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三国-第十二章 正字楷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七经石刻即将昭示天下,各地士子云集雒都群英会聚,各方名士往来密切谈笑有文章。

    而军营的生活注定重复又规律,又一日,魏越在教授军士闲暇之际正在校场练习蹶张之术。

    蹶张弩是用脚踩住上弦的强弩类统称,所谓的蹶张士拥有充沛、连续上弦的气力,也不缺射击天赋。

    身子骨终究没有长开,故而魏越擅长射击,在上弦过程中气力难继,无法连续上弦。换言之,比之射声校尉部里比比皆是的蹶张士,在单体战斗效率方面,魏越处于水平线之下。

    每次扣动弩机时,只闻击发轻响,随后可见弩矢簌簌钉入土垒扬起一团土尘。

    至于箭矢破空声……除了响箭之外,正常的箭矢射击都是没声音的。

    “啪!啪啪啪!”

    拍掌声由远及近,魏越稳定心神,呼吸平和激发弩机后扭头,不由一愣,眉目流露喜意,拱手:“王先生怎会至此?”

    来人身材格外的骁健一袭虎贲郎装束,腰间悬着一口长剑,虎贲冠垂下的护帘遮住耳际、脸颊,冠两侧插着赤红翎羽,只露出的正脸下是稀疏环脸长须,看着魏越笑而不语,目光和煦。

    他身边鲍鸿先开口,解释:“扬祖也见了,我射声士不配环首刀,皆配战剑。一剑刺出即可致命,故而营中无有刀术教士,专设剑术教士。虎贲郎王越剑术天下闻名,不仅是我射声校尉部的剑术教士,也是北军短兵教士。”

    魏越的名,就是他父亲魏真年轻时仰慕王越武技,而自己因天赋难以达到王越的水准,故而将这个希望放在儿子身上。

    而论关系,幽州辽东人王越,与魏越的舅舅、原五原守将吕良关系更好。

    王越似乎不看鲍鸿的脸色,左手压在剑柄上,走近魏越处伸出右手摸魏越的双肩,微微摇头,音色低沉有力:“唉,可惜了。”

    说着他轻轻一扭脑袋示意,魏越看一眼一脸无奈的鲍鸿,便跟着离去,来到校场边缘。

    魏越忍不住感叹:“与先生一别已有五载,未曾想先生却位列虎贲。”

    天下侠客有三种,有折节下士,四处奔走为国分忧的游侠,世人以袁绍为代表;有胆气盖世,可以做国朝胆魄的气侠,京中舆论里那位盛气凌人的路中悍鬼袁长水袁术是代表;第三种就是为坚持某种道义,进而能舍身赴死的轻侠,王越就是其中代表。

    要知道,六年前王越受司隶校尉阳球之令追杀蔡邕一家,半路上反倒截杀阳球派出的其他刺客。蔡邕过阳曲时生病,越骑旧部恰好内迁到阳曲,在王允的努力下,被征发参战的魏真得以自由,躲过了那场边军骑士几乎全军覆没的大败仗。

    魏真带着儿子魏越接替王越,护送蔡邕去五原郡,有魏真这个五原豪强在,蔡邕倒也安全渡过一年,熬到阳球一伙人下台。而那次短短的际遇,王越因魏越年幼,随意讲了一个让魏越至今铭刻在心的天大机密。

    王越右手负在背后大红披风下,昂首平视远方的城墙轮廓:“今日来射声部勘察新军武技天赋,若不是鲍鸿提及阿越时口中连连称奇,某也不会细问。未曾想真是故人之后,更令老夫诧异的是阿越竟然还记得老夫。”

    魏越莫名的脊背发寒,扭头看着王越侧脸正要开口解释时,就见王越扭头过来面目严肃:“阿越不缺悟性、心性、毅力、机缘,所差不过天赋。可惜,这更易天赋的机缘实在渺茫。”

    王越炯炯双眸映照下,魏越心中猜疑不定,手心发汗:“王先生,难道小子更易习武资质再无良策?”

    “此乃天赋,岂是人力、物力所能改?”王越摇着头,依旧远眺远处,语气渐渐悠长显得散漫随意:“不过你用心练武,而立之年做个十人敌还是绰绰有余的,也无须气馁。”

    十人敌,即在同样装备条件下,能击败十名郡国兵,这是武将的起点,也是地方豪强纵横一方的本钱。

    想到自己的父亲虽然是十人敌,沉心武学之中却难寸进,其中的苦楚、辛酸魏越极有体会。

    魏真的武技如果无法取得大突破,那子孙依旧是豪强出身,做官只能从羽林骑士做起;若是出身名门,举孝廉、茂才进三郎署,再外放县令……多么平坦、光明的道路啊!

