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危机与保护-动物,人类最好的朋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是世间最强大的动物,但人不能持强凌弱,任何生命都有权利生活在世界上,人如果善待它们,植物会送给你勃勃生机,动物会用它的绝招,婉转美妙的鸣叫给你带来欢乐,其实,美丽是所有生命共同创造的,而我们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拙。人类的创造力和大自然的创造力相比也实在是捉襟见肘,我们要敬畏自然,善待一切生命,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我国的动物种类与数量非常之多。据统计,我国现存的兽类共有450余种,占世界兽类总数的10.6%。我国还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

    大自然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所有动物。但人类在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妄图把动物们都端上桌,成为盘中的盛宴,笼中的观赏动物。

    在我们的身边,生物濒临灭绝的速度正在疯狂增长,原因大多是栖息地遭到破坏,这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的“功劳”。工业社会到来之前,鸟类平均每300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但是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动物、1/9的鸟类、1/5的爬行动物、1/4的俩栖动物、1/3的鱼类,都濒临灭绝。

    生物物种和其群族千万年间在自然界中生存,已经适应了栖息地的环境,其数量一般不会发生急剧的扩散和缩减。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改造能力的加强,自然和生物之间已经不能维持平衡,最终导致物种灭绝:

    (一)生境丧失与退化

    人类的破坏性是毁灭性的:可以把高耸的山峰夷为平地,可以让湍急的河流改变走向,可以让全球的森林覆盖率在短短百年间就减少50%,这导致了许多物种在认为干涉下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家——生境,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在濒危的所有脊椎动物里面,由于栖息地退化、丧失而沦落到灭绝边缘的就高达67%。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情况还有恶化的趋势。

    在全球所有61个热带国家里,半数以上的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其中以亚洲国家最为严重,由于胡乱砍伐森林、破坏湿地、开垦农田、开发海洋油气,这些原本非常适宜动植物生存的国家中,孟加拉94%、香港97%、印度的80%、斯里兰卡83%、印度80%的自然环境已经和从前呈天壤之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动物们无处生存,等待着它们的只有灭绝这一令人伤心的结局。

    物种灭绝在凉席爬行类生物和四面环海的岛屿之中发生地最为普遍,这是因为爬行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而岛屿相对封闭。以马达加斯加半岛为例,在人类登岛之前的,这里是动植物的天堂,特有的生物物种比例达到85%,而在第一个人类踏上这里至今的1500年间,原始森林植被被破坏超过90%,生物更是遭到灭顶之灾,岛上原有的60种特有末后类动物锐减到28种,其中灭绝的包括体大如猫、极具研究价值的指猴。习惯了在岛屿上生存的生物在另觅去处的过程中也遭遇了难题,当它们离开熟悉的环境,向其他地方迁移时,很容易被人类发现并消灭,而且还有可能成为打破生物链的外来物种,威胁到迁移地区原有的生态平衡。我国为了保护国宝大熊猫的生存,特地为它们开辟了绿色走廊。

    (二)过度开发

    脊椎动物的生存情况也不容乐观,有37%的野生动物因为被当做食材、药材、或毛皮可以制作衣物等原因而惨遭杀戮,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珍馐,贵夫人们披在身上的毛皮......大象、犀牛、黑熊、老虎、藏羚羊,多少野生动物们在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甚至连深海霸主鲨鱼也不能幸免,仅仅是因为有人想一尝鱼翅的鲜美,这种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4亿年的软骨鱼类就被人类残忍的割掉鱼鳍,而失去鱼鳍的鲨鱼大多因为占船舱体积而又被扔回海里,这样的鲨鱼已经不能游,它们被扔回海里后就一直下沉到海底,最终被活活饿死,而鱼翅的味道其实和粉丝相差无几。另一种世界最大的动物——鲸鱼,因为自身厚重的脂肪可以制造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也被捕杀到数量岌岌可危,这其中以日本每年捕鲸量最多。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捕杀和自己分享同一个地球的动物,不计后果地开发它们的“商业利益”,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的动物灭绝。据统计,全球的野生动物黑市每年的交易额都高达100亿美元,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很多盗猎者在暴利面前良心泯灭。以北美旅鸽为例,这种原来随处可见的鸟类,随着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并持续开发的百年间,被捕杀灭绝,最后一只旅鸽在1914年9月死去,美国人才惊觉这种原先可能三五成群在自己院子里觅食的小生物已经永远地在地球上消失了,他们忏悔地建造了北美旅鸽纪念碑,碑文中写到:“因为人类的自私和贪婪,北美旅鸽灭绝了。”

    (三)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的行为对岛屿物种几乎造成了致命打击。波利尼西亚人在公元400年左右登陆夏威夷,和他们一起登上岛屿的还有猪、犬、鼠等,这导致44种夏威夷当地的鸟类灭绝,占全部鸟类总数的半数以上。1778年,新的欧洲殖民者登陆夏威夷,他们又带来了马、羊、牛、猫等新物种,加上工业社会的欧洲人盲目砍伐植被、开垦农田,使得鸟类失去栖息地,本地原生鸟类灭绝的数字又加上了17种。他们还带来了新种类的老鼠,使得岛上鼠类迅速繁殖,人们又引进猫鼬,想要控制猖獗的鼠,不想这些猫鼬在消灭老鼠的同时,又把岛上一种不会飞的秧鸡给“消灭”了个干净。新西兰的斯蒂芬岛上的一种异鹩更是由于灯塔看守人养的一只宠物猫而被灭绝,人们在记录这件事时不禁感叹:“一个物种,被一只猫消灭。”15世纪,随着欧洲国家的全球航海殖民扩张,毛里求斯先后被葡萄牙人(1507年)和荷兰人(1598年)当做中转站,他们还带来了猪和猴,先后使得原有的8种爬行动物和19种鸟类灭绝(包括渡渡鸟)。另外,盲目引种对脊椎动物的威胁也达到19%。

    贴士:动物、植物、人类,都是有生命的。虽然动物帮了我们这么多,但是有的人却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有意无意地去伤害它们。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也会知道什么是痛,什么是爱!人类所拥有的一切,他们也拥有!

    (四)环境污染

    1962年,《寂静的春天》(美国雷切尔·卡逊著)一书首先引起了全世界对农药危害的关注。化工废弃物、有害气体、不可降解的化学产品、白色垃圾、制冷去污剂、温室效应、酸雨红潮、噪音污染......这些不仅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危害,也威胁到动物的生存。

    科学家研究得出,鲸鱼的通信行为被海洋中的军事信号所干扰,取食能力下降。他们还发现,凉席爬行类动物正在迅速灭绝,气温不断升高、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照射强烈、肆意排放的工业给水、栖息地的锐减使对环境质量要求极高、适应性不强的爬行动物无法生存,而且这些危害是潜移默化的,很难被发觉,但却会慢性导致物种的毁灭。如果我们再不着手保护,那么夏天的蝉语蛙鸣很可能成为老一代人的记忆,后代们可能再也听不到了。以上原因使许多动物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保护动物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大事。

    人类在树林里,设下各类繁多的捕捉网,如粘网、排网、套圈等。这些网像一张张血盆大口,无情地吞食着人类的朋友——动物。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请不要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给城市留一份灵性,给大自然一份生机。

