面就是都江堰渠首三大工程。斗犀台的传说发生在这里决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历代劳动人民渴望征服水患的愿望,对治水英雄李冰的崇敬和缅怀。

    这种神话带有迷信的成分,当然不可信以为真。但是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界不可克服的威力,往往想象成为神鬼,譬如雷公、电母、海龙王等等都是。所以李冰斗江神就是代表着自然界中江水的威力。李冰与江神作战,就是表现着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李冰领导民众修建都江堰,向自然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事实。

    又传说,古时的岷江中恶龙为害,李冰的儿子二郎带领海山七圣去降龙。一场斗恶下来,七圣和猎狗哮天犬全部战死,恶龙也身负重伤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见了恶龙的踪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遇到一位老婆婆。老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儿子,为了促住恶龙来到此地,就对他热情接待,烧好了面条请他吃饱肚子。不久,化作人形的恶龙也来到老婆婆的家,向老婆婆乞求食物充饥。老婆婆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条恶龙,也煮了一锅面条让它吃,谁知,面条到了恶龙的肚子里,都变成了带铁钩的链条,将恶龙从肚子里锁起来,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至今,青城山下还有李二郎坐过的屁股印,和恶龙打滚的“滚龙槽”这两处遗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