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梦1913-第九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九章

    宁安府 1912,民国元年,壬子

    宁安府 1913,民国二年,癸丑

    “你我之间已经走到不共戴天的地步……我想带他走,你会把他给我吗,你会吗?”

    “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情。从此后,我们再无任何瓜葛。”

    壬子年是翻天覆地的一年。

    白鹿庵的小尼姑定仪时不时地为别院带来消息:哪里又爆发了革命党起义,哪里光复了,广州某将军被革命党炸死了……

    武昌起义爆发的当月月底,定仪带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袁世凯被清廷重新起用了。

    这六根不净的小尼姑对这事儿兴奋得很,卖弄着从山下茶楼里听来的男人们的政治高见:“现在南方几乎全反啦,朝廷花大力气培养起来的新军全成了革命党。只有北方天子脚下还算安定,可是北洋六镇新军都是袁世凯的部下,除了他谁指挥得动啊,摄政王和太后也是被逼得实在没法子了。本来革命党势如破竹,现在掺和进一个袁世凯可就难讲了……”

    傅兰君静静听着没有回答,她想起了那一年爹对自己说,他觉得袁世凯就是当朝吴三桂。爹一向看好袁世凯,他的眼光果然没有错,袁世凯竟东山再起了……

    她又想到了顾灵毓,顾灵毓是袁氏门生,袁世凯这一复出,对他可会有什么影响吗?

    从定仪带来的消息里,她知道顾灵毓这些日子一直在家里养伤,他的伤不危及性命,肺腑里有些伤,需要好好调养。

    回想起那一天破庙里的事情,傅兰君仍旧心有余悸。

    那天把顾灵毓送回顾家后,她原是打算走的,走得远远的,无边无际漫无目的地走下去,等到走不动了就停下来等死。她救了杀父仇人,于父亲不孝,于爱情不忠,何必这样自我唾弃地苟活下去?

    然而走到凤鸣山下时,她想起了那孩子,于是一腔要死的勇气泄了个干干净净。

    她要活着,为这个孩子,哪怕他不能同她在一起,哪怕他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母亲。倘若未来漫长岁月里她只能得见他一面,那一面也是她活下去的诱饵。

    她于是回到了山上,杨书生和桃枝被她身上的血吓了一跳,她只说是在山下遇到了人打仗。

    孩子在山上和她一起待了半个月,然后被张氏派人接下了山。

    山上又只剩下了她和桃枝,以及隔壁的尼姑们。

    各地的战争继续打下去,有了袁世凯的加入,南北形成了对峙局面,胶着,互相消耗。

    然而对峙的局面总不会一直这样下去,没过多久,传来消息,朝廷要和南方革命军议和,而朝廷的议和代表,正是袁世凯。

    一场全国性的动乱,倒让这个早就倒台的袁世凯捞了个盆满钵满。

    没想到过了几天又峰回路转,孙文突然回国,就任了新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局势动荡地闹了好几个月,终于在民国元年的二月和三月落下帷幕,二月清帝退位,大清朝就此谢幕,三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最终以袁世凯获利而结束。

    尘埃落定后,这个国家很多人都很茫然,傅兰君也有些茫然。

    戊戌年那个出卖光绪和革命的人,一转眼成了革命政府的最高领导。

    革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不懂。

    很快又发生了一件令她不懂的事情——赋闲在家几个月的顾灵毓被重新起用了,他的新头衔是副参领。来向傅兰君传递这个消息的冯薇跟她说:“相当于前清的从三品官。”

    如此说来,他算是升官了。

    傅兰君想不明白,几个月前革命党明明还是要杀他的,给他定的罪名是反革命走狗,说他手里有累累革命同仁的血债,怎么过了几个月他就升官了呢?

    冯薇苦笑:“有什么办法,如今袁世凯当政,过去的袁党自然也跟着鸡犬升天。”

    她搓弄着衣角,无奈地低声说:“你老在山上待着,不知道山下的事情呢,现在临时政府里做事的有很多都是在前清政府里待过的。唉,有什么办法呢,这么大个中国却找不出多少有文化的人来。总不能让大字不识的农民去管政府吧。”

    这件事情说起来未免令人沮丧,傅兰君岔开话题:“那你现在在政府里做什么官?”

    冯薇的表情一僵,半天,她轻轻说:“我没有做官,《临时约法》里没给女人参政权。”

    傅兰君疑惑地看着她,之前段续同她讲革命,明明跟她说过,等到革命成功了,大家就都平等了,穷人和富人是平等的,男人和女人是平等的,中国人和外国人也是平等的……

    之前她在报纸上看到孙大总统的《告友邦书》,里面说:承认前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一切条约继续有效。中国人和外国人平等了吗?

    现在冯薇又告诉她,新政府里女人没有参政权。

    退位的小皇帝仍旧住在紫禁城里由新政府拨款供养,新政府的最高领导者是前清的总理内阁大臣,新政府里到处都是前清的要人们。女人和男人依旧不平等,中国人和外国人也依旧不平等。

    傅兰君彻底茫然了。

    冯薇打断她的冥思:“不要想这些东西了,今天我来找你,是奉了同志们的嘱托。”

    同志们?傅兰君回过神来,冯薇牵起她的双手,满脸的喜悦:“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不用再在山上装疯子了!”

    傅兰君疑惑地望着她,她兴奋地说:“革命胜利后,有同志提议说,你是南嘉木烈士的恋人,你的父亲也被清廷害死,你自己也曾经援助过革命,虽然你没有入党,但算得上对革命有功。我们没道理见你受苦不管,所以找了人去跟顾灵毓交涉,请他放了你,他同意了。你自由了,可以下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了,你想回女校吗?”

