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隋-第7章 组建羽林郎(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经过半年的准备,羽林郎终于建立起来了。杨逸向杨坚保证,一年后让羽林郎变个样,杨逸把他的训练方法拿给李靖让他按照此方法训练羽林郎。

    自己有时也去,看一下,好让大家知道,自己是羽林郎的统领。

    杨林,此时也快回来了,全府上下准备大扫除,好迎接靠山王爷。杨逸也忙着学习。他此时六艺接通,虞世基和长孙晟也不再教他,而是让他自己摸索。

    这天,靠山王携着俘虏终于回京了,杨坚命百官跪迎,杨逸大小是个官,也必须去。杨逸想,幸好是自己的老子,要不然,小爷还不去呢?

    百官跪迎后,接着是献俘虏仪式。俘虏仪式场面很大,只见杨坚坐在上面,杨林携百官跪道,吾皇万岁万万岁。今托皇上的福和众将士拼命终于打败来侵的西域诸国,臣弟前来交旨。

    杨坚道,众卿平身,靠山王及众将士辛苦了。

    众人又道,为陛下分忧是臣的本分。

    献俘虏时间很长,杨逸是在呆不下去了,便趁没人注意跑了。以至于后来发生的事一概不知。

    当晚,杨林喝醉了,也未找杨逸谈话。由于杨林有了杨逸,便未认干儿子。第二天醒来,杨林差人来叫杨逸吃饭,杨逸才算给杨林说上话。

    吃完饭,杨林把杨逸叫到书房训话,杨林道,你小子能耐啊?一人竟打了宇文化及父子,还能让你皇伯父替你擦屁股。

    杨逸道,父王,是我错了,我不该打他们父子,但是,父王他们强抢人妻和在长安城横行霸道,孩儿也是替天行道啊,连皇伯父也夸我呢?

    杨林听到宇文化及父子的猖狂,道,逸儿揍得没错,你给我说说,你要求建羽林郎为了什么啊?

    杨逸道,孩儿,听突厥常常寇边,就立志做大隋的霍去病。另外,孩儿还自己作了首诗。

    杨林道,什么诗?快快到来杨逸道,孩儿的诗名叫《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当杨林听到,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连道,好,我儿好志向。为父害怕,为父常年在外,你母亲柔弱管不了你,怕你成为纨绔子弟呢?今发现我儿大才,将来成就并不会下于我。

    杨逸道,父亲廖赞,孩儿可是以父亲为榜样的。

    杨林听到,呵呵呵两声。

    一天除了吃饭时间,父子两在书房聊了一天,主要是杨林给他讲在外打仗的事,杨逸前世没经历过,今世也未经历。光听杨林说,就热血沸腾了,真期望上战场。

    第二天,杨林非要教杨逸武艺,杨逸只好硬着头皮去学。杨林还美名道,为将来上战场多一次报名的机会。

    杨逸心想,老爹,我的武艺比你强啊,没办法,谁让你是我爹呢?

    杨逸于是硬着头皮跟着杨逸学了一天的武。

    这天,杨逸要去羽林营看一下,杨林也要一起去,美名曰去指导一下,怕杨逸将来交不了差。

    于是,两父子带着护卫向城北的大营奔去,到了大营,被拦住,要不是杨逸有令牌,两父子就进不去。

    杨逸让李靖把羽林郎集合,然后,杨逸对羽林郎道,大隋的靠山王来看大家了,大家行军礼欢迎,并有请靠山王训话。

    杨林看了杨逸一眼,像是在说,等回去再讲。

    杨林走上帅台道,你们都是大隋的未来,本王看到你们的训练很欣慰,希望再苦再累你们也要坚持下去,大隋需要你们开拓疆土,大隋的人民需要你们去保护,你们的父母、兄弟。姐妹需要你们去保护,本王希望你们的父母以你们而自豪。本网说完了,你们去训练吧。