    美丽的大自然,绿色的地球和森林,不仅需要人类的保护,也离不开人类的朋友——动物的保护,我们要爱护和保护它们,这样我们生息的环境,才能永远保持绿色。

    我们真希望有一天,人类和动物能和平共处一起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战。但愿未来世界是这样的:天空蓝蓝的,大海绿绿的,云朵白白的,空气十分清新。花革树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人类和动物和平地相处着。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不同的动物种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不仅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一定的功能,而且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许多资源。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其对包括动物在内的自然界的索取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环境危机也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过度索取引发的大量动物物种的灭绝,不仅会导致生态失衡,甚至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有学者指出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如果人类不能调整自己的行为,那么人类的灭绝的加速并不是不可能的,人类的灭绝也并不意味着生物世界的终结。著名古生物学家D.V.阿格尔教授甚至预言,在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中,啮齿类动物将是优势的动物种类。

    可喜的是,人们已经开始认真审视自我行为,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并通过法律和条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其他生物同自然的关系迥然不同。首先,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一切索取和作用基本上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自主的、有意识、有选择的理性行为。第二,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和作用是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进行的,这就大大增强了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另外,由于人类世代相传的后天获得的知识和本领具有积累性和滚动发展性,这就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一种永无止境并且逐渐加速的可能性。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认识,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重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它突出人对自然的改造作用,重视人与动物以及自然界中其他物质的区别。“认识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的唯一生物,人的利益是环境道德的唯一标准。正因如此,人类对大自然不想人类对自己群体内部一样具有直接道德义务,而是具有间接道德义务。”只有人类才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负有权利和责任,其他生物则不存在这种权利和责任,既没有内在价值也没有什么尊严。另一种看法则尽可能淡化人在自然中的特殊性,强调人与动物的共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在人与自然之间应存在着伦理关系,人不过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道德地”对待自然,生态伦理的主体不应仅仅是人,还应包含自然在内,人不过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大自然中的其他存在物也具有内在价值,其他生命的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完整也是环境道德的相关因素。因此,人对非人类存在物也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这种义务不能还原或归结为对人的义务。”

    贴士:人是属于自然的。全面、一般地来看,人类只是生物的一种,而生物是自然的一部分;特殊地来看,人类是优势物种,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形成了高度的社会性,科技也得到了巨大而发展,这是人与其他物种不同之处所在,可以说人类是自然的杰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最后渐渐形成三种典型的观点:

    (一)古典人类中心主义。古典人类中心主义主张自然界与人类有主客之分,是人类对人类生存系统中人与环境主客体关系的一种认识理念。在这种认识理念下,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一切以人为核心,人类行为的一切都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的利益作为唯一的尺度,只依照自身的利益行动,并以自身的利益去对待其他事物,改天换地,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宰,挣脱自然对人类的束缚,谋求人类的幸福。

    (二)自然中心主义。又称作“生态中心主义”。在这种认识理念下,人之于自然的中心地位遭到了绝对的否定,认为一切生命体都与人一样具有目的性、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和能动性。而且,把自然当作是最高的主体,人应当以生态为中心并顺应自然,人对于自然的作用甚至是一种“宇宙之癌”,意即人在宇宙中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做出的行为如同癌细胞一样过分扩张,剥夺了其他生物的空间,破坏了自然的和谐。

    (三)现代人类中心左义。这是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产物,主张人是价值世界的中心。它从人类整体的永续性的角度去具体地理解和确立人自身生活的自觉意识。在将人的内在目的性作为自己行动的最高原则和最后的基本依据的同时尊重自然客观发展规律,把自然不仅看作对象而且看作人类自身价值的载体,倡导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合理保护、利用自然,提高人类的自身素质,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相和谐,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和谐,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和谐,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人与动物的关系

    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对动物的态度是人对自然的态度的具体表现之一。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不同看法,将直接导致对于人与动物关系的不同认识。

    (一)古典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下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古典人类中心主义者看来,人是一种自在自为的,其一切需求都是合理的,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任何需要而对自然有着绝对的支配权利。在这样的认识论指导下,动物之于人是绝对的客体。

    1.人“天生”就是其他存在物的目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过:“植物的存在是为了给动物提供食物,而动物的存在是为了给人提供食物……由于大自然不可能毫无用处地创造任何事物,因此所有的动物肯定都是大自然为了人类而创造的”。基督教继承并发扬了他的观点,他们认为,上帝为了给人类提供食物和衣物而创造了动植物,只有人类有内在价值,其他生物都不具备内在价值。例如,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的托纳斯·阿奎那就在其《理性造物与其他造物的区别》中宣称:“在一个由上帝、天使、人、动物、植物与纯粹的物体组成的‘伟大的存在链’中,人更接近上帝和天使。上帝是最完美的,其他存在物的完美程度取决于它们与上帝接近的程度,那些较不完美的存在物应服从那些较完美的存在物。在自然存在物中,人是最完美的,其他存在物是为了人的存在而存在,因此。人可以随意使用动物、植物。对动物的残酷行为之所以是错的,是由于这种行为会鼓励和助长对他人的残酷行为。

    2.动物是一种“自然的机器”

    到了17世纪,笛卡尔主义盛行,认为非人类动物没有思维,完全缺乏任何意识体验。动物没有语言的能力,不像我们人类可以交流精神生活。所以,动物是一种“自然的机器”,是没有任何思维的躯体,是像缺乏精神意识的电动兔子一样的生物玩具。动物只有物质的属性,它与无生命的客体没有任何区别,因此,我们可以随意对待它们。笛卡尔甚至认为,动物感觉不到痛苦,因为痛苦是作为“亚当之罪”而存在的,而动物与亚当之罪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它们不可能痛苦。当我们折磨动物时,它们并未真正感到痛苦,它们只是表现得好像是在受苦。

    在这样的认识论影响下,人是动物的绝对的主人,可以任意对待这些不能与之交流的生命,即使善待动物,也是出于人类自身的利益考虑,比如康德和洛克在论述人与动物关系问题时都主张,人不应当虐待动物,不是出于动物自身的价值或者权利,而是我们负有仁慈地对待动物和不残酷对待它们的间接义务,因为对动物的温柔情感能够发展成对人类的仁慈情感,对动物残忍的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也变得心狠手辣。康德明确宣称:“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就动物而言,我们不负有任何直接的义务。动物不具有自我意识,仅仅是实现目的的一个工具。这个目的就是人……我们对动物的义务,只是我们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

    (二)自然中心主义视野下人与动物的关系

    自然中心主义认为古典人类中心主义是以对人类理性的绝对信任为前提的,但是理性本身未必值得信赖。而且,不是每一人类成员个个能说话,能自由选择(譬如白痴、婴儿等),但我们并未因此而否定他们的内在价值。因此,在他们看来,人与动物的关系表现为:

    1.动物有天赋价值,应获得适当的尊重

    在自然中心主义的世界里,所有的生命体一般说来都有其内在于自身的“固有价值”,因此,动物和人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人不是动物存在的目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善待这些无辜的生命。

    2.动物亦有意识、思维和情感,不仅仅是工具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或译成《人类起源》)宣称人和低等动物有着共同起源,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个观点震惊了当时的学术界和宗教界,也因此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对人和动物关系的看法,对神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法学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第一,动物有着同人类相似的神经和感觉器官,动物可以感知痛苦和快乐。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出现要求改变对动物的态度和减少虐待动物行为的呼声,人们开始意识到动物具有同人相似的感知,是具有生命的生灵,能感觉到痛苦和快乐。1776年,英国牧师汉弗雷·彼瑞马特在其博士论文中写道:“痛苦终究是痛苦,不论是施加在人身上还是施加在动物身上……动物像人一样会感到疼痛。动物有着同人类相似的神经和感觉器官。”

