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卷二西山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西山经》分为四个部分:《西次一经》、《西次二经》、《西次三经》、《西次四经》,它一共记载了七十七座大山,及以其为中心的河流和各类物产等的分布情况。这七十七座山分布在西方大地上,它们的走向是由东向西的。

    学者们考证出:《西山经》中的《西次二经》,并不是《西山经》初始就有的文字,而是后代人按自己的需要补入的。有学者推测,春秋战国或两汉时倡导五行学说的学者们嫌疑最大。

    西次一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1)。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qián)羊,其脂(2)可以已腊(xī)(3)。

    【注释】

    (1)洗石:一种洗澡时用来搓去污垢的石头。(2)脂:油脂。(3)腊:皮肤皴裂的病症。

    【译文】

    《西山经》的第一列山系,是华山山系,华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做钱来山。钱来山上生长着众多松树,它的山下则出产大量的洗石。钱来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它的外形像羊,但却长着马尾一般的尾巴,人们称它为羬羊,羬羊的油脂可以用来治疗人的皮肤干裂的病症。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1)而四方,其高五千仞(2),其广(3)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wèi)(4),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1)削成:像刀砍斧削而成。(2)仞:度量衡单位之一,古代以八尺为一仞。(3)广:方圆、幅员。(4)肥:蛇类的一种,古人也称它为“肥遗”。

    【译文】

    (松果山)再往西六十里,有一座太华山。太华山呈现四方形,它山崖陡峭,像刀削斧劈而成。此山高五千仞,方圆有十里,禽鸟野兽们无法在此山栖居。太华山中有一种蛇,人们叫它肥遗,它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它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大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zuó)牛(1),其阴多磬(qìng)石(2),其阳多(tū)琈(fú)(3)之玉。鸟多赤鷩(bì)(4),可以御(5)火。其草有萆(bì)荔(6),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7)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注释】

    (1):一种野牛,重量达千斤。(2)磬:古代的打击乐器,用玉和石头做成。(3)琈:古代的一种玉。(4)鷩:锦鸡。(5)御:防御、避免。(6)萆(bì)荔:也被称作“薜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香草。(7)缘:沿着、顺着。

    【译文】

    (太华山)往西八十里,座落着小华山。小华山上的树木大多是荆棘树和枸杞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牛。小华山山北盛产磬石,而山南则盛产琈这类玉石。小华山中栖息着许多赤鸟,这种鸟能防御火灾。小华山中还生长着一种叫萆荔的香草,它的外形像乌韭,生长在石头上面,它攀缘着树木生长。人吃了它,就能治愈心痛病。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1),其状如葵(2),而赤华(3)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4)。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liè)(5)。其鸟多鴖(mín),其状如翠(6)而赤喙(7),可以御火。

    【注释】

    (1)条:指条草,草类的一种。(2)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腌制,又被人称为葵菹。(3)华:即“花”,同音同义。(4)惑:指迷乱、精神失常这些病状。(5)鬣: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6)翠:指翠鸟。(7)喙:多用来指称鸟类的嘴。

    【译文】

    (小华山)再往西八十里,坐落着符禺山。符禺山的南面盛产铜,而它的北面则盛产铁。符禺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人们叫它文茎。文茎结的果实像枣子,可以用来治疗耳聋。符禺山中生长的草大多是条草,它的外形与葵菜相似,开着红花并结黄色的果子。条草的果实外形像婴儿的舌头,吃了它,人就不会患精神失常的病症。符禺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渭水。符禺山中的野兽大多是葱聋,这种野兽外形像普通的羊,但还长着红色的鬣毛。符禺山里的禽鸟大多是鴖鸟,鴖鸟外形像翠鸟,但嘴巴是红色的,饲养它可以预防火灾。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楠,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琈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1)、赭(zhě)(2),以涂牛马无病。

    【注释】

    (1)流:即“硫”,硫磺,一种矿物,用在医药上有杀虫作用。(2)赭:即赭石或赭土。赤红色,古代人多用来做颜料。

    【译文】

    (符禺山)再往西六十里,有一座山叫石脆山。石脆山上的树大多是棕树和楠树,而山中的草大多是条草。这座山上的条草的形状与韭菜很像,但它开的是白花,结的是黑果。人吃了它的果实,就能治愈疥疮。石脆山向阳的一面盛产琈这类玉石,而山背阴的一面则出产大量的铜。灌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禺水。灌水里蕴藏着硫黄和赭石的矿料,用灌水来涂洒、洗浴牛马,那些牛马就不会生病。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1),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huán),其状如樗(chū),其叶如麻,白华(2)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fú)(3)。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4),多苍(5)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6),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tún)而白毛,大如笄(jī)(7)而黑端(8),名曰豪彘(zhì)。