    自由来得太突然,傅兰君脑海里空茫茫一片,过了许久,她才喉头哽咽着对冯薇说了“谢谢”。

    傅兰君离开凤鸣山是在一个阳光炽烈的下午。

    她收拾着东西,打开一个个抽屉一个个柜子,突然间,在一个尘封的抽屉里,她发现了一支管箫。

    轻轻地拿起那管箫,摩挲着温润的竹身,记忆里的那首曲子又在耳边萦绕,傅兰君抬起头望着窗外,仿佛又看见那倚窗而站的俊俏少年郎,眨一眨眼睛,眼前只剩下一片空茫,梅树早已经被铲掉,替代它的玫瑰还没到开放的时节,这个别院此刻只有荒芜。

    门“吱呀”响了一声,傅兰君赶紧把箫放回抽屉里推上,门被推开,身着长衫的顾灵毓出现在她的面前,他的手里捏着一张纸,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走到她面前,把那张纸放在桌子上。

    是一张放妻书。

    然后他就转身走了,傅兰君拿起那张放妻书转头看他的背影,他的身影融化在炽烈的阳光里,单薄萧条,恍如十年前她在南洋公学见到他的第一面。

    壬寅年到壬子年,整整十年了啊……

    她低头看那张放妻书。

    “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蛾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

    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一滴眼泪落下来,在纸上洇出一个大大的墨团。

    傅兰君重新回到女校,做老师教英语。她父亲已死丈夫和离,没有住处,便先安顿在学校那一间休息室里。后来阿蓓把家里收拾出一间房子,收留了她和桃枝。

    从此后她就和阿蓓同出同入,一起去学校,再一起回家,一起照顾着翼轸和阿蓓的孩子月儿。

    月儿已经六岁了,和他孱弱的父亲不一样,月儿小腿儿健壮跑得飞快,六七岁的孩子正淘气,一个转眼人就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

    傅兰君爱极了这个孩子,很快孩子也跟她混熟了,亲亲热热地喊她“兰阿姨”。

    阿蓓当然看得出来,傅兰君是在这个孩子身上倾注了对自己儿子的感情,她悄悄问傅兰君:“你不想孩子吗?”

    想啊,怎能不想?傅兰君笑一笑:“如果不是他,恐怕我几个月前就死了。可是,我唯一能为他做的事情,恐怕就是让他不要知道有我这样一个母亲。”

    她不欲多说,阿蓓只能轻轻叹一口气。

    程璧君也还在女校里教书,如今她身价水涨船高,是副参领的夫人,她的哥哥程东渐也在新政府里做事,她却仍旧平易近人得很,整日混在学校里,跟同事们打成一片。

    当然,除了傅兰君,两个关系微妙的女人之间总是心存芥蒂的,她们从不主动说话。

    傅兰君回到学校教书后的第二个月,有一天放学的时候,顾灵毓突然出现在了学校。

    他是来接程璧君回家的。

    从那之后,他隔三岔五地就会来学校接程璧君回家。

    傅兰君不由得想起他们在一起甜甜蜜蜜的那些年,他也总是来接自己回家的,带着她爱吃的糕点,两个人挽着手臂亲亲热热地回家去,一路都是欢声笑语。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当看到顾灵毓和程璧君在一起时,心里那种刺痛的感觉被麻木所代替,对于孩子的思念反倒变得越发强烈,有时她半夜梦到孩子,醒过来的时候枕头都是湿的。

    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这一年多里,宁安无大事,日子过得平缓而乏味,与大清亡国前那几年相对太平的日子无甚区别。

    唯一的大事,大概就是顾家老太太的去世。

    作为宁安数得着的望族,顾老太太的丧礼十分隆重,轰动全城,发丧那天道路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傅兰君混在人群里看着送葬队伍,顾灵毓作为孝孙站在最前面,他一身素白表情木然,清瘦得像一个游魂。

    孩子太小,没有跟着发丧,傅兰君的眼睛巡视了好几圈,最终失望地垂下了眼睛。

    1913年5月的一天,傅兰君到学校后,发现好几张办公桌上都放着一枝石竹花。

    一个年轻的女老师笑嘻嘻的:“今天是西方的母亲节,我特地采了几朵石竹花送给学校里的母亲们。”

    母亲们纷纷拿起石竹花向她道谢。

    程璧君的桌子上也有一枝,傅兰君的桌子上却没有。

    这个办公室里,除了阿蓓,没有人知道顾家那位小少爷是傅兰君的儿子。

    傅兰君走出办公室,站在料峭的春风里静静地哭了。

    再过几天就是那孩子的生日了。

    可是她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在山上的那半个月,杨书生想要把孩子的名字告诉她却被她制止了,她怕和他之间产生太多的牵扯,但是母子关系却是融入血液根本无法割舍的。

    她想他,想得发疯。

    母亲节后第四天就是孩子的生日了,一整天傅兰君都魂不守舍的,阿蓓知悉内情,体贴地让她在办公室休息,和她调换了课程。

    傅兰君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办公室里思念孩子。那孩子如今两岁了,不知道他现在长成了个什么模样。他像谁呢?像顾灵毓还是像自己?或者两个都像,他们做父母的本身也是有点挂相的……

    想得难受,傅兰君伏在桌子上,眼角渗出泪水,濡湿了袖子。

    办公室的门吱呀一声,傅兰君的心突然躁动起来,她回头望过去,一个中年女人抱着孩子走了进来,她死死地盯住那女人怀里的孩子,她的心脏跳得好难受,像是快要吐出来一样。

    那女人在她身边坐下,冲她笑一笑:“女先生好。我带我们少爷来找夫人,夫人在上课,让我们来办公室里等她一会儿。”

    那把脸埋在女人怀里的孩子突然转过头来对着傅兰君“咯咯”一笑,傅兰君的心口像是被人擂了一拳,是他!这熟悉的眉眼,活脱脱是一个年幼的顾灵毓!