    贴士:人类应该爱护动物做到与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使自然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人与自然中的任何生命、事物都应和谐相处。这样才能保护生态平衡,人类才能有效的享受自然界的反脯。避免遭受生态失衡而带来的自然灾害。

    第二,动物并不是玩具,没有思想。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和人类一样,动物也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也有父母情、兄弟情、姐妹情,也有等级森严的家庭制度,动物会使用工具,还能自主创新和进行自由交流。这些证据都可能证明,动物也有思维。

    更让人惊讶的是,随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认为只有人类拥有语言而其他动物没有语言的看法开始变得站不住脚。近年来,一项重要的基因研究成果,是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被称为FOXP2的基因,这个基因同语言和语言障碍有关,对运用语言至关重要。人类能够发出各种声音,是因为通过他来控制嘴部和喉部的肌肉。但是,科学家们发现,这一基因并非人类独有,将人类的FOXP2基因编码中这一蛋白质成分和猩猩及老鼠的同一蛋白质成分进行比较后得出,和黑猩猩相比,人类的这一基因差异氨基酸序列在715处总数中仅有两处不同。2004年,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研究中还发现,一些善于唱歌的鸟类含有和人类几乎等同的FOXP2基因。现在,十八、十九世纪那些动物没有独立意识、不能自主思考的陈旧观点,已经被现在科学所打破。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自然中心主义视野下,道德价值的主体的界限被从人类扩展到动物,认为人类应当承认动物的内在价值,维护动物的平等权益,承认动物享有被尊敬对待的基本权利,而享有被尊敬对待的基本权利就意味着具有不被伤害的基本权利,这是一个首要权利。此外,我们也不应该干涉动物的生活。“如果动物不受苦的利益具有道德意义,我们就必须废除而不仅仅是规制动物财产制度,我们也必须停止我们不以之使用于人的方式来利用动物。只要人类仍旧把动物看作物并将其作为人类的财产而继续加以利用,动物权利就无从谈起。

    (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下人与动物的关系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伦理学基础,在人类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将人类的长远利益置于首要地位,认为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应成为人类处理自身与包括动物在内的生态环境关系的根本价值尺度。因此,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下,人与动物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动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也是人类必须而且应该加以合理利用的资源。动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的来源、工业原料、药物的来源,还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另一方面,不论是从道义角度还是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角度来说,我们都要善待动物,合理利用动物。例如,人类必须承认动物在整个生态环境中的价值,尤其是野生动物的生态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人与动物以及与其他生物、非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如果生态系统里某些物种突然丧失,很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使整个生态系统面临瓦解的危险。曾经在农牧业生产中,因为杀虫剂和农药的滥用,一些益虫和生活在乡野田间的动物也被杀死,一些老鼠、害虫们由于失去了天敌,迅速繁殖,给农业、畜牧业造成毁灭性冲击。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人类必须加大力度保护动物,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是有计划性的、合理的、范围和幅度必须是有节制的,才能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我们还需要继续利用动物资源,因为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动物的替代品以实现对动物的利用体制的废除。虽然,在宰杀、利用动物的过程中,动物的确可以感知痛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它们还具备一定程度的思维能力,然而动物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性”这一要求,即使我们按照动物权利论的要求对其施以平等对待,动物也没有能力作为权利主体来主张、行使并实现自己的权利,它只能是作为客体,由人间接地对其加以善待。而这,也应该是在我国进行动物立法、动物法研究和教学中应予以秉承的态度。

    由上可知,无论是古典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还是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在对人与动物的关系认知上有差异甚至矛盾,但都认可动物应受到保护这一事实。

    人和动物和睦相处

    一、加拿大和谐景象

    如果你去过加拿大,就会对那里的动物有所感触。在那里的马路上散步,时不时地就会有一群群羽毛黑亮的肥乌鸦们和行人抢道,它们各自打闹、抢夺人们扔下的面包屑,身体圆滚滚的,有时还引吭高歌、“哇哇哇”地叫上几句,它们自由自在,对人类完全没有戒心,好像马路一直是自己的地盘,并不属于人类。一旁白色的和平鸽们也不甘寂寞地在广场上来回踱步,一身丰满的羽翼,仪态万千。大海边,或是随风飞翔、或是任风吹拂的海鸥们也懒懒地舒服生活着,有的还微闭双眼,一副陶醉在海风之中的模样,那一身的绒毛还真像是海鸥身上的碧波泉水。总之,在这里,人与鸟类们和谐相处,令人为之动容。

    在班芙的列车上,你也可以一览野生动物们的姿态。这里有小羚羊跟着老羚羊们悠闲地穿梭在公路中央,它们全然不在乎来来往往的车流。黑熊们转悠着看似笨重其实机灵的双眼,有时就那么坐在路边,盯着大巴车和小轿车里的人们,也不知在看些什么。如果你遇到了一只鼹鼠,并且喂它食物,它会毫不胆怯地去啃你奉献的美食,并且还会招来一群小鼹鼠们大吃特吃。

    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有个小城叫做埃德蒙顿,此地远没有北京的气派,没有故宫、长城那样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建筑,当然也没有北京的喧闹、拥挤。作为城市,它的风格别具特色。

    整个市中心建在山上,高楼林立的地方是政府机关、写字楼、商业区、健身中心。商业区的地下四通八达,相互连通。驱车离开市中心,别是一番景色。沿途有山丘,有开阔的草地、密集的树丛。道路时而平坦,时而起起伏伏。当人怀疑自己身处郊区时,购物中心、学校、超市又呈现在眼前。这里,城市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

    贴士: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应该善待自然,有所取也要有所付出。比如我们使用森林树木,就要植树造林。用什么补什么,才能可持续发展。

    这里很少有人工雕琢的山丘、草地和树林,自然环境被很好的保留。一年中最美的是秋季和冬季。秋风飒飒,道路两旁的小山坡上,枫叶一片金黄,在白云游走在蔚蓝的天空之中,置身于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怎能不让人感觉精神百倍。暮秋之中,万物凋零,雁群鸣叫声声、向南飞去,这样的晨间或薄暮,人的心情也好想随着雁群远去,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而经过一场大雾、一场大雪之后,冬天的树木披上了白色的新衣,厚厚的雪地上常能发现兔子的足迹和身影。人类不去伤害它们,所以它们也不提防人,除非你走得太靠近了,才会三步两步地一下蹦得无影无踪。

    曾看过一张有趣的图片,是一只衔着高尔夫球的松树在碧绿的球场上奔跑,它刊载在一份报纸上,这只松鼠以为高尔夫球是蘑菇,打算把它藏进自己的树洞当做过冬的干粮。人们还就这张图片展开了讨论,很多人认为,松鼠衔走高尔夫球并没有错,球场原来是它的栖息地,它并没有见到过高尔夫球这种东西,把它错认为蘑菇也在情理之中。后来,因为保护松鼠,这个高尔夫球场停止了营业,讨论也没有进一步的结果人与动物融洽相处的事情还有很多。阿尔伯塔大学的校区里树多草茂,环境幽静。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跑跳着的松鼠,它们不时发出尖细的声音,丝毫不怕人。如果司机在高速路上开车时,一头鹿窜出树林跑上马路,车子必须停下来让它先通过。在这虽然有很多钓鱼处,但是都有严格的规定,垂钓者们钓上的鱼不到规定尺度是必须放生的。而且很多当地居民即使钓上超过规定尺度的鱼也会放生,他们只是享受垂钓的过程而已。