    【注释】

    (1)乔木:高大而盘曲的树木。乔,高大而盘曲的意思。(2)华:即“花”,同音同义。(3)胕:浮肿病。(4)竹箭:即箭竹。(5)苍:深青色。也可解释为黑色。(6)水玉:水晶石。(7)笄:即发簪、发笈,古人的一种生活用具,一般用金属、骨木或者玉石等材料制成。(8)端:毛尖、毫端。

    【译文】

    (英山)往西五十二里,有座山叫竹山。竹山上到处是高大盘曲的树木,竹山北面盛产铁矿。竹山中生长着一种草,人们称它为黄雚。黄雚的外形像樗树,但叶子像麻叶,它开白花而结红果。外表呈赭色的黄雚果子,人们若拿来洗浴,不仅可以治愈疥疮,也能治疗浮肿病。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竹水的北岸生长着很多箭竹,还蕴藏、出产着许多深青色的玉石。丹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它向东南流入洛水。丹水中多出产水晶石,也活动着很多人鱼。竹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猪,身上长着白色的毛。它的毛粗细长短如同发簪,而且毛尖是黑色的,人们称这种兽为豪彘。

    又西七十里,曰羭(yú)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yù)(1)、橿(jiāng)(2),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3),其阳多婴垣(yuán)之玉(4)。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嚻(xiāo)(5)。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tuó)(féi),冬见(xiàn)夏蛰(zhé)(6),服之不畏雷。

    【注释】

    (1)棫:指白桵,一种小树,丛生,茎上有刺,果实紫红色,可以吃。(2)橿: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材坚韧,可做车轮。(3)赤铜:暗红色的铜。(4)婴垣之玉:能够用来做饰品的玉石。(5)嚻:即“嚣”字。(6)蛰:蛰伏、冬眠。

    【译文】

    (浮山)向西七十里,坐落着羭次山。漆水发源于羭次山,向北流入渭水。羭次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棫树和橿树,而山下则有很多箭竹。羭次山的北面蕴藏有丰富的赤铜,而山南则出产大量的婴垣玉。羭次山中有一种野兽,它外形像猿猴,但双臂比猿猴还长。这种动物擅长投掷,人们称它为嚣。羭次山中还生活着一种禽鸟,外形像猫头鹰一般,但长着一张人脸,而且只有一只脚,人们叫它橐。橐常常在冬天出来活动,到了夏天便蛰伏起来。把橐的羽毛插在身上,人便不怕打雷。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1)。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jiū)(2)。

    【注释】

    (1)丹粟:丹砂,古人作药用,也有人称为朱砂。粟,形容丹砂的形状像粟米那样的小粒状。(2)尸鸠:即鸤(shī)鸠,攀禽类的布谷鸟。这类鸟的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替自己孵化。

    【译文】

    (时山)往西一百七十里,有座山叫南山。南山上蕴藏着大量粟粒般大小的丹砂。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南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猛豹,而山上栖息的禽鸟大多是布谷鸟。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bō)冢(zhǒng)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miǎn);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1)、鉤(gōu)端(2),兽多犀、兕、熊、罴(pí)(3),鸟多白翰、赤。有草焉,其叶如蕙(huì)(4),其本如桔梗,黑华(5)而不实,名曰蓇(gū)蓉。食之使人无子(6)。

    【注释】

    (1)桃枝:竹子的一种。(2)鉤(gōu)端:也是一种竹子。鉤,即“钩”字。(3)罴:据考证即是棕熊,人们也叫它马熊或人熊。棕熊的毛呈棕褐色,力量很大,善跑,能爬树,能游水。古代中国人用它的胆做中药。(4)蕙:一种草本植物,气味芳香,初夏开淡黄绿色花。古代中国人常用它来比喻人的品德节操或气质风范的美好。(5)华:即“花”,同音同义。(6)无子:没有孩子,不能生育孩子。