    杨逸又跑上道,大家行军礼恭送王爷。

    杨逸陪着杨林在军营逛了一圈,便随着杨林回去了。

    吃完饭,杨林对杨逸道,本来还想把你训练羽林郎的,现在看来不需要了。你做的比为父出色。小子,好好干,为父在后面支持你。

    杨逸什么也没说,只是听杨林训话。

    羽林郎算告一段时间了,期间裴仁基带着儿子来求杨林,想让他儿子如羽林郎,杨逸一听是裴行俨,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裴仁基,字德本,生年不详,卒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隋·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是隋末一名大将。

    事迹裴元庆父子的原型很明显,肯定是瓦岗名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裴氏父子原是隋将张须陀部下,张须陀在大海寺中伏战死,败于李密后,父子投降瓦岗军。武德元年(618),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后,王世充进攻李密,双方在偃师对峙。裴仁基认为瓦岗军战事不断,将士伤亡很多,疲惫不堪,而王世充军容正盛,又因缺粮而急于决一死战,不可正面直撄其锋。他建议把守要道阻拦王世充,同时分兵三万,趁洛阳空虚进*王世充的老巢。如果王世充回兵就按兵不动,如果王世充再出兵偃师就再进*洛阳,让他疲于奔命。这个计策很不错,李密以前打败宇文化及的时候就用的是同样的办法。当时李密命徐世绩守黎阳,自己守清淇,宇文化及进攻一边,另一边就从后面牵制,搞得宇文化及疲惫不堪,最后在童山脚下被李密打败。李世民在柏壁击败宋金刚的时候也用的是这个策略。这就象我听说过的一个故事:两个猎人从狼窝抓了两只小狼崽子,各抱着一只分别爬上两棵树。母狼回来后,猎人轮流揪小狼崽子的耳朵,小狼轮番叫唤,母狼被调得在两棵树之间跑来跑去,最后活活累死。不过这一次李密过于自信,坚持正面迎击王世充。大部份将领支持李密。裴仁基苦苦劝说不行,叹息说:“魏公以后一定会后悔今天的决定。”结果正如所料,李密在北邙山下被王世充击败,紧跟着偃师失守,裴仁基和裴行俨都作了俘虏。李密这一败,瓦岗军一蹶不振,无奈退出争霸天下的游戏,投降了唐朝。后来裴家父子投降了王世充,一个被封为礼部尚书,一个任左辅大将军。但是,由于这父子在军队里威望太重,遭到王世充的猜忌。裴仁基父子内心不安,联合宇文儒童,宇文温,崔德本等人谋划推翻王世充,重新拥立被王世充废掉的皇泰主杨侗为君。事情败漏后被诛灭三族。

    裴行俨,隋·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人,隋将裴仁基之子,骁勇善战。裴仁基讨伐瓦岗寨,虽累有胜利,但屡遭监军陷害。于是裴仁基父子杀隋监军,率众归瓦岗寨。后李密与王世充决战,裴仁基献计分兵偷袭洛阳,但不被李密所纳。后李密战败,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于裴行俨,待其父子甚厚。裴行俨每有征战,所向披靡,号“万人敌”,王世充惮其威名,颇加防范。裴仁基知其意,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密谋行刺王世充。事泄,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杀。」杨逸充分考虑那些贫穷家孩子的家庭,他又在城北买了一个庄园和土地,让那些贫穷家孩子的家庭来种和住,只收很少的地租,他的这种行为在当时可谓超前,是那些贫穷的羽林郎对他感恩戴德,以至于后来为他立下汗马功劳。