    在加拿大的国家公园,又称麇鹿岛。野生的牛、鹿和各种千奇百怪的鸟,总共250种动物自由生活在偌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中,人们只能驱车进入。公园里巨木遮天,湖面波光粼粼、一望无际。炎热的夏季,很多游人选择在这里露营度过一个悠闲的晚上。指示牌上明确的标记出了每一个区域有哪些野生动物出没。在假期结束归家时,还能看到笨重的野牛们在高速公路变来回踱步,可惜车速飞快,这些野牛们大多是从车窗外一晃而过。

    二、澳洲的动物

    在澳洲旅行,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荒漠,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那独具一格的情趣,澳洲人对动物的爱心给每一个旅行者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澳洲动物不怕人

    在澳洲,随处可以见到成群的白鸽,它们在广场、在码头,对人类视若无睹,只是在争抢面包屑时才会蜂拥而上。游人也常在海滩上被成群的海鸥包围,海狮、海豹们在礁石上尽情享受阳光,时而跃出海面、时而懒洋洋地趴着,完全不怕人。即使你只是坐在自己家后花园里(澳洲法律规定无论经济水平如何,住宅一定要有后花园),也会有一大堆鸟来当你的邻居,斑鸠、喜鹊、白颈鸟,还有色彩缤纷的鹦鹉。清晨,被当地人称为“笑鸟”的一种乳白色的巨大鸟类,就会充当闹钟,在枝头咯咯大笑叫醒还在睡梦中的人类。如果去海边野炊,只要一跨出车门,你的肩上,头上可能就会落下几只羽翼鲜艳的翠鸟,而且它们很友善,你可以拿出相机来尽情合影。即使你只是走在路上伸出手,也可能会有几只鸟落在你的手臂上,就像是自家养的鹦鹉一样。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

    贴士:澳洲独特的动物风貌是吸引许多游客到此探访的众多原因之一。澳洲拥有超过378种哺乳类动物、828种鸟类、4000种鱼类、300种蜥蜴、140种蛇类、两种鳕鱼,以及约50种海洋哺乳类动物。

    (二)人不能骚扰动物

    如果你在澳洲不小心驾驶,即使是碾死了一只乌鸦都得赔上一笔罚款。如果你虐待鸟类,可能就会被邻居告上法庭。有位老人独自去澳洲探亲,因为平时在加寂寞,就从当地的鸟市上买了一只漂亮的鹦鹉,老人很喜欢,每天都逗鹦鹉说话叫嚷。谁知几天后就接到通知,邻居将老人投诉到了当地政府,称老人可能虐待动物,每天听到鹦鹉发出“救命”的呼喊。政府有关部门立刻派人展开调查,最后指出鹦鹉生活空间太小,必须改进,加大鸟笼面积,老人只得将心爱的宠物放生。谁知这事还没完,邻居又投诉他说将对人类有依赖性的宠物鹦鹉放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因为它可能不会自己觅食,会饿死,令老人哭笑不得。

    如果你长期生活在悉尼,就会发现城郊有很多野生动物园,而且其中动物的展示方式也令人非常新鲜。因为在这些动物园中,游客的游览路径贯穿动物居住的区域,人和动物之间没有铁网栅栏,只是随意地铺散着一些树枝,以示隔绝。有人不禁会问,动物们会不会跑出来呢?在悉尼读中学的小孙女告诉我,答案是会的。之所以表示出隔离带,是提醒游客不能迈入禁区,但袋鼠和鸸鹋却能随心情蹦出枝干,自由闲逛,这时游客就能和它们零距离地互动,但引起动物恐慌的的行为是被杜绝的。小孙女说,这种管理方式的出发点是“人道原则”,也就是以动物的舒适为最高标准,大多数澳大利亚公民也尊重这点,动物保护在当地是共识。

    三、人象共舞的泰国

    泰国有“大象之邦”的盛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有人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也有人会不以为然。或许在你的印象里,一头笨拙的大象,仅是观赏的蠢物而已,没有什么可故弄悬虚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对泰国风情好好了解一下吧。

    泰国大象集中分布在边境城市清迈以北的丛林山区,20世纪60年代,泰国政府建立了第一所“大象学校”,猎人把3—5岁的捕获而来的野象送去“上学”,一般要年满18岁、实习12年才能经过考试,这些毕业之后的大象就要到岗位上工作了,它们能工作至少40年,如果没有病痛的话,它们要到60岁才能退休。

    大象是泰国的劳模典范。它那巨大的身躯能承载成吨的东西,光是1米的长鼻子一次就能卷起1000千克。大象能把巨大的木材用铁链拴住,从崎岖的山路上拖拽到伐木场,任凭陡坡密林也奈他不何。积木场里,会有2头大象负责聚拢这些木材,它们呼扇着两只大耳朵,2颗长牙一铲、鼻子一卷,轻轻松松的就把巨木给吊了起来,比吊车丝毫不差,还能按照主人的指示将木头整齐的码放到指定位置。大象还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很多游客喜欢骑在象背上,漫步于巨树遮天的原始森林之中,大象也很喜欢和游人互动。

    贴士:其耳如箕,其头如石,其鼻如杵,其脚如木,其脊如床,其肚如瓮的大象,其实它心有灵犀、与人相通、勤劳能干、灵性聪敏。在泰国这块土地上人和象的和谐相处是值得很多地方学习的。

    大象能在各种场合、条件和环境之中发挥作用,给人类排忧解难。它们有的默默无闻地耕作在山区的田间,给人类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有的在城市的动物园里卖艺按摩或者画画,每天吸引着一拨一拨的游人观看表演,给大人孩子带去欢声笑语。踢足球是人类的一项体育运动,大象做运动员可毫不逊色于人类,它们能把比正常足球大一倍的特制足球一脚抽射进球门,整个动作行云流水,异常稳健。而进球之后,大象运动员就兴奋地呼扇呼扇耳朵,向空中扬起鼻子,然后扬扬自得地绕场一周,不时地抬起前腿向人们示意。它那神气的摸样真是比世界球星还要骄傲。大象们还会在表演之后要向游人收取小费,它的的节目也不能白看。要想和大象合照的话,它会把人用鼻子卷起放在背上,让人和它零距离的节除,照完相之后,它会用鼻子把小费送进驯象师的口袋里。如果不交小费的话,你就只能在鼻子上荡秋千别想下地。如果你手上拿着香蕉等水果,那贪嘴的大象一定会走到你的面前,给你跳段舞,然后用两个前腿直立给你作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真是可爱。可是,不等你晃神,它就用长鼻子把你手上的水果给卷进了自己的嘴里。

    大象表演里最惊险刺激的要数大象过人。游客在场地里一字排开,等着大象从身上跨过。对于女性,大象兴致勃勃,先用鼻子在两个脸蛋上轻轻地按摩,接着慢慢地按摩两个乳房,似乎怕弄疼了妙龄女郎。有的参与者吓得哇哇大叫,大象依然故我,忘情投入。而对于男性,大象可没这么温柔,它老玩一些惊险的动作,比如把前脚抬起来,悬在你肚子的上空,让围观的群众都不禁捏把冷汗,它对男性不理不睬,非常冷漠,冷不丁地就从他们身上一跃而过。而而此刻的驯象员站在大象的腿下,用手摸着大象的肚子,表情表示他也很无奈,其实大象的动作全是在他的授意下进行的,他这样男女区别也是为了博得观众笑声和掌声。当这一连串动作都做完以后,大象按摩师恋恋不舍的离开的场地,那左摇右摆的动作似乎在对观众们说:“泰国是男人的天堂、女人的世界,我们大象也要潇洒走一回。”