    【译文】

    (大时山)往西三百二十里,有一座山叫嶓冢山。汉水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入沔水;嚣水也发源于此,并向北流入汤水。嶓冢山上桃枝竹和钩端竹非常多,山中活动的野兽以犀牛、兕、熊、罴最多。白翰和赤是嶓冢山上最多见的禽鸟。嶓冢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它的叶子像蕙草的叶子,茎干却长得像桔梗。这种草开黑色的花朵,却又不结果实,人们称它为蓇蓉。吃了它,人将会丧失生育后代的能力。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楠,下多菅(1)(jiān)、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2)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3)而赤翁(4),名曰栎(lì),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蘼(mí)芜(5),名曰杜衡,可以走马(6),食之已瘿(yǐng)(7)。

    【注释】

    (1)菅:茅草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古代被广泛用在日常生活中,制成席子、笤帚等家庭日用品。(2)席:名词作动词用,用作席子。(3)文:即“纹”,花纹。(4)翁:鸟类脖子上的毛。(5)蘼(mí)芜:一种植物的幼苗,也有人解释成为一种绿丝藻类。(6)走马:使马跑得快。(7)瘿:中医病名。一般指生在皮肤、肌肉、筋骨等处的肿块。也有人单一解释为大脖子病(甲状腺肥大症)。

    【译文】

    (嶓冢山)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有一座山叫天帝山。天帝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棕树和楠树,而山下则主要生长着大量的茅草和蕙草。此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狗,人们称它为溪边。人们坐卧时铺垫上溪边的皮,那就不会中蛊毒的侵害。天帝山中还有一种鸟类,形状像一般的鹌鹑,它长有黑色的花纹和红色的颈毛,人们称它为栎。吃了它的肉,人们可以治愈痔疮。天帝山中还长着一种草,形状像葵菜,散发着类似蘼芜一样的气味,人们称它为杜衡。给马插戴上杜衡,马能跑得飞快,而人吃了它,就可以治愈身上的赘瘤病。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状曰(mǐn)(1)。有鸟焉,其状如鸮(xiāo)(2),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注释】

    (1):古代野牛的一种,生活在水中。(2)鸮:即猫头鹰。

    【译文】

    (皋涂山)再往西一百八十里,坐落着黄山。黄山上不生长其他花草树木,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箭竹。盼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赤水。盼水中蕴含大量的玉石。黄山中活动着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像牛,长着苍黑色的皮毛和大大的眼睛,人们称它为。黄山山中还栖息着一种鸟类,它的外形像猫头鹰,长着青色的羽毛和红色的嘴。这种鸟长着像人一样灵巧的舌头,它能学人说话,人们称它为鹦鹉。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楠,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牦牛、麢(líng)(1)、麝(射)(2)。其鸟多鸓(lěi)(3),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注释】

    (1)麢:与“羚”同义同音,羚羊。(2)麝:鹿的一种,人们常称其为香獐子。它个小腿粗,无角,雄麝鹿的脐部有香腺,能分泌麝香。中国古代医术把麝香当作一种名贵药材。(3)鸓:古代的一种鸟。现在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小飞鼠。

    【译文】

    (黄山)再往西二百里,有一座山叫翠山。这个山上生长着很多棕树和楠树,山下则生长有很多箭竹。翠山的山南盛产黄金矿和玉石,翠山的山北则聚居着大量的牦牛、羚羊、麝。山中栖息的鸟儿大多是鸓鸟,它外形像喜鹊,长着红黑色的羽毛和两个脑袋、四只脚。人们认为养着它可以避免火灾。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guī)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1)也,其祠之礼(2):太牢(3)。羭(yú)山神也,祠之用烛(4),斋百日以百牺(5),瘗(yì)用百瑜(6),汤(7)其酒百樽(zūn),婴(8)以百珪(guī)百璧。其余十七山之属(9),皆毛牷(quán)?輥?輮?訛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蓆(xí)?輥?輯?訛采等纯之。