    她结结巴巴地回答女人:“你们坐,你们坐。”

    她眼睛一刻也不舍得离开孩子的脸,盯着盯着竟然落下泪来,忙转过身去把泪揩干了,再回过头满脸堆笑地和女人说话:“不知道这孩子是哪位老师的?”

    女人回答她:“是程校长的,今天我带孩子出来玩,正好逛到学校附近就想着进来看看,不瞒老师说,我小妹也在这间学校里读书呢。”

    孩子咬着自己的手,一双黑眼珠子盯着傅兰君看,傅兰君的心柔软得一塌糊涂,她强忍住心酸,向女人打听孩子的情况:“这孩子长得真好看,家里一定养得很好吧?”

    女人笑呵呵地答话:“可不是吗,家里就这一个孩子,爹妈宝贝得什么似的。孩子吃饭也好睡觉也好,不挑食,身体健壮得很。”

    那孩子冲着傅兰君甜甜一笑,傅兰君鼓起勇气问女人:“我可以抱他一下吗?”

    女人小心翼翼地把孩子送到她手里:“您可小心点,对,就这么托着。”

    奶香气扑鼻,她将这个小小的柔软的身体抱了个满怀,像是有一阵电流蹿过身体,傅兰君的手一软,差点失手。

    那孩子在她的怀里也不老实,蹬手蹬脚的,顺着她的肩膀往上爬,傅兰君也不动,只由着他放肆。孩子爬着爬着,突然响亮地喊了一声:“妈妈!”

    傅兰君愣住了。

    那女人也愣住了,半晌才说道:“奇了怪了,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也不知道为什么不会说话,都两岁了连妈妈也不会叫,这可是他说的头一句话呢。”

    傅兰君再也忍不住,泪雨滂沱地捂着嘴冲了出去。

    她在校门口神思恍惚地站了好一会儿,直到有卖糖葫芦的小贩叫卖着路过,她用手背擦一擦眼泪走过去,掏出钱来想要买一串糖葫芦。

    背后突然有人道:“他才两岁,牙都没长齐,吃不得这些硬东西。”

    回过头去,程璧君正站在她身后不远的地方静静地看着她。

    傅兰君决定离开宁安回湖北老家。

    她的家原本就不在宁安,现在是该离开的时候了。父亲和姨娘客死宁安,已经停棺三年,是时候扶灵回乡安葬了。

    宁安是个伤心地,多留无益,如程璧君所说的那样,即使为了孩子好,为了自己好,也该离开了。

    回到故乡去,平静度过这一生,就当宁安是个梦,从未爱过,从未恨过,从未做过人家妻子,从未做过人家母亲。

    她把要走的消息透露给阿蓓知道,阿蓓虽万分不舍,但也只好对她道珍重。

    学校那边的教职已经辞去,接下来就要收拾行李、雇船……应付种种琐事,傅兰君忙得不可开交,她一心只想回乡,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再为政局做无谓的思考。

    她只知道,革命党和袁世凯好像又要闹僵了,北大又在闹学潮,湖北又在闹革命……

    等到一切安排妥善了,她回了一趟凤鸣山上。

    山上有太多牵绊,父亲和姨娘的棺木停放在白鹿庵里需要随船回南,山上和山脚下分别有齐云山和南嘉木的坟,走之前需要祭拜一下……还有,山上有一样东西,上次离开时,她忘了带走。

    和白鹿庵的尼姑们说好了抬走棺木的日子,又去祭拜了两座坟,她慢慢走到了别院。

    自从她下山后别院已无人烟,柴扉久扣,推开来,满园子疯长的野玫瑰,傅兰君迈过荒草和野玫瑰,推开卧室的门走进去。

    房子本就要人气来供养,这几近荒芜的房子,因为缺乏人气而显得暗淡枯朽,床上用手一抹,手指上便是一层浅灰。傅兰君在床上呆坐了一会儿,她想到的竟不是在山上幽禁的那一年惨淡光阴,而是那一年和顾灵毓一起在这床上的耳鬓厮磨甜言蜜语,冬天里日头正盛,他坐在床上剪窗花,盘着腿,她趴在床头托腮看他,嘲笑他像个坐在炕头的东北老农民,顾灵毓眉毛一挑:“有我这么英俊的东北老农民吗?”

    他扔下剪刀和她在床上扑腾,红纸花飞了一床一地,阳光一照,眼睛里满世界都是喜气洋洋的红。

    太阳的光辉渐渐暗下去,傅兰君站起身来走到桌子前,她的手刚拉住抽屉上的铁环,就听到了门被推开的声音,一道熟悉的影子映在地上。

    飞快地把抽屉往里一推,傅兰君的心里不禁有些遗憾,她是回山上拿那支竹箫的,上次想要拿走时,顾灵毓突然出现打断了她,这次竟又重演这一幕。

    或许,她跟这支竹箫就没有缘分,注定了她要了无牵挂地离开宁安。

    对于她在这里这件事,顾灵毓似乎并不感觉意外,他脸上毫无惊讶之色,沉默着朝她走过来停在她的面前。笼罩在他高大的影子里,傅兰君有些心慌,她解释说:“来山上看看云山大哥。”

    顾灵毓没有回答,凝视着她,过了许久才开口:“听说你要离开宁安了。”

    他知道这件事情并不奇怪,她已经向学校提交了辞呈,或许是哪个多嘴的人把消息传到了他耳朵里。

    傅兰君点点头:“是,过几天就走。”

    顾灵毓没有说话,半晌,他对她发出质问,声音几近沙哑:“你对宁安,就没有丝毫留恋?你连雪儿也不留恋?”