    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印度

    去过印度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动物不受约束,满街乱跑,因为每一个国家的法律都是约束人的,动物的智商很低,不会受到任何约束。因此,在印度的动物很自由。它们能毫无拘束地生活。不用担惊受怕。这和印度的文化传统有关系。

    民以食为天,物产丰富必须要依赖农业的生产,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在这里就充分体会到这一点。农产品丰富,尤其是奶制品繁多。老鼠、猴子、乞士都不缺牛奶喝。

    在印度,牛是备受人们尊重的动物,公牛被视为父亲,因为它帮助人类开垦农田,母牛被视为母亲,因为它哺育人类、提供牛奶。印度的公牛和母牛在大街小巷里自由散步,人不会驱赶它们,而是会自觉绕道而行。它们被平等对待,地位甚至高过人类。如果在温达文镇的街头上吃东西,一些牛就会跑来等着行人喂食。来往的印度人会马上去买来面包喂给它们,但对外地游客来说,这些牛就麻烦多了,我们不得不躲避它们,这是因为游人和印度人思想上对牛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传统观念中,我们和动物是不平等的。既使是心爱的宠物,大多数人也习惯强加自己的观念给它们,以为它们被这些观念束缚会很快乐。而事实是,一条宠物狗还不如一条流浪狗快乐,因为它没有自由。那些被驯养在马戏团里和动物园里、失去自由的动物们做着本应不符合天性的动作来取悦人类,在生病或受伤后大多被遗弃或杀害。这简直一种对生命的极端不尊重。

    贴士:人与动物的感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古埃及,人们视猫为神。古埃及人有一种奇特的习俗:如果养的猫死了,主人就把自己的眉毛剃掉,以示哀悼。

    在温达文,孔雀、鹦鹉、松鼠、鸽子和白鹭等小型野生动物漫步街头,你也有机会看到猪、猴子和骆驼,在节日里还能看到大象。10月份的印度,田间喜获丰收,美丽的雅满娜河和恒河河畔,很多候鸟从西伯利亚长途迁移而来,一群群大雁自由地翱翔在蔚蓝的天际。这里不仅是鸟的天堂,同样也是动物的乐园。很多印度当地人会在清晨喂养那些流浪狗和流浪猪,它们虽然很脏,但也有生存的权利,真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就是人类多抚养、关怀一些周围的生物,而不能看到不喜欢的动物就肆意杀戮。

    据韦达经典记载,地球上共有840万种生命形态,人类只占其中40万种,是以牛奶和蔬菜水果作为基础食物的种类。从人类的身体结构可以看出,我们主要是以植食性为生。这个传统源于印度,印度素食的人口比例占在全世界位于首位。传说在5000年前,地球的重心是以帕拉特之地,那里也就是现在的印度,那附近发生了很多历史事件。在远古时期,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所有生物会不会受伤害是衡量这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所有的动物都和人类平等,都被看做是地球的居民。而随着时光流转,这些传统慢慢被人类淡忘,为了一己私欲可以去残害那些无辜的生命。如果根据韦达文献,人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才能够吃肉:

    第一,人要把准备杀的动物带到一个空旷无人居住,听不到被杀动物惨叫声音的地方才能动手;

    第二,人要在月缺最后的一个漆黑的夜晚,也就是无人能看到的地方才可以动手;

    第三,人只能杀两种动物,山羊和鸡;

    第四,人在动手之前,要在动物的耳朵旁边大声地对它承诺说:“由于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官,所以,今生以你为食物,来生我愿意作为你的食物被你所吃。”

    如果满足了这四条原则,你的杀生就没有孽报,属于遵守经典原则的范畴。但是,你要付出生命作代价。由于这个原则的延续,印度社会素食的人群至今还有70%以上,即使肉食者也只吃山羊肉和鸡肉较多。

    所以我们应该思考,看待一个社会的平等和谐,只是从外观上观察是发现不了的,应该深入到这个社会的里面去了解。在印度,为何感觉不到浮躁和紧张的气氛,反而到处都是一片祥和平静?这也许与这个国家的民众对动物的尊重有关系吧。

    “平等”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冷冰冰的名词。应该付诸行动,而不是只动动嘴皮。政府应该把尊重动物列入议事日程之中。假设每个人的胃里都塞满了动物的尸体,人们每天都为了满足食欲而猎杀动物,把它们搬上餐桌,那么这些动物们的怨恨充满了我们呼吸的每一寸空气之中。在这种自私自利、没有爱心的社会里生存,人们最终会心浮气躁、心态扭曲,心灵不断遭受冲击最终麻木不仁,和谐的氛围又从何说起呢?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一、趣味动物节

    (一)毛驴节

    苏丹红海把每年4月30日定为毛驴节。这天,红海城乡到处都会贴满有关毛驴的宣传画和保护毛驴的标语,主人们将自己家的毛驴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牵到集镇去欢庆节日。

    (二)猴子节

    印度尼西亚北加里曼丹的居民特别喜爱猴子,将每年5月7日定为“猴子节”。这天早晨,人们会带着准备好的糖果、饼干、糕点以及一些民间乐器,赶到猴群聚集地,“慰问”猴子。

    (三)鸡节

    西班牙人爱鸡,将6月30日定为“鸡节”。每逢“鸡节”,人们都把鸡舍、大型养鸡场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还在鸡合和鸡场周围张灯结彩,装饰鲜花。

    (四)羊节

    澳大利亚养羊业非常发达,牧羊人大发“羊财”,为此,将每年的8月14日定为“羊节”。每到这天,牧羊人都要为羊放鞭炮驱邪,并致“祝节词”。

    贴士:爱护动物已成为目前世界十大环保工作之一。中国从1997年开始纪念“世界动物日”,北京各界环保志愿者自发成立了民间环保慈善机构——首都爱护动物协会,积极开展各种爱护动物的公益活动。

    (五)狗节

    加拿大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狗节”。这天,无论哪一种狗,都备受主人的恩宠,不仅可以享受“休假”一天的待遇,而且还能享用丰富的食物。有的地方还举行“狗运会”庆祝节日。

    (六)大象节

    每年11月10日是泰国的“大象节”。在节日里,大象被主人洗得干干净净,披红挂彩,前往素攀市,参加一年一度的“大象运动会”。比赛项目有拔河、举重、踢球等。

    (七)乌鸦节

    每年秋季第一个月的10日,是尼泊尔传统的“乌鸦节”。这一天,居民们都将自家的屋顶打扫得干干净净,放置炒米、饼干等食品,等待乌鸦前来享用。谁家的屋顶“来客”最多,主人就会兴高采烈。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兆头。

    二、鸟类与仿生学

    鸟类的飞行能力高超。现代飞机虽然在很多性能上都远远超过了自然界中的鸟类,但在灵活性和能源节约上就远远比不过它们了。举例来说,一只信天翁可以不间断在海洋上空飞行4000多千米,只消耗0.06千克的体重;蜂鸟个头不大,但不仅能垂直起落,而且能以直立姿势吮吸花蜜,并且能悬在空中,灵活进退。如果能研究这些鸟类的特殊功能并加以利用,将会进一步提升飞机的性能。

    野鸭能悠然自得地飞行在9500米高空,而人在登上4500米时,呼吸就已经感到非常困难了。研究鸟为什么会在空气稀薄的条件下,脑血管依然畅通,对人类在供氧不足的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有重大意义。