    【注释】

    (1)冢:此处指神鬼所居住的地方或祭神的地方。也有人解释为“山顶”。(2)祠:祭祀。礼:祭祀的礼节或规则。(3)太牢:古代一种需要用猪、牛、羊三种祭品的祭礼。(4)烛:点燃烛火或者祭祀的时候要手执点燃的火炬。(5)斋:斋戒,古代中国人祭祀前,为表示对神灵的尊敬,一般要整洁一下身心才能进行正式祭祀。牺:做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也指用在祭祀宗庙时的牲畜。(6)瘗:埋物祭地,古代中国祭祀地神的一种礼仪。瑜:美玉。(7)汤:“烫”的同音字,烧热、热。(8)婴:围绕着。(9)属:这一类。(10)毛牷:祭祀时所用的毛色纯正统一的牲畜,比如全羊、全猪、全牛等。?輥?輯?訛蓆:与“席”同音同义。

    【译文】

    总计《西山经》所记述的西部山系的第一列山系,自钱来山起到騩山止,一共有十九座山,这些山绵延达两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神是诸山神的宗主,祭祀华山山神的礼仪规格用太牢:猪、牛、羊三牲齐全。祭祀羭山的山神,要在烛火照耀下进行。祭祀时,人们要在斋戒一百天后,还要用一百只毛色纯正的牲畜,随一百块美玉一起埋入地下;还要再烫上一百樽美酒,还要再供奉祀神的玉器一百块玉珪和一百块玉璧。祭祀其余十七座山山神的礼仪规格相同,都是用一只完整的羊做祭品,烛火用的是没有燃尽的百草,而放置供奉祀神物品的席子,是用各种颜色装饰编织成的白茅草席。

    西次二经

    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1)、雄黄(2),其木多棕,其草多竹(3)。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注释】

    (1)碧:青绿色的玉石。这里讲“青碧”,指其色泽和质地的青绿与优良。(2)雄黄:一种被提炼后的矿物,古人将其做为药品,用于杀虫、消毒等。(3)其草多竹:这里的竹,据学者考证为一种低矮的小竹子,古人把它看做草本植物。

    【译文】

    (数历山)再往西北五十里,有座山名叫高山。高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白银,山下则到处是青碧、雄黄。高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棕树,而草本植物则大多是小竹。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渭水。泾水中出产有很多磬石、青碧。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1)。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dí)(2)而五采文(3),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

    (1)石涅:石墨,一种矿物,可以做染料。(2)翟:长尾的野鸡。(3)五采文:采,与“彩”同音同义,彩色。文:即“纹”,花纹、斑纹。

    【译文】

    (高山)往西南三百里,有一座女床山。女床山的山南多出产黄铜,而山北则多出产石涅。这座山中的野兽以老虎、豹子、犀牛和兕居多。女床山里栖息着一种禽鸟,它外形像山鸡,长着色彩斑斓的羽毛,人们称它为鸾鸟。鸾鸟如果出现,天下就会安宁。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1)杖以(2)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3)用少牢(4),白菅为席。其十辈神(5)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6)(qián)而不糈(xǔ)(7),毛采。

    【注释】

    (1)操:持着、拿着。(2)以:而,表示承接关系。

    (3)毛:祭祀时所使用完整的带毛的动物祭品。(4)少牢:古代称用猪和羊来作为祭品的祭祀礼仪。(5)十辈神:那十位神仙。辈:一类。(6)钤:古代的一种农具。学者们认为这个字应该为“祈”。(7)糈:古代祭神用的精米。

    【译文】

    纵观西方第二列山系的总体状况,从第一座钤山起到莱山止,一共有十七座山脉,绵延达四千一百四十里。其中,有十座山的山神,在外形上都被描绘成人面而马身。还有七座山的山神,在外形上则被描绘为人面牛身,有四只脚和一条臂,走路时携带着木杖,这就是所谓的飞兽之神。祭祀这七位山神,在毛物中用猪、羊做祭品,并需要将它们摆在白茅草席上。另外那十位山神,祭祀它们的礼仪中,毛物要用一只公鸡,祭祀的谷物不需用精米。此外,那只毛物的颜色可以是杂色的。

    西次三经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1),东望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2),赤华而黑理(3),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4)。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5)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6),相得(7)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注释】

    (1)帝:帝王,也有人解释为天帝。搏:捕杀、猎杀。丘:山、山丘。(2)员:即“圆”,同音同义。柎:花萼、花托。(3)华:即“花”,同音同义。理:纹理。(4)宜子孙:有益于繁衍或生育子孙。(5)豹虎:后代学者考证“虎”应当为“尾”。(6)一日:即“一目”,学者们考证“日”为错字。(7)相得:结伴、相伴在一起。