    傅兰君猛地抬起头,顾灵毓的目光柔和下来:“他乳名叫雪儿,大名顾凌寒。”

    雪儿……是为了纪念丙午年那场大雪吗?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感受到了她的动摇,顾灵毓向前逼近一步:“你不爱我,所以你不顾念我。可是他呢,他是你的儿子,你怀胎十月所生,你真的忍心弃他而去,当自己从来没有生过这个儿子吗?”

    傅兰君被他的一声声逼问击溃防线,她声嘶力竭地反问顾灵毓:“是,我舍不得他,可是我又能怎样,你我之间已经走到不共戴天的地步,即使留下来也只能佯装我没有他这个儿子他没有我这个母亲。我想带他走,你会把他给我吗,你会吗?”

    顾灵毓没有回答,气氛一下子变得悲伤而凝重,只听见傅兰君的啜泣声和喘气声。

    像是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远,顾灵毓终于开口,他的声音艰涩而痛楚,像是有一把钝锈的刀在将他凌迟,他说:“我会。”

    傅兰君惊呆了,不可思议地呆望着顾灵毓。是她的耳朵出了问题吗?顾灵毓竟然告诉她,他会让她带孩子走。

    顾灵毓轻轻地点一下头:“如果你愿意带他走,我就让你带他走。但是,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情。”

    傅兰君内心刚刚升起的希望又开始沉沉下坠,他果然是有条件的,她真傻,怎么会认为他肯发这样的善心。他不过是为了羞辱她看她的丑态罢了,给她一点希望,然后用一个难于登天的条件彻底打垮她……

    可是她没有想到,顾灵毓的条件竟然这样简单。

    顾灵毓望着她,一字一句地说:“我要你陪我三天,咱们忘记一切怨恨,就像一对平凡夫妻那样过三天,三天后,你带着雪儿走,从此后,我们再无任何瓜葛。”

    傍晚时分,顾灵毓带着傅兰君坐上小船。

    船上除了他们两个,就只有一个船夫,船夫沉默地划着船,傅兰君坐在船尾看江面,灿灿的夕阳余晖给江面染上一层粼粼金光,不时有鱼儿跃起,尾巴甩一道水痕,沿江茶山上有采茶姑娘在唱歌,隐隐约约的听不清歌词,只觉得那曲调动人婉转。

    顾灵毓坐在船尾钓鱼。

    傅兰君看着他,内心里疑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说她和他做三天平凡夫妻就让她带孩子走,这样划算的买卖没有推辞的理由,傅兰君答应了他。她原本以为,他会和她在山上别院里度过那三天,没想到他却带她下了山,径直去了码头,这艘船就等在那里,船夫已经百无聊赖地等了他们很久,看上去顾灵毓早就计划好了。

    这条江通达四方,顺着这个方向可以到达宁安周边的镇县和乡下,顾灵毓要带她去哪儿?

    久久没有鱼儿上钩,他索性用东西压住钓鱼竿,自己从怀里抽出个什么东西来凑到嘴边,记忆里那首熟悉的曲子在江面上盘旋飘荡起来,傅兰君惊讶地想,他什么时候从抽屉里拿走了这支竹箫?

    船慢悠悠地在江上行,暮色四合,天渐渐暗下来,人融化在夜色中成为一个轮廓,顾灵毓没有穿戎装也没有着纨绔,只是像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那样穿着布衫,清癯的身形,面部轮廓秀气好看。

    恍恍惚惚地,傅兰君像是又看见了那个临窗吹箫的少年郎。

    钓鱼竿突然一动,顾灵毓放下箫抓住钓鱼竿使劲一提,一尾鱼咬着饵在空中活蹦乱跳地摆着尾。

    他把鱼抛给船家,船家麻利地去鳞去内脏,船上有小火炉和锅碗,很快一锅新鲜的鱼汤就出炉了,香气扑鼻,没有经过精细烹调的鱼也香得很,顾灵毓盛一碗鱼汤给傅兰君:“尝尝看,你一定没有喝过这么新鲜的鱼汤吧。”

    傅兰君接过鱼汤,随口回答:“谁说的,我小时候有一次就把家里鱼缸里的金鱼捞出来给煮了汤。”

    顾灵毓“扑哧”一笑:“好喝吗?”

    傅兰君摇摇头:“不好喝,腥苦得很,我爹还把我骂了一顿……”

    她的话在此戛然而止,她想起了她爹,那个被顾灵毓害死的,这个世界上对她最好的人。

    她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喝着鱼汤,鱼汤多鲜美,但在她的嘴里毫无滋味。

    回不去了,傅兰君悲哀地想,隔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她和顾灵毓怎么可能做一对平凡夫妻?

    天彻底黑下来时,船终于靠岸。

    顾灵毓跳上甲板,伸手搀着傅兰君上岸,举目望去,世界一片漆黑,只有模模糊糊的轮廓,显示着这一个人烟不怎么密集的山间村落。

    只有不远处有一点微弱的灯火,乡间路难走,顾灵毓和傅兰君互相搀扶着朝那点灯火走过去,那灯火看着很近,走起来却总是到不了,傅兰君忍不住抱怨,顾灵毓回答她:“山间路就是这样的,当年我跟你说真相,你还说我不解风情专会扫兴。”

    这句话像是一记重拳击在心口上,傅兰君心神一振。

    原来如此,原来他还记得那年她在别院小镜宫里说的话,所以才特意找了这样一个地方,来圆当年的痴梦,最后的痴梦。

    终于到了灯火前,那是一间乡下小茅屋,门上挂着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一对老夫妻坐在门前的条凳上等他们,等得太久了,那妻子有些犯困,丈夫伸出一只手臂小心翼翼地护在她身后,随时准备接住她摇摇晃晃的身体。

    看到顾灵毓来,那丈夫轻轻推一把妻子:“顾少爷来啦,快醒醒。”