    鸽子的腿上有一个小巧而灵敏的感受地震的特殊结构,如果人们能根据它的原理仿制出一种新的地震仪,将会使地震预报更加准确。

    鸽子眼睛的视网膜上有6种功能专一的神经节细胞,它们是方向边检测器、普通边检测器、凸边检测器、亮度检测器、垂直边检测器、水平边检测器。模仿鸽子视网膜上的细胞结构而制作的鸽眼电子模型,已经能安装在警戒雷达上使用和应用于电子计算机上处理有关数据,如果能进一步研究,将大大提高这些工具的效能。

    贴士: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蓝图的道路,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

    地球上,海水占总水量的97%,而海水的人工淡化器设备庞大、结构复杂、耗能高。但是,海鸥、信天翁都可以通过眼睛附近的一条盐腺,把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来。一旦完成这个功能的模拟,人类利用海洋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此外,人们根据鹰眼的结构,正在研制鹰眼系统导弹。这种导弹在飞临打击目标上空时,能自动寻找、识别目标,并能跟踪攻击。

    猫头鹰能在漆黑的夜晚,从雪层下揪出潜伏的老鼠。人们正在分析它的这种性能,进一步研究改进红外感受器。

    三、海洋巡逻员

    海洋中的各种动物千奇百怪,特异功能五花八门。让它们代替人去执行作战任务,不易被发觉,会使敌人防不胜防,既减少了军费开支,又便于管理和使用。

    贴士:海豚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十分乐意与人交往亲近。澳大利亚蒙凯米海滩的海豚们已经与人类建立了友谊,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和惊奇。

    近年来,很多国家的海军通过训练鲸鱼、海豚、海豹、海狮等动物从事军事巡逻、侦察和导航活动,成果丰硕。根据研究,海洋动物有些比一般人的大脑容量还要大20%,比猩猩、猴子要聪明得多。而且在所有动物之中,海洋动物语言词汇传达量也是最丰富的。它们能潜入几百或者几千米的深海,并且拥有准确的方位判别能力,和物体性质的识别的能力,即使停留几分钟也没问题。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6只海豚被美军部署在海湾北部法尔西岛水域附近,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海上巡逻队,它们为美军大型运输船巡执行逻任务。战争期间,美军停泊在在巴林港的第三舰队旗舰“科罗拉多”号遭到了伊拉克潜水员、蛙人以及鱼雷的袭击。但是,舰船在战争中没有一艘受到损害。因为美国舰队在到达海湾时,带来了6只海豚作为卫兵,它们一直在看护舰队的每艘船。它们能准确地探测和识别敌潜水员、蛙人,在水中警戒鱼雷、沉底雷和一些掩埋的水雷。一次,一艘刚开始航行的美军军舰在战斗时,海豚卫兵突然在前方发现一枚锚雷,它立即跳出海面示警,从而使这艘军舰避免了触雷的灾难。

    四、动物警卫员

    (一)大蟒值夜班

    奥地利维也纳一家高级皮鞋店,养了一条2.5米长的蟒蛇“值夜班”。这名“雇员”忠于职守,从没放跑过任何一个盗贼。一次,蟒蛇同一个曾是擂台大力士的盗贼搏斗了几个小时,死死缠住歹徒不放。最后,这位擂台高手终因精疲力竭俯首就擒。

    (二)蜘蛛守店

    英国有一种毒蜘蛛,身上有能使人致命的毒素。伦敦一家大商店的老板利用人们怕中毒的心理,每晚都在店里放一些这种毒蜘蛛,充当“看守”。从此,盗贼就不敢来了。

    (三)凶鹰守库

    英国恩奥特市有位农民驯养了一只鹰看守车库。几年来,这只鹰战功赫赫,获得“神鹰”的美称。有一次,这只鹰狠狠地教训了偷车贼,抓得他浑身鲜血淋淋,还啄瞎了他的一只眼睛。几十分钟后,警察根据鹰爪上留下的血迹和破布,逮住了偷车贼。

    (四)警鼠查禁

    美国哈里森的一些关卡上,养有一些“警鼠”。这种鼠嗅觉特别灵敏,当嗅到人携带炸药或其他违禁物品时,就会发疯似的乱蹦乱窜,提醒工作人员查禁。

    (五)老虎看家

    巴西里约热内卢市郊,有几家庄园驯养老虎看家。有一家养了一只名叫“桑巴”的雌虎。经过驯养,这只虎对主人一家非常和善。但是,如果陌生人进屋不打招呼,它歙不客气了。白天,主人把它关在笼子里;晚上,便把它放出来守夜。从此以后,盗贼就不敢上门了。

    (六)鳄鱼保镖

    美国纽约一位汽车司机,利用几年时间驯养了一条鳄鱼,当自己的保镖。路上一旦遇到麻烦,这条鳄鱼就会冲上来帮助主人。

    贴士:近年来,世界各国偷窃、抢劫、走私、贩毒和杀人等恶性犯罪案件层出不穷,犯罪分子的手段日益狡猾,气焰十分嚣张。为了有效地制止犯罪,捕获案犯,人们一方面不断寻求改进安全防御的技术,另一方面则求助于有着一技之长的动物来充当“警卫”、“刑事侦探员”、“检查员”等重要角色。

    (七)白鹅守酒仓

    苏格兰一座仓库里,存有1.3亿千克30年以上的高级啤酒,价值3亿英镑。管理这个酒库的工作人员为防止有人偷窃,饲养了90只白鹅看守仓库。白鹅的听觉比狗还灵敏,一有动静,就会发出“嘎嘎”的叫声,向管理人员报警。20多年来,仓库一次也没被盗过。

    (八)蟋蟀守商店

    南非一位珠宝商用巨型昆虫——皇帝蟋蟀当“保安员”。这种蟋蟀牙齿锋利,像剃刀一样。它们有天生的捍卫巢穴的本性,任何动物侵犯其家园,都难以全身而退。几年来,这位珠宝商设在约翰内斯堡的珠宝店从来没失窃过。

    (九)毒蛇看家

    南非某小镇一位农民,不但自己用毒蛇看家,还把驯养的毒蛇出租,为顾客看守财物。这种特殊的“保安员”,工作效率特别高,所有租毒蛇看家的顾客,从来没有被盗过。

    (十)肥鹅狱警

    瑞典南部的波加监狱,有10只肥鹅被聘为狱警。这些不穿制服的“鹅警”十分机灵,从不打瞌睡。它们每天都兢兢业业地在狱中巡逻,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立即大声叫起来。

    (十一)蛇警

    印尼雅加达的一个警察局,驯养出了一条条体格健壮的警蛇。只要驯蛇师发出指令,这些蛇便会向目标发起攻击。在一次表演中,一条警蛇用尾巴把一只警犬打得不敢靠前。

    (十二)鹦鹉交警

    美洲一些城市的交警部门为了节省人力,专门驯养了一批鹦鹉在繁忙的路段维持秩序,对付那些违章者。当“鹦鹅交警”发现有人乱过马路或不走斑马线时,就马上飞上前,对着违章者叫嚷,直到其遵守交通规则为止。

    (十三)毛驴保安

    美国弗吉尼亚洲的一些生物实验部门与警方联合驯养毛驴当保安。毛驴看守大门的能力比狗还强,原因是,毛驴特别安分,总是原地不动,不像狗那样到处游荡,容易被人钻空子。而且,毛驴叫起来,声如警笛。同时,它们不会随便“拉响警笛”,工作效率极高。