    【译文】

    西方第三列山系的第一座山,人们称之为崇吾山。崇吾山雄琚于黄河的南岸,从此山向北可以望见冢遂山,向南可以望见泽,向西可以望见天帝的搏兽山,向东可以望见渊。崇吾山中有一种树木,它长着圆叶子和白花萼,而且它的红花朵上有黑色的纹理。它结的果实与枳果相似,吃了它能使人多子多孙。此山中还有一种野兽,它外形像猿猴,胳臂上生着斑纹,它的尾巴如同豹尾。它擅长投掷,人们称它为举父。崇吾山中还有一种飞禽,它外形像一般的野鸭子,但只长了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这种鸟要两只结伴后才能飞翔,人们称它为蛮蛮。蛮蛮如果出现,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pí)之山,临彼(1)岳崇之山,东望泑(yōu)泽,河水所潜(2)也,其原(3)浑浑泡泡(4)。爰(5)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6)。

    【注释】

    (1)彼:那,那个。(2)潜:潜行。(3)原:即“源”,同音同义。(4)浑浑泡泡:河水喷涌奔流的声势。(5)爰:作连词或介词用,可以不译。(6)劳:劳累、疲惫。

    【译文】

    (长沙山)再往北三百七十里,坐落着不周山。从不周山向北望,能望见诸山,它紧邻着岳崇山。从不周山向东望,可以望见泑泽,它是黄河水潜行于此地所形成的。它的源头水势喷涌,发出浑浑泡泡的声响。不周山上有一种特别珍贵的果树,它的果实与桃子很相似,叶子却很像枣树叶。这种果子开黄花,但花萼却是红红的。吃了它,人们的疲劳很快就会解除。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mì)山(1),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2),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3)沸沸汤汤(shāng)(4),黄帝是食是飨(xiǎng)(5)。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xīn)(6)。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7),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8)精密,浊泽有而光(9)。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10)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注释】

    (1)峚山:学者考证认为它是今陕西省境内的密山。(2)饴:用麦芽制成的糖。(3)原:同“源”,源头。(4)沸沸汤汤:形容水流气势大,汹涌奔流。(5)飨:设宴招待客人。(6)馨:芳香。(7)玉荣:玉石的精华。(8)坚粟:据学者考证,它们应该是“坚栗”,意思为坚实、硬实。(9)浊泽有而光:学者考证应该是“润泽而有光”,意思是玉石润泽而有光。(10)御:防御、抵御。

    【译文】

    (不周山)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有一座山叫密山。密山山上丹木很多,它树枝是红色的,长着圆圆的叶子。丹木开黄花,结红色的果子,果子味道甘甜,人吃了它就不感觉到饥饿。丹水从密山发源,向西流入稷泽,丹水中多白玉。这里有玉膏,它的源头处急流奔涌,相传黄帝就经常食用玉膏,而且拿它来招待宾客们。这里还出产黑青色的玉石。玉膏流出来后,浇灌在丹木上。这种丹木树生长五年以后,它的花朵才能炫目,它的气味才能芬芳。黄帝采取密山出产的玉石的精华,投种在钟山的南坡,就生成了瑾、瑜这两种上等的美玉。这两种玉质地坚实,纹理细致,润厚而且富有光泽,它们五彩缤纷,刚柔相济。天地鬼神都吸取它们的光华,君子佩戴它可以预防不祥之事的侵害。从密山到中山,二者相距四百六十里,两山之间都是水泽。这里有许多奇怪的鸟类、兽类以及鱼类,它们都是世间很罕见的动物。

    【阅读延伸】

    “黄帝”这个词,可以把它理解为“某一个具体的人、某一个具体的部落首领”,可以把它理解为“某个部落”,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某种职称”。在这段文字中,我们把它理解为“某个具体的部落首领”。

    通过研读《山海经》,我们可以得知:黄帝所统领的部族叫轩辕,后代人也把黄帝称为轩辕。在《山海经》中,“轩辕之国”民众的典型特征是长寿,比如,“寿者乃八百岁”这样的说法就一再出现。