    傅兰君看着他们,心里不由得生出点淡淡的嫉妒。

    他们两个引顾灵毓傅兰君进屋,男人搓着手不停地表达抱歉:“乡下地方,又小又脏又乱,比不得城里高大宽敞应有尽有,委屈少爷少奶奶了。”

    他把屋子里的东西一一指给顾灵毓傅兰君看:“这是灶台,烧饭用的,柴火堆了隔壁半个屋子,你们尽管用。灶台上罐子里有米有面,上次赶集刚打好的满罐儿的菜籽油和盐,梁上挂着腊肉。咱们乡下十天半月才一个集,买的菜存不住,我们夫妻俩在屋后开了块菜地,种的有丝瓜茄子青菜,您两位尝个新鲜。我和婆娘就借住在村西头丈人家,您要是有什么事就去那儿找我。”

    交代完一切,男人和他老婆走了,屋子里只剩下了顾灵毓和傅兰君两个。

    乡下地方肯定是没有电灯的,只能靠那一盏煤油灯照明,顾灵毓把灯挂在床头,傅兰君垂头坐在土炕上,昏黄的灯光给这屋子里的一切都抹上了一层油画般的色彩,似乎还闻得到松节油的香。顾灵毓在她身边坐下来,声音温柔:“坐了那么久船你也累了,睡吧。”

    傅兰君和顾灵毓背靠背躺在这土炕上,黑暗里傅兰君睁着眼睛,乡村的深夜除了虫鸣没有任何声音。顾灵毓睡着了吗?他应该和自己一样,也在发呆吧。

    就像多年前在凤鸣山上那一夜。

    “吱吱”的声音突然打破了寂静,傅兰君感受到一只毛茸茸的东西爬过自己的脚面,她尖叫一声跳起来:“有老鼠!”

    顾灵毓翻身起来把傅兰君拉在怀里,傅兰君簌簌发抖:“老鼠!刚刚还从我脚上爬过去了!”

    她长这么大第一次和老鼠有这样亲密的接触,整个人吓得语无伦次,搂着顾灵毓的脖子不肯撒手,顾灵毓探身拿过床头的煤油灯,用火柴重新点亮。微弱的光里,床下一只大老鼠正在和他们眼对眼地干瞪着,这老鼠竟不怕人!

    傅兰君结结巴巴地指挥顾灵毓:“打它……打死它!”

    然而顾灵毓要下床去打老鼠她又不肯了:“万一它爬到床上来怎么办?”

    顾灵毓哭笑不得:“要不然你先出去,等我打死老鼠再进来?”

    傅兰君又气又害怕,眼泪都要迸出来了:“万一外面有更多老鼠怎么办?万一外面还有比老鼠更吓人的东西怎么办?”

    顾灵毓无奈又无辜地和她大眼瞪小眼:“那你说怎么办?”

    最后的解决方法,是顾灵毓背着傅兰君打老鼠,傅兰君紧紧趴在顾灵毓背上,指挥他:“那里,跑到那里去了!”

    顾灵毓背着傅兰君满屋子乱窜,老鼠的“吱吱”叫声和傅兰君的尖叫声混杂在一起,真是个热闹的夜,追着追着老鼠,顾灵毓突然“扑哧”笑了:“咱们这样,我想起个成语,叫狼狈为奸。”

    傅兰君勒紧了他的脖子,顾灵毓忙讨饶:“我错了,夫人饶命哪。”

    傅兰君趾高气扬地扯着他的头发:“你想起来个成语,我也想起来个故事。”

    她清清嗓子开始讲她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老龙王想要招女婿,他的要求很奇怪,不要良田千顷也不要家财万贯,只要这个女婿体重不多不少正好一百斤。有一个大王八觉得自己正好一百斤就去揭榜,结果一称只有九十九斤。王八垂头丧气地往回走,路上遇到一条蛇,那条蛇问王八,你怎么了,怎么垂头丧气的?王八把招女婿的事情讲给蛇听,蛇说,这还不容易,我正好有一斤重,等我钻进你的王八壳里你再去称不就正好一百斤了?王八听了很高兴,让蛇钻进它的壳里又去了海里,一称正好一百斤,王八很高兴,可是老龙王觉得这个王八看着怎么那么眼熟,刚才还是九十九斤呢,怎么转眼就一百斤了?他猛地一拍王八的壳子,‘刺溜’一声钻出条小蛇来,老龙王生气地问,你在它的壳里干什么?小蛇说……”

    她这句话还没说完,突然间天翻地覆,她整个人被掼到床上,顾灵毓身体灵活地一扭,两只手臂搂住她的脖子,整个人紧紧贴在她的背后,他的气息吐在她的耳根上,痒痒的,他压低了声音,沙沙地笑着说:“小蛇说,我在给王八讲故事呢。”

    第二天,天边晨光初露傅兰君就醒了,她坐在床上抱膝望着窗外,晨曦遍洒青青远山,清晨中的乡村竟如此美丽。

    她转头去看顾灵毓,他还在睡,入鬓的长眉和高挺的鼻梁,晨光中的他比这乡村景色更好看。

    顾灵毓醒过来,他睁开眼睛,看到傅兰君,露出一个舒畅的微笑:“早啊,顾夫人。”

    现在的他们是一对平凡夫妻,没有丫鬟仆人,乡下也没有点心铺子,早饭只好自己做。

    昨天那男人走之前说了,隔壁屋半个屋子的柴火随他们用,看来要吃这一顿早饭可不容易,要去抱柴火、生火、煮饭……傅兰君拧着眉头满脸愁苦,这些活儿她可从没做过,她这辈子做过的少数几顿饭就是顾灵毓的寿面,可那是怎么个做法?顾家厨房里的灶火整天不熄的,面也是桃枝帮忙和好的,她只需要把和好的面团揉一揉切成条儿再下锅,做一碗面后面费着好几个人的人工。

    对那柴房她也有点怵,谁知道那柴房里有没有老鼠窝啊,想起昨天的大老鼠她就浑身不寒而栗。

    顾灵毓不说饿,她也不说,两个人就这样扛着,直到傅兰君的肚子发出“咕噜”响声,顾灵毓“扑哧”一笑,推推她:“我也饿了,做饭去吧。”

    傅兰君满心不乐意:“为什么不是你做?”