    五、海豹音乐家

    在苏格兰北部海滩一个偏僻的庄园里,有一位叫罗娜·法尔的小姑娘,非常喜爱动物。一天,一位渔夫送给他一只不到10磅重的小海豹。当时,小海豹像一条可怜的小狗,被大风大浪冲到礁石上。显然,它是与“父母”失散了。小姑娘给它起名叫“劳拉”,用奶瓶喂山羊奶给它吃。它吃得津津有味。它喜欢让法尔抱着,用它那亮晶晶的眼睛,打量周围的事物。

    劳拉长大后,很快就能领悟法尔给它的各种行动口令;能帮助法尔提菜篮子和到门口去取报纸、信件。特别让法尔吃惊的是,它对音乐很感兴趣,而且还表现出一定的音乐天赋。

    每当法尔弹钢琴时,劳拉就会跳起来,伸直脖子细听。听得多了,它就随着钢琴节奏,轻轻摇摆身子,像入了迷似的。曲子结束后,它还要在钢琴旁边待几分钟,显出余兴未尽的样子。

    有一次,法尔自弹自唱一首哈奇地方民歌。这时,靠在钢琴腿旁边的劳拉,竟然发出了一阵低沉的哼声。它试了试自己的嗓音之后,竟跟着钢琴哼了起来。海豹的发音器官比较完善,能发出音调宽广的各种声音。于是,法尔萌生了教劳拉学音乐的念头。她买来一个口风琴作为教劳拉唱歌的伴奏乐器。法尔吹一个音,劳拉就跟着唱一个音,像孩子学唱歌一样。两个星期后,劳拉居然能正确发出“多、来、米、发、梭、拉、西”等不同的音。又过了一个星期,它学会了一支简单的民歌《咩,咩,小羊羔》。以后,它又学会了苏格兰民歌《丹尼的小男孩》和《在我商队休息的地方》。虽然它的发音有些含糊不清,可音调却相当准确。

    不久,劳拉对口风琴也产生了兴趣。每当法尔吹口风琴时,它就用毛茸茸的嘴去亲法尔的脸,想把口风琴夺过来。后来,法尔索性把吹管放在它嘴里。它用力咬吹管,但口风琴并不响。这显然使它感到奇怪。在它想尽办法摆弄了一番之后,居然使口风琴发出了声音。

    贴士:从海豹的头部看,貌似家犬,因而不少地区称其为海狗。有时它爬到礁石上,这时它的动作就显得格外笨拙,善于游泳的四肢只能起支撑作用。海豹爬行的动作非常有趣,因此常引起观者的朗朗笑声。

    法尔的朋友慕名从远方来看劳拉,特意送给它一只小喇叭。它就把喇叭嘴含在嘴里,吹出各种刺耳的声音。不久,另一个朋友又给它送来了一个木琴。在法尔的细心指导下,它能慢慢敲打熟悉的歌曲。几周后,劳拉对自己学会敲木琴十分得意。之后,它只要一进屋,就会把木琴推出来,咬起琴锤,“叮叮咚咚”地敲打起来。

    渐渐的,劳拉便远近闻名,来访者络绎不绝,都希望见一见这只具有音乐天赋的明星海豹。当地报刊还刊载了有关劳拉的消息和照片。后来,住在阿伯丁市的一位音乐教师邀请法尔带劳拉去参加该市每月举行一次的音乐晚会。劳拉的节目安排在晚会中间。但是,第一个女歌星还没唱完,劳拉公然在旁边练起了嗓子,从很低的音一直唱到很高的C音。它的音域宽广,犹如一支小乐队。歌星受到干扰,唱不下去了,便很聪明地提前退场。劳拉一登台,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两个工作人员把它抬到三角钢琴上,以便大家都能看见它,并在它面前放上一台木琴。在法尔的指挥下,劳拉一本正经地咬起琴锤,《咩,咩,小羊羔》的乐曲开始响彻全场。它的镇定与老练,连法尔都感到吃惊。下一个曲子《丹尼的小男孩》,劳拉演奏得十分流畅,听众听得如痴如醉。听完后,全场的人都高喊“再来一个”。劳拉继续演奏时,投入了过分的激情,以致演奏到一半时,木琴从钢琴上掉了下来……最后,在法尔的伴奏下,劳拉唱起了它的拿手歌曲。每唱一曲,都获得热烈的喝彩。结果,整场音乐会都被劳拉包下了,其他演员都不愿意再唱了。后来,观众干脆与劳拉一起合唱,音乐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场音乐会的盛况,被许多报刊杂志报道。劳拉成了苏格兰著名的海豹音乐家。

    六、海豹救人

    在英国,曾发生过两次海豹救人的事件。

    爱尔兰渔民森·史坚那与同伴韦利根驾船出海捕鱼时,突然遇到大风浪,渔船被打翻,两个人都落进海里。史坚那见韦利根仍然浮在水面,便使劲向他游过去,希望两个人通力合作,坚持到脱离险境。但是,韦利根显然已经昏迷了。他身旁的海水一片鲜红。他的脚已经被鱼咬伤,全身冻得发白,身体逐渐下沉。史坚那看到这个情景,既恐慌,又无奈。这时,他突然感觉到脚下触到了一个滑溜溜的物体。他更加感到恐惧,以为自己肯定要喂鲨鱼了。可是,他定了定神,感觉到脚下的东西在往上浮动,自己的整个身体被托出了海面。他仔细一看,脚下浮动的不是鲨鱼,而是一只海豹。海豹托住史坚那不住往下沉的身体时,又连忙潜下去托住史坚那的双脚,让他的身体浮出水面。就这样,海豹一直坚持了9个小时,直到有船经过,救史坚那脱了险,它才离开。当史坚那回到船上与那只海豹告别时,海豹也望着他,过了好一会儿,才潜下海底。

    贴士:海豹的游泳本领很强,速度可达每小时27公里,同时又善潜水,一般可潜100米左右,南极海域中的威德尔海豹则能潜到600多米深,持续43分钟。

    另一次,一个叫诺基的人,看着儿子韦纳乘坐的橡皮小艇被巨浪卷走,离岸远去,急得高呼狂叫。诺基与救生员虽然立即跳入海中抢救。但是,面对巨浪,他们无能为力。眼看着橡皮艇渐渐向远处浮去,变成了一个小黑点。诺基夫妇绝望地跪在沙滩上,祈求神灵保佑他们仅8岁的儿子。奇迹真的发生了!只见橡皮艇缓缓地驶回了海岸。在瞭望塔上的救生员从望远镜中看到,一头小海豹正顶着橡皮艇,乘浪涛起伏间的一刹那静止时间,把小艇一点一点地推上岸。已经准备好的救生艇立即驶向小艇增援。人们终于把惊魂未定的韦纳救了出来,而小海豹则功成身退,游回大海。

    七、勇敢的海豚

    有一次,印度尼西亚航空公司的一架直升机在爪哇海上执行任务时出现故障,驾驶员不得不穿上救生衣弃机跳伞。在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上,不用说离海岸非常遥远,光是四周那些张着血盆大口的鲨鱼,就很难使驾驶员有生还的可能。正当驾驶员认准方向,朝海岸游去时,突然觉得背后像有人推了一把。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大海豚。紧接着,他周围又出现了几只海豚。它们分工明确,有的轮流推着驾驶员前进;有的则围在驾驶员周围,防止鲨鱼的伤害。就这样,经过这些“救护员”们几个昼夜的护送,驾驶员安全地回到了岸上。