    为何黄帝和他的子民们长寿?——《山海经》给出了答案,其重点部分就在于这条文字所提到的“玉膏”、“丹木”。玉膏蕴含着天地间的精气神华,文中说玉膏能“和柔刚”,其实就是讲玉膏能补充、调和、理顺人体的阴阳二气,使人能够长生不老。所谓丹木,一些学者考证,丹木其实就是《山海经》书中多次提到的神木“甘木”。甘木这种树能长出不死之药,人吃了能祛除身上的“死气”,增加“生气”,从而使得食用者长生。黄帝既以这么有效的神物为食,长生不老自然不在话下了。

    单从《山海经》中看,颛顼、帝喾(kù)、唐尧、虞舜,这上古传说“五帝”中的四位都有明确的埋葬地方,唯独黄帝没有!结合《山海经》中有关黄帝的记载,不少学者推论,这是《山海经》的作者们认为黄帝因服食玉膏丹木而成仙了,他不在人间。学者们的这个推论不无道理。我国古代其他文献也支持黄帝“飞升成仙”的说法,至今全国有不少地方流传着“此地乃黄帝飞升之处”的说法——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玉膏和丹木真是神药!黄帝飞升就让他飞升吧,让我们来寻找自己的“玉膏”和“丹木”吧。

    我国的中医,又被称为“岐黄之术”。“岐”是“岐伯”,“黄”就是“黄帝”,我们把黄帝尊为医学的祖师爷,这跟他擅于养生并飞升成仙不无关系。

    我国的中医宝典《黄帝内经》,也一度被不少古人迷信地认为是黄帝的医术和养生术的经验,因为它在形式上就是以黄帝、岐伯一问一答的形式构成的。但《黄帝内经》跟黄帝没多大关系,就是有也关系不大。这本书的很多医学思想和方法,大都逃不出两周、春秋、战国的范畴。现代考古学等也证明《黄帝内经》是一段较长时期内的多人作品,黄帝生息活动的那个时代,古代医学还不会有《黄帝内经》所载有的那么丰富。

    我们中国人是有着尊重传统、尊敬先人的基因的,即便我们理不清黄帝与《黄帝内经》的真实关系,我们也满怀敬意地这样为它署名,并一直沿用千年。我们的后人应该也会这样一直沿用下去。

    所以说,“玉膏”和“丹木”这两样令人长生不老的黄帝的食谱,大概是子虚乌有的吧。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pí)(1)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yáo)崖。钦化为大鹗(è)(2),其状如雕而黑文(3)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hú)(4),见则有大兵(5);鼓亦化为鵕(jùn)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6),见即其邑(7)大旱。

    【注释】

    (1)钦: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山神,人面兽身。(2)鹗:即人们常见的鱼鹰。(3)文:即“纹”,花纹。(4)晨鹄:也被称作晨凫,属于鹗一类的鸟。(5)大兵:大兵乱、大战争。(6)鹄:有人认为是天鹅,也有人认为是鹤。(7)邑:国、邦。

    【译文】

    (密山)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有一座钟山。钟山山神的儿子叫做鼓,他长着人脸,但身子像龙身。鼓曾和钦神联手在昆仑山的山南杀死了天神葆江,天帝因此将鼓与钦诛杀在钟山东面一个叫崖的地方。钦化为一只大鹗,形状像普通的雕鹰,但却长有黑色的斑纹和白色的脑袋,它的嘴是红色的,爪子如同虎爪一般,它的叫声跟晨鹄的鸣叫相同。它一出现,天下就会有大的战争。鼓死后,化为鵕鸟,它外形像一般的鹞鹰,但长着红色的脚爪和直直长长的嘴。它的羽毛上有黄色的斑纹,头却是白色的,它的叫声与鸿鹄的鸣叫很相似。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个地方就会发生旱灾。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yáo)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1)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2)夜飞。其音如鸾鸡(3),其味酸甘,食之已狂(4),见则天下大穰(ráng)(5)。

    【注释】

    (1)文:即“纹”。(2)以:而。(3)鸾鸡:即鸾鸟。(4)狂:癫狂病。(5)大穰:丰收的年景、丰年。穰,丰收。

    【译文】

    (钟山)再往西一百八十里,坐落着泰器山。观水从泰器山发源,向西汇入流沙。这条观水中有很多文鳐鱼,它的外形像普通的鲤鱼,但长着鸟儿一样的翅膀。它浑身布满苍色的斑纹,脑袋是白的,嘴巴是红的。它常常在西海中行走,到东海里畅游,甚至在夜间跃出水面飞行。它的叫声如同鸾鸟啼叫,它的肉味是酸中带甜,人吃了它的肉就可治好癫狂病。这种鱼一旦出现,天下就会五谷丰登。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āo)水。其中多蠃(luǒ)母(1),其上青、雄黄,多藏琅玕(láng gān)(2)、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3)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4),神英招司(5)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6)于四海,其音如榴(7)。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8)。西望大泽(9),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yáo)木之有若。北望诸,槐鬼离仑居之,鹰鹯(zhān)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10),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11)。爰有淫水,其清洛洛(12)。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13)。