    却说,有一次,杨坚请杨林去宫中赴宴,杨林喝多了,便把,杨逸作的那首《出塞》,背了出来。

    杨坚是知道杨林的,杨林从小就喜武,对诗词不感兴趣,怎么今天会作诗了。便道,好诗。

    杨林道,皇兄,误会,此诗是杨逸作的,我只是兴奋便把他背了出来。

    杨坚道,逸儿。真是文武全才,上次暴打宇文成都,我不信,便让独孤恩去试一下,结果,独孤恩输了。而且逸儿私下对我道,那戟太轻,若是自己的那把,独孤恩撑不了十回合。我就问逸儿,你的戟多重?逸儿道,一百八吧。我一听吓一跳,逸儿才多大啊。就那么大力气,没想到他又作出这首诗,真是我家麒麟儿。幸好,我当年为强硬为你娶妻,你有位好妻子和好儿子啊,连皇兄也羡慕你啊杨林道,皇兄廖赞了,其实,我本来也害怕,我这些年不在家,怕逸儿学坏,于是,这些天,我就抽出时间去管管他,王妃就对我讲,王爷,逸儿,是大人了,已经不需要管他了,我道,妇道人家知道什么?我便没事的去指导他武艺,怪不得他不让我触他那把戟,原来怕我出丑。

    两人又聊了回家常,最后杨坚道,皇弟,明天下午你我二人,带着侍卫去城北看看羽林郎如何?

    杨林道,随皇兄。

    第二天下完早朝,杨坚留杨林在宫中用午膳,吃完午膳,两人休息一会,便带人朝城北五里坡赶去。到门口,卫兵就是不让进,独孤恩道,皇上和靠山王来了,还不让你家统领出来迎接。那卫兵道,我这就派人去通知。

    独孤恩一听就想揍人,杨坚道,恩儿,回来,等羽林统领吧。

    忽然听到,里面传来高昂的歌声,门口的士兵也跟着唱到,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music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隋要让四方来贺杨坚还未说话,杨林却道,好好。连说两个好。此时杨坚也是热血沸腾,不大一会,杨逸携诸人来迎接杨坚。

    杨坚、杨林便带护卫,随杨逸去看羽林郎的训练。看了两个时辰,杨坚很满意,连夸,杨逸。杨逸道,此乃众将士之功,不是杨逸一人之功。

    最后,杨坚耐不住杨逸的哀求。终于上台检阅士兵。杨逸对李靖道,可以开始了。检阅的结果令杨坚很满意,最后对杨逸讲继续努力。

    晚上,杨坚到杨林家蹭了顿晚饭才回宫。

    杨逸以前没注意杨坚,今天仔细看了一下,发现杨坚苍老了很多,历史上的杨坚是仁寿四年死的,算算还有半年的活头,杨逸想决不能让杨坚早死。于是,连夜让人去找孙思邈。「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代,生于581年,而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不过反正年龄不小。)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

    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

    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孙思邈7岁时读书,就能“日诵千言”。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并对佛家的经典著作十分精通,被人称为“圣童”。但他认为走仕途,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就多次辞谢了朝廷的封赐。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他也称病不做。唐太宗即位后,召他入京,见到他5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皇帝还想授予他爵位,但仍是被孙思邈拒绝了。高宗继位后,又邀他做谏议大夫,也未被允。孙思邈归隐的时候,高宗又赐他良驹,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就连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他,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即位之后怎么也应该在627年后召见的孙思邈。按传说孙思邈出生于541年的话,此时的他应该已经80多岁高龄了。再者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次年(650年)改元永徽。这时高宗怎么可能邀请一百多岁高龄的孙思邈做谏议大夫?所以说传说生于541年死于682年是不成立的。据推算应该是生于570年左右,死于740年左右。

    一次,卢照邻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名医能治愈疑难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呢?”孙思邈的回答十分精彩,也足见其医学上的造诣颇深。他答道:“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那么又是如何运转呢?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发散就是彩虹。这是天道规律,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吸精气,吐故纳新。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彰显于志则显现于气色精神;发于外则为音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阴阳之道,天人相应,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人体气血上冲则发热;气血不通则生寒;气血蓄结生成瘤及赘物;气血下陷成痈疽;气血狂越奔腾就是气喘乏力;气血枯竭就会精神衰竭。各种征候都显现在外,气血的变化也表现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吗?”

    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这就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其实,何止于医者,仅从为人的角度上来讲,恐怕要做一个有气度、有担当的人,也不悖此道吧!

    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但又想到,孙思邈虽是自己的师兄,但还是没自己的师傅保险,便按照,师傅留下的方法,去给师傅留信,让他素来大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