    顾灵毓一脸惊讶:“君子远庖厨,男主外女主内,哪有男人下厨的?”

    傅兰君别过头去:“你这是耍赖,在这个地方有什么好主外的?”

    没想到顾灵毓自有应对,他跳下床,拿起放在灶头的扁担:“好吧,那就我挑水来你煮饭,我去挑水了。”

    傅兰君气得干瞪眼,顾灵毓扬扬得意地走到门口又回过头来:“对了,今年去年前年,加起来你欠我三碗寿面,今天中午我要吃面。”

    傅兰君脱口而出:“你就不怕我再下毒?”

    顾灵毓的肩膀僵了一僵,他没有再说话,担起两只水桶走了。

    从窗户里望着顾灵毓的背影,傅兰君有些后悔,为什么一定要说那句伤人的话呢,就算心里还有恨有怨,既然答应了他放下怨恨做这三天的平凡夫妻,她就应该信守承诺。

    她套上鞋子,走到隔壁屋去抱柴火,她胆战心惊的,幸亏白天老鼠不活动,她抱起一堆柴火飞快地跑了出来。

    生火是门学问,在用掉了半盒火柴还没把火生起来后,傅兰君抹一把额头,满心的沮丧。

    “你这样不行的,只用火柴是点不燃柴火的。”身后传来顾灵毓的声音,傅兰君惊讶地回头:“你怎么那么快?”

    顾灵毓走过来,从她手里拿过火柴盒,轻描淡写地说:“选房子的时候特地选了离村里水井最近的。”

    这刁钻狡诈的小丘八!

    顾灵毓让她闪开到一边,他看了看灶膛,把柴火一根根塞进去拨向顶上两边,在中间留出个孔洞,又把沿路捡的小树枝子和枯叶稻草填进孔洞里,然后划一根火柴扔进去,一开始有黑烟冒出来,渐渐地黑烟越来越少,灶膛里的火也渐渐旺了起来。

    推开门和窗,黑烟散去,傅兰君有些惊讶:“没想到你还懂这些。”

    顾灵毓抹一把脸,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的十分滑稽:“能不懂吗,特地学过。”

    傅兰君随口问:“前几天刚学的?”

    顾灵毓轻轻回答:“丙午年学的。”

    傅兰君抬头看他,他也正静静地望着她。

    傅兰君转过头去,如鲠在喉。丙午年……那年他为她建小镜宫,万千星辉碰撞里,她曾对他说过,要去乡下住一处临水别苑,他回答她要为他抱茅草修屋顶,陪她床头听雨声。

    顾灵毓走出去把打来的水倒进水缸里,傅兰君从罐子里舀出一瓢面粉来开始和面,和完面擀面,顾灵毓说她欠他三碗面,她就真的给他做了三碗寿面,每一碗里都漂着葱花卧着蛋,就像第一年她做给他的寿面。

    顾灵毓安静地吃完了这三碗面,傅兰君看着他吃,一动不动的。

    吃到第三碗,顾灵毓突然抬起眼睛冲着傅兰君笑了一笑,他轻轻说:“这就是下半生哪。”

    吃完饭,顾灵毓去洗碗,黄昏时候他们去照看了一下屋后的菜园,丝瓜茄子都长势喜人,傅兰君拔了两棵青菜留着做晚饭用。

    这茅草屋的屋前有水塘,塘前有一棵杏花树,可惜的是花期已过,杏子也还未成熟。

    来早有花,来迟有果,偏偏这是个尴尬的季节。

    站在树下,傅兰君有些伤感。

    顾灵毓坐在水塘前突然吹响了那支曲子。

    一曲吹罢,顾灵毓突然开口,他像是自言自语:“你说,明天会不会下雨?”

    第二天白天没有下雨。

    第三天也没有。

    黄昏时分,天边突然聚起了乌云,清爽的风在村落的低空盘旋,傅兰君张开双臂抱了满怀的风,这风令人惬意。

    杏树枝头绿叶颤动,顾灵毓握着竹箫站在杏树下,他像是在等什么东西,等得太久,等到痴了。

    天快黑的时候,乌云渐渐散去,天空又恢复了之前的宁静。

    顾灵毓静静站在树下,没有说话。

    半夜傅兰君醒来,看到他坐在床头,痴望着窗外,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月光照在床上笼住顾灵毓,窗棂子的影子也投射在他身上,他像是被这月光囚禁住了。

    傅兰君闭上了眼睛。

    明天,他们就要回宁安了。

    1913年,离开这村子的那一天,天上没有下雨,晴空万里。

    他们和屋主人那对夫妻道了别,踏上来时的船,一路上都没有任何话说,这一天风向利于回程,他们从村子里回到宁安,比来的时候少用了好些时间。

    船到宁安码头,顾灵毓跳下船伸手搀傅兰君下船,他对她说,三天后,等她离开宁安的时候,他会把孩子带给她。

    1913年6月3号,傅兰君最后一次见到顾灵毓。

    这一天她扶灵离开宁安回老家,爹和姨娘的灵柩已经抬上船,行李也都收拾好了放在船上,桃枝在船上等她,遵照之前和顾灵毓的约定,傅兰君在阿蓓家等顾灵毓带孩子来。

    她等到天黑,顾灵毓终于来了。

    傅兰君倚在门口等他,暮色里,一个高高的身影牵着一个小小的身影渐渐近了,傅兰君的心提到嗓子眼,她想迎上去,脚上却像坠了千斤重。那一大一小终于走到眼前。顾灵毓抱起孩子,傅兰君痴迷地看着雪儿的脸,距离上次见他才过去半个多月,但是他仿佛又长大了很多。顾灵毓低声说:“走吧。”