    【注释】

    (1)蠃母:即“螺母”,贝壳类小动物。(2)琅玕:像珠子一样的美石。(3)采:即“彩”,五颜六色。(4)平圃:神话传说中的仙境。(5)司:管理、掌管。(6)徇:即“巡”,巡游、遨游。(7)榴:学者考证为“”字,意思为“用辘轳抽水”。这里讲英招的声音像抽水的声音。(8)魂魂:蒸腾缭绕。(9)大泽:传说后稷死后,化身为大泽。此处讲的就是这个地方。(10)四成:四重。(11)各在一搏:各自占据一方,各自聚集在一方。(12)其清洛洛:清凉的,清泠泠的。(13)兵:战争、兵荒马乱。

    【译文】

    (泰器山)再往西三百二十里,有一座槐江山。丘时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泑水。丘时水中有很多螺母,槐江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石青、雄黄,还有很多的琅玕、黄金、玉石,山的南面到处是粟粒大小的丹砂,而山的北面大量出产五颜六色的黄金、白银矿石。这座槐江山实际上是天帝的园圃,由天神英招主管。英招的身形如马,但长着人脸,他身上还长有虎斑,生着鸟类的翅膀。英招巡行四海,传达天帝的旨命,他发出的声音如同用辘轳抽水。从槐江山上向南能望见昆仑山,那里火光熊熊,气势恢宏。从槐江山向西能望见大泽,那里是后稷死后埋葬之地。大泽中有很多玉石,大泽的南面有许多榣木、若木。从大泽向北可以望见诸,这里是被称为槐鬼离仑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也是鹰等飞禽的栖息地。从大泽向东,能望见那四重的桓山。穷鬼们就居住在那里,他们各自分类聚集于一起。槐江山还有条淫水,水流清清冷冷的。这里还有位天神,他的外形像普通的牛,但却长着八只脚、两个脑袋,还拖着一条马尾巴,他的叫声如同勃皇发出的声音。他在哪个地方出现,哪儿就有战争。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1),神陆吾司(2)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3)及帝之囿时(4)。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hē)(5)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6)。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7)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nì)(8)。有草焉,名曰薲(pín)(9)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大杅(yú)。是(10)多怪鸟兽。

    【注释】

    (1)下都:在人间的都邑。(2)司:掌管、看管。(3)九部:传说中上天的九域之部界。(4)囿时:即“囿畤”,囿:苑圃。畤(zhì),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但也有说法认为“囿时”这个词可解释为“四季”。(5)蠚:有毒腺的动物咬刺别的生物。(6)百服:有人解释为衣服,也有人认为是盛弓箭的器具。(7)华:即“花”,同音同义。(8)溺:沉于水中。(9)薲:即“蘋”,多年水生的蕨类植物,可入药,可做家畜等饲料。(10)是:代词,代指昆仑山。

    【译文】

    (槐江山)往西南四百里,坐落着昆仑山。昆仑山是天帝在人世间的都邑所在地,天神陆吾主管着这里。这位天神身形如同老虎,但长着九条尾巴,他的面孔像人,但却又长着虎爪。这个神,同时还主管着天界的九部疆域以及天帝的苑圃。昆仑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普通的羊但长着四只角,人们叫它为土蝼,土蝼也会吃人。昆仑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外形像一般的蜜蜂,大小与鸳鸯鸟差不多,人们叫它为钦原。其他鸟兽被钦原刺螫,它们就会死去,假如树木被钦原刺螫,这些树木也会枯死。山中还有另一种禽鸟,名叫鹑鸟,它主管天帝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服饰。昆仑山中又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普通的棠梨树,却开着黄色的花朵并结出红色的果实,它的味道像李子却没有核,人们称它为沙棠,用它来辟水。吃了它,人就能在水中漂浮不沉。昆仑山中还有一种草,人们称它为蘋草,它形状很像葵菜,但味道与葱类似。吃了它,人们可以解除疲劳。黄河水从昆仑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再东转注入无达山。赤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入泛天水。洋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向西南流入丑涂水。墨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向西流到大杅山。昆仑山中,奇异的鸟兽多不胜数。