    贴士: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海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有一年初夏的一天,3位年轻的法国海员罗查、泰利和彼得驾着木船在怒海上航行。突然,狂风骤起。这里是鲨鱼出没的危险地带,3位海员急转船头,准备逃命。就在这时,无数灰色的鳍划破海面,向小船飞来。“鲨鱼来了!”一瞬间,一个大浪打来,罗查、泰利和彼得都跌进了可怕的怒海。彼得紧拉着绳子,终于爬上了船。可是,又一个大浪将他再次抛进海里。他正想放弃挣扎,任凭死神吞噬自己时,突然觉得有一只“巨手”将自己轻轻托出了水面。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海豚用鼻子顶在他背后,一下子将他抬到船上。彼得在船上环顾四周,不由得吓了一跳。原来,有许多鲨鱼正围着小船游动。更令他惊奇的是,保护他的海豚中,竟有几只去驱逐正在向他游来的两条鲨鱼;其余的海豚,紧贴着船舷,发出一阵阵嘶嘶的尖啸。小船在海上沉浮,不辨方向。忽然,海豚一起发出尖叫。接着,又一起推着小船,朝着同一个方向游去。小船终于驶回了岸边。罗查和泰利已经在岸上等他了。原来,是其他几只海豚护送他们俩游回到岸边的。

    八、鲨鱼救人

    罗莎琳是一名大学生。有一年圣诞节,学校放假时,她邀请另外两位同学进行长途旅行,目的地是南太平洋的斐济群岛。在从马勒库岛返回斐济群岛途中,船漏水了,胆大的罗莎琳率先跳入海中,回头向两位同伴高声喊道:“跟我游过去,陆地不远了!”

    罗莎琳让水流带着自己往前漂。忽然,一块大约七英尺的厚木块撞了她一下。她赶紧抓住木块,在海上随波逐流。漂泊了几个小时后,她看到远处又有一根黑色的木头快速漂过来。当那根“木头”漂到离她大约20英尺时,她才看清,原来那是一条八九英尺长的鲨鱼。黑色的背、银灰色的肚皮、牙齿在月光下闪着吓人的光。罗莎琳惊恐万分,感到自己已经死到临头了,不由得伤心地落下了眼泪。鲨鱼狠狠地撞了她一下,然后,就围着罗莎琳团团转,还经常用尾巴尖扫她的背。突然,有一条鲨鱼从她的身底下钻了出来,在她的周围上蹿下跳。随后,这两条鲨鱼一边一条,把她夹在中间,用头推着她向前游。

    贴士:很多人以为鲨鱼十分坏,一直攻击人类,其实鲨鱼十分胆小,它之所以会攻击人类,是因为我们人类闯进鲨鱼的地盘,才会攻击我们。

    天亮时,罗莎琳发现,在这两条鲨鱼的外围,还有四五条张着血盆大口的鲨鱼正围着她打转。它们杀气腾腾的小眼睛,死死地盯着她。每当那几条鲨鱼冲过来要吃她时,这两条鲨鱼就冲出去抵御它们,并把它们赶远。如果不是这两位“保镖”奋不顾身地保驾,罗莎琳早已经被撕得粉碎了。第二天中午时分,保护着罗莎琳的两条鲨鱼中的一条突然潜入海中,过了一会儿又浮上来。罗莎琳发现,在她面前漂着一条小鱼,尾巴已经被咬掉了。琢磨了片刻,她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鲨鱼为她准备的午餐。在海上漂流了20多个小时,罗莎琳早已经饥肠辘辘了。她顾不得生熟,拿起小鱼就放进嘴里嚼了起来。

    当暮色再一次笼罩海面时,这两条鲨鱼还是一直陪伴着她。这时,她突然听见头顶上方有“嗡嗡”声。她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架救援直升机。直升机上放下了绳梯,她用力攀住了绳梯,爬了上去……罗莎琳得救了。她在半空中低头往下看时,那两条救命的鲨鱼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罗莎琳的遭遇轰动了世界。鲨鱼,这个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人类在水中最凶恶的敌人,竟然会援救一位落水的姑娘,并保护着她免受同类的攻击,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为什么这两条鲨鱼会救人呢?难道水中恶魔中也有“怀着菩萨心肠的善类”吗?这个问题给生物学界留下了一个谜团。

    九、海豚领航记

    离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不远的地方,有一条狭窄的海峡,这里暗礁丛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雾霭弥漫,途经此处的航船经常失事。1871年的一天,“布里尼尔”号航船从这儿经过时,航船附近突然出现了一只海豚,它—直伴随在航船周围,并与航船保持相同的速度前进,久久不肯离去。这种现象引起了船长的注意,并且他还从中得到了启示。他想,海豚能通过的地方,必定水道畅通,若跟着它行进,触礁的危险率就会大大下降。于是,他亲自掌舵,紧紧地跟着海豚朝前行驶,海豚向左,他的舵就向左打;海豚向右,他的舵就向右打;海豚游得快,他就加快速度;海豚游得慢,他就减慢速度。果然,“布里尼尔”号安全顺利地通过了海峡,没有遇到任何险情,一路上船长也感到十分轻松。全船上下无不感激这只神奇的海豚。

    事情传开后,引起了海员们的极大兴趣。有的好奇,有的半信半疑,有的则不屑一顾。然而,当许多航船都接受这只海豚的领航,并且安全、顺利、轻松地驶过海峡后,海员们都深信不疑了。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海员们亲切地称呼这只海豚为“戴克”。

    自从戴克为船只领航后,多事的海峡平静了,航行事故也几乎不再发生。戴克的名声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海员们的爱戴。然而有一天,一艘名叫“塘鹅”号的航船开过时,船上的一名醉汉对准戴克连开数枪。枪声响过,戴克也无影无踪了。人们猜它已经丧生在枪口之下,都悲恸万分。然而没过不久,戴克又出现了,它仍旧活跃在海峡中,为过往的船只领航,海员们无不欢呼雀跃。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只要那艘“塘鹅”号开来时,它就会“退避三舍”,拒绝为之带路。不久,就传来这艘船触礁沉没的消息。

    贴士:海豚是一类智力发达、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既不像森林中胆小的动物那样见人就逃,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兽那样遇人就张牙舞爪,很恐怖,海豚总是表现出十分温顺可亲的样子与人接近,比起狗和马来,它们对待人类有时甚至更为友好。

    然而,1931年的一天,戴克消失了,人们猜测它大概是走完了生命的历程。那么,海豚为什么会领航?它又是如何来识别目标的呢?

    有人说,海豚领航完全是偶然之举,没有研究的必要。但戴克60年如一日地这么做,却又无法让人相信这是偶然行为。况且,在许多别的海区,也有海豚伴船而行的情况,更使“偶然”的说法站不住脚。

    人们对驯养过的海豚进行观察后发现,它们有逐浪嬉游的特点,还有用身体摩擦坚硬物体的嗜好。据此,有人解释道,海豚“领航”并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而是在航船周围能找到逐浪嬉游的环境以及摩擦身体的坚硬物体。据有关海员回忆戴克领航时说,它并不是一直都游在航船的前头,而是常在航船周围游来游去,用身体摩蹭船底。这就给上述理论提供了一些证据。

    如果说上述解释尚属可行,那么,60年如一日地如此坚持着,又该如何解释呢?要知道,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都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一只海豚呢?还有就是为什么戴克能认出伤害过它的那条航船并且拒绝为之领航呢?

    对此,人们以海豚具有用“声纳”精确识别目标的能力为由来进行解释。但也有人认为这个解释有些牵强。海豚的确具有精确的声纳探测能力,但要区别船只并作出拒绝反应,似乎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难道海豚也具备高级思维能力?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人类还需进行不懈的努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