    他们坐黄包车去码头,小小一辆黄包车坐着两大一小,有些挤,两个人只好肩膀挨肩膀地靠在一起,孩子已经睡着了,傅兰君把孩子抱在怀里,脸紧紧地贴着他的脸,顾灵毓一边抚摸着孩子一边嘱咐傅兰君:“雪儿喝不得牛奶,喝了会吐,还会长风疹,千万不要让他喝牛奶。他容易饿,一天要吃四顿饭,千万别饿着他……”

    对于这孩子的一切他都细致入微地知晓着,他一定爱极了这个孩子吧,又想起那一年他跪在佛前为孩子祈祷的背影,傅兰君有些替他心酸。

    一路上跌跌荡荡摇摇晃晃,最终还是到了码头。

    顾灵毓把孩子抱下来,又把傅兰君扶下来。

    傅兰君抱起孩子,刚想要转身走,顾灵毓突然叫住了她,她回过头,顾灵毓舒展开手心,一枚金玫瑰胸针静静地躺在他的手心上,他拿起胸针,倾身别在傅兰君的衣襟上:“对不起,我不能还你一个他,只能把这个还给你了。”

    他的呼吸打在傅兰君的喉间,暖暖的,让傅兰君如鲠在喉。

    傅兰君抱起孩子,顾灵毓挥挥手:“走吧。”

    走到船边,傅兰君回头望,顾灵毓已经坐上了黄包车,只看得见他半个身子,看不到他的脸和神情。

    傅兰君踏上了船。

    船沿江而下,船上生活难免枯燥,大人尚且承受不住,何况小孩子,雪儿整日哭闹,哭喊着要爹和娘,傅兰君突然就想到了程璧君。

    顾灵毓会怎么对程璧君说?养了两年,程璧君对雪儿总归是有感情的吧,突然之间把雪儿从她身边夺走,她会伤心会怨恨吗?

    桃枝开解她:“您就是圣母心肠,孩子本来就是您生的,他们从您这儿抢走的,您把孩子要回来怎么能算是夺呢?再说了,她对孩子好,八成也是为了讨好姑爷,现在孩子没了她指不定心里多高兴呢,一年半载后生个自己的孩子,哪还记得有小少爷?”

    她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傅兰君稍稍放宽了心。

    行了半个月终于回到“故乡”,下了船,傅兰君有些茫然。

    这里虽说是她的故乡,但她实际很少踏足,她从小跟在傅荣身边天南海北地跑,唯独故乡,只在给爷爷迁坟和偶尔两次度假的时候来过,对这里的一切她都不熟悉,包括风土人情……

    听说她回来,族里便不断有人来看她,联络亲情的有,打秋风的也有……过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已经支出了不少冤枉钱,桃枝满脸的不高兴:“小姐,这样下去可不行,这些亲戚咱们都算不过来是哪门子的,都来上门讨钱,老爷留下的那点家底可经不住这样糟蹋。”

    傅兰君也觉得头痛。

    更头痛的事情还在后面,一天早晨,桃枝带来了消息,湖北又爆发了革命,被黎元洪给镇压了。

    辛亥年才过去不到几年,怎么又乱了起来?

    傅兰君的心里有些乱,湖北向来是革命风暴的中心,他们孤儿寡母的,万一出点事情怎么办?合族里都是伸手要钱的,一旦出了事,并没有什么人可以帮衬他们。

    见她心里烦乱,桃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傅兰君问:“你到底有什么话要说?”

    桃枝把背着的手伸出来:“其实,前段时间整理从宁安带来的东西时,我发现了这个。”

    是一个大信封,傅兰君狐疑地接过来,倒出里面的东西。

    她愣住了。

    有三本英国护照:她的,桃枝的,孩子的。

    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简短的一行字:国内多事,风云变幻,为保雪儿,出国避难。

    这是谁放进他们行李的,显而易见。

    傅兰君攥着信封捂在心口,她的心脏一阵阵地抽疼,她半天没有说话。

    1913年的秋天,傅兰君带着桃枝和孩子来到英国。

    来之前她联络了史密斯夫妇和黛西,顾灵毓想得周到,知道她在英国有旧友才选了英国。

    傅兰君在史密斯家暂住了一个月,后来她买了一栋房子,搬出了史密斯家。

    到英国后她才知道,原来顾灵毓偷偷藏在她行李里的不只是三本护照那么简单,还有一张储蓄数额令人咋舌的汇丰银行存折。那存折里同样夹着一张字条,简短地写道:为雪儿成长学习用。

    傅兰君没有打听顾灵毓的消息。

    她记得顾灵毓的话,从此后,我们再无任何瓜葛。

    事实上她没有刻意打听任何人的消息,她对故国所有的了解都来自于报纸。从报纸上她知道了国内正在发生的事情:袁世凯倒行逆施,国内各地组成讨袁军发起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最终被袁世凯武装镇压,孙文、黄兴都逃亡到了日本,袁世凯成了中华民国的正式大总统……

    真的如顾灵毓所说那样,多事之秋风云再起,不只是中国,是整个世界。

    1914年,来到英国的第二年,7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2月,国内袁世凯登基称帝……

    无论世界怎样动荡,住在伦敦富人区的傅兰君和孩子都是安全的。

    有时她在窗边一坐就是一天,神思飘飞地想到国内。顾灵毓在哪里?他在做什么?国内局势这样动荡,他选择了站在谁那一边?

    她开了一间学校,接收穷苦的华裔孩子,教他们读书。

    再一次遇到管家钱叔的儿子小钱就是在这个学校里。

    那是1923年的秋天,一天,一个衣着寒碜朴素的中年男人领着一个小孩子来学校,求校长傅兰君给一个读书的机会。傅兰君一眼就认出了他:“小钱!”