    【阅读延伸】

    这段文字间接地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天文学知识中的“天分九部”观念。古人认为天分九部,九部就是九野,九野指天的“中央”“东方”“东北”“北方”“西北”“西方”“西南”“南方”“东南”。这些九野区域中,分布着古代天文学中的二十八星宿。这里的“宿”,指月亮的住所。古人认为月亮二十七天(恒星月)绕天一周,一天一宿,故称二十八宿。这些“宿”构成了恒星天幕。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根据同一时刻恒星在天上的位置不同,就可以分成不同的季节。

    古代人把季节变化的掌管归于天神,这也是古人不解科学而求助于神的表现。按照当时的社会条件,他们确实难以科学地解释天文学上的各种现象。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1),是司天之厉(2)及五残(3)。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dí)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4),见则其国大水。

    【注释】

    (1)胜:古代妇女的一种玉饰。按文中句意推测,它应该是一种头饰。(2)厉:祸患、危险、灾祸。(3)五残:指刑罚残杀之事。(4)录:即“鹿”。

    【译文】

    (蠃母山)再往西三百五十里,坐落着玉山,这座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外形与人一样,却长着豹子一样的尾巴和老虎一样的牙齿。她喜好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玉胜,她主管着人世间的灾厉和刑罚惩处等事。玉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它的身形像普通的狗,但却长着豹纹,它头上的角则与牛角相似。人们称它为狡,它发出的叫声如同狗叫。它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五谷丰登。玉山中还栖息着一种禽鸟,它的身形像野鸡,但却全身通红,人们称呼它为胜遇。胜遇以鱼类为食,它的叫声如同鹿在鸣叫。哪个国家出现它,哪个国家就会发生水灾。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1)居之。其兽皆文(2)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3)员神磈氏(4)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yǐng)(5)。

    【注释】

    (1)白帝少昊:神话中的上古帝王,也就是帝挚,人们又称他为少昊金天氏。(2)文:即“纹”,花纹、斑纹。这段文字中的“文”都可以解释为“斑纹、花纹”。(3)惟:是。(4)员神磈氏:学者考证为白帝少昊。(5)景:即“影”,光影、影子。

    【译文】

    (积石山)再往西二百里,坐落着长留山,天神白帝少昊便居住在这里。长留山中活动的野兽都长着有花纹的尾巴,栖息的禽鸟都长着有花纹的脑袋。山上也盛产带有彩色花纹的玉石。这座山其实也是白帝少昊的宫殿。这个神,主要掌管太阳落下西山时光线射向东方的反影。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é)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1)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zhēng)。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2)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é)火(3)。

    【注释】

    (1)所为:生息着的、活动着的。(2)青质:青色的身体。质,底子、质地。(3)讹:野火烧起。也有人解释为奇怪的火灾。

    【译文】

    (长留山)再往西二百八十里,坐落着章莪山。章莪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这座山生活着很多奇异的动植物。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豹,但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它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一样,人们称它为狰。章莪山中还栖息着一种禽鸟,身状像鹤,但只有一只脚。它青色的身子上分布着红色的斑纹,还长了一张白色的喙,人们称它为毕方。毕方鸣叫的声音如同它名字的读音,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出现燃烧的野火。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番泽,其中多文贝(1)。有兽焉,其状如狸(2)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3),可以御凶(4)。

    【注释】

    (1)文:即“纹”。(2)狸:山猫、野猫,也有人称之为豹猫,不同于一般温顺的家猫。(3)榴榴:有学者考证应为“猫猫”,即猫叫声。(4)御凶:抵御凶险之事。

    【译文】

    (章莪山)再往西三百里,坐落着阴山。浊浴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番泽。浊浴水中有很多五彩斑斓的贝壳。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脑袋是白色的,人们称它为天狗。天狗发出的叫声与“猫猫”的读音相似,人饲养它可以抵御凶邪。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1)居之。是山也,广员(2)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3)如披蓑(suō)(4),其名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