    那中年男人被她这么一叫,认真看了一下她的脸,看清楚后他神色大变,牵着孩子转身就跑。

    傅兰君拦住他:“不记得我了吗?我是傅兰君啊。钱叔呢,你怎么也来了英国?”

    小钱讪笑着:“是大小姐啊。没想到大家嘴里说的那个好心的中国太太就是您……我真没脸见您,混成这个样子,唉。”

    傅兰君请他们吃饭,从谈话里知道了他是1910年来的英国,在国内他是个滥赌鬼,没什么本事,偷渡来英国后只能卖苦力,辛苦混到现在,虽说有妻有子,但也不过是一家人在烂泥塘里打滚,他想着孩子不能重蹈他的覆辙,于是送孩子来读书。

    傅兰君问他为什么来英国,还有钱叔去哪儿了,他支支吾吾地不肯正面回答,只说他来英国前他爹就死了,问他怎么死的也不肯说,傅兰君心想,多半是因为病。

    她最后一次见钱叔时,钱叔告诉了她,她父亲被栽赃的真相,那时他身体还健壮得很,谁想到竟然没过多久就死了?只得叹一句,天命难测。

    傅兰君收下了小钱的儿子钱小善,故人之子,她格外用心,钱小善人本就聪明,在她的教导下,功课学得很快很好。

    傅兰君还让小钱做了学校的校工,虽然工资不高,但总比他在外面卖苦力要好,他们一家住在学校的校工宿舍里,也比住在四处漏雨的贫民窟要好得多。

    小钱很感恩,干起活儿来比谁都卖力,但他好像总是对傅兰君心有畏惧似的,老是躲着她,傅兰君觉得很困惑,但也没有多问什么。

    直到1928年,傅兰君才终于明白为什么。

    1928年,学校校舍重修,小钱从房顶上摔了下来,送到医院时人已经有些不行了。

    小钱的妻子跪在床前握住丈夫的手哭,傅兰君牵着钱小善的手站在病房里,小钱躺在床上,歪着头努力瞪大眼睛看着傅兰君,傅兰君牵着钱小善走过来,弯下腰对他说:“你放心,我会帮你照顾嫂子和小善的。”

    小钱努力牵动起肌肉露出一个感激的微笑,然后他的视线投向自己的妻子,喉咙里咕噜作响,妻子垂着泪握着他的手:“我都懂。”

    小钱满意地笑了。

    然后他闭上了眼睛。

    办完小钱的葬礼,小钱的妻子突然来找傅兰君。

    她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头:“一个,感谢您教导我们小善;一个,感谢您收留我们全家;一个,感谢您为我丈夫操办葬礼;最后一个,我代我丈夫和公公向您赔罪。”

    傅兰君愣住了,赔罪?赔什么罪?

    小钱的妻子眼睛里早蓄了一汪泪:“小钱他走之前要我告诉您真相,他说,要是不说出来,他在阴司地府都不得安生。”

    她缓缓地把真相道出,听完这真相,傅兰君浑身冷得发抖,她僵硬得像死尸一般地在屋子里呆坐了很久,最后忍不住号啕大哭。

    顾灵毓是冤枉的。

    他没有害死傅荣,他没有参与过诬陷傅荣案。钱叔说的那些话都是在栽赃陷害他,而她,竟然对这些谎话全盘相信了,并且,为了利用他的爱进行所谓的“报复”,也为了保护这个她当作亲人一般的钱叔。从这个家里有她钱叔就在了,她把他当自己的家人,却没有想到,他会为了自己真正的家人而出卖她的父亲!

    小钱一向是个滥赌鬼,叶际洲来到宁安后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把柄,1909年,他设圈套套住了小钱,要钱叔帮他对付傅荣,否则就杀了小钱。钱叔只有这一个儿子,为了儿子他放弃了一切仁义道德,他很快和盘托出了齐云山死亡的真相,给叶际洲递了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他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没想到整死了傅荣后叶际洲还是不肯放人,有一天,叶际洲身边一个新军军官找到了他,跟他说,要他去告诉傅兰君,傅荣的入狱和顾灵毓脱不开干系,否则,还是会杀了他的儿子。

    一不做二不休,既然自己已经做了下地狱的事,那不妨做到底,好歹给自己的儿子开出一条生路。

    在他按照别人的吩咐做完了一切丧心病狂要下地狱的勾当后,小钱终于被放了出来。钱叔早就联络好了蛇头,小钱一出来就被塞上了偷渡去英国的船,小钱走的当夜,老钱就自杀了,他自知罪孽深重无法苟活下去,于是自杀谢罪。小钱在自己的行李里发现了老钱的遗书,遗书里交代了整件事情的经过。末尾,老钱告诫他,我为你丧尽天良,今自杀谢主,盼望你看在我这条命的份儿上,若能侥幸苟活,从此后就好好做人吧。

    那去找钱叔诬陷顾灵毓的新军军官姓程,叫程东渐。

    傅兰君想起了那一年自己给顾灵毓煮的那碗寿面,她对顾灵毓说,里面是有毒的。

    实际并没有,但她不是没有想过,她是真的想过毒死他以告慰父亲亡魂的。

    这大约就是程东渐让钱叔诬陷顾灵毓的目的吧!倘若知道了自己父亲的死另有内情,哪个女儿不会为父报仇呢?可是她偏偏没有,因为她不孝,而她之所以不孝,是因为她爱他。

    她爱他……可是他不知道,他以为她爱的是另一个人。

    她要回国去,去告诉他,她爱的是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爱的就是他了,倚窗吹箫的他,赌书泼茶的他……

    她的魂里梦里,一颦一笑都是他。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