    他紧握双拳,武无第二文无第一,豪强之家想要发达、更进一步显名于天下成为当世名门高第。要么家学深厚以诗书经义传家,拥有遍及天下的弟子,这条路的代表人物就是卢植、郑玄;要么以卓越超群的武技作为后盾,以军功立家,进而转为诗书经义传家的名门,当代之中凉州三明的皇甫规一门可以说是代表。

    再要么能像汝南袁氏有那么好的运气,桓帝仓促发动政变清洗跋扈将军梁冀时,几乎将京中大员清洗干净。当时的光禄勋袁盱率领羽林、虎贲、各门守军千余人是桓帝手中唯一的兵权,袁盱是事后免于清洗的三名大员之一。

    袁盱是袁敞的堂叔,袁绍兄弟的爷爷辈,正是这个人使得袁氏一族在政治大洗牌后占据先机,遥遥领先于各地名门。而魏越一族,在此之前就被梁冀排挤出京,屯垦戍边于五原。都是为大汉皇室尽忠,其中待遇悬差之大,怎么能让人魏越心平气和?

    如果,有太多的如果,只有要一项如果、假设有利于自己祖先,那自己此时又何必如此的尴尬。自己的尴尬只有自己了解,缺乏祖先积累的名望、人脉,魏越急功近利的行事作风是很难掩藏的。

    而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在当下舆论环境中,意味着不可靠。

    似乎只是为了来安慰安慰魏越这个故人之后,没细聊什么,王越就以公事繁忙为由与鲍鸿一同离去。而魏越孤伶伶一个人,缓慢有序拆解弩机内部的铜质部件,分别涂抹油脂后再重新填装,并再三调试。

    游殷走来在一侧旁观,见魏越面无表情调试弩具,竟然三发三中不由抚掌笑道:“好射术!”

    魏越的到来分担了游殷近半工作量,几日下来整个人阳光开朗不少,就连黑眼圈都没了。魏越拿起一枚弩矢轻轻捋着箭尾鹅毛硬羽,扭头见游殷一袭崭新靛青外袍,也是露笑:“游先生新装革履,必有喜事?”

    “比不得魏先生机缘深厚。”游殷展开双臂抖着肥大衣袖,低头看一眼自己服饰,神情喜悦,畅笑:“不瞒先生,明日七经石碑昭世,某已与友人相约同赴。以瞻仰蔡大家八分正字风韵,并分工誊抄正经。”

    秦代上谷散人王次仲创造“八分书”,意为割程邈隶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兼具秦篆之柔美,与隶书之方正、简便。当世著名的书法家梁鹄就以擅长八分书而闻名天下,因皇帝喜爱,故而鸿都门学出身的梁鹄倍受时人吹捧。

    游殷这话让魏越摇头笑道:“此言谬矣,蔡师所书已非‘八分书法’所能局限,某称呼蔡师所书为楷。楷书,天下文字之楷模也!”

    这话让游殷微微皱眉,随即释怀,点头应和:“书七经所用之正字,称得起字之楷模。”

    魏越还是摇头,纠正他:“蔡师之字,足以当得起文字楷模之称,何须仰仗七经?岂不知,七经雕刻所用字体影响百世千秋,朝野大儒哪个甘于人后?之所以采纳蔡师手稿,原因就是蔡师所书文字令朝野大儒自叹弗如。”

    大篆、小篆、汉隶、楷书这四个阶段的文字发展,此时经蔡邕之手已达到一种成熟境界。

    在魏越向游殷讲述‘正字楷书’这个新概念时,同时很多地方也在谈论蔡邕的字。七经石刻还没有开放,可石刻字迹已经流传出来……解释起来很简单,七经石刻是印刷术的起源。

    七经石刻,拓印,印刷,技术发展流程就是如此。

    与入军营坐牢的魏越比起来,顾雍这位江左少年郎已是京中闻名人物,高门贵戚争相交结,此时顾雍在一帮同辈士子请求下,讲解‘正字’,他面前正好铺着一块撕扯下来的衣袖,袖上拓印着十二个完整的‘正字’。

    就连蔡邕、卢植、韩说等人也只有‘正字’这个概念,还是因为七经石刻的学术地位原因。不似魏越先知先觉,已有了‘正字楷书’这么一层认知。

    此时此刻的顾雍讲着,突然发愣,他想起了魏越的字。

    魏越常用清水在岸边岩石上练字,从未留下痕迹,唯一的笔迹就是随身携带的随身笔记。而随身笔记,却用两种新字写成,一种字体散乱无比,顾雍根本看不懂这种字体的意义!

    此前只觉得蔡邕的字很好,好的找不到缺点;可如今京中一片攀附、赞叹,已让顾雍意识到‘正字’背后的无穷力量。而自己的字与蔡邕如出一辙,再对比魏越的字,顾雍莫名恼怒,沉默中怒目渐圆。

    堂中一众士子不明所以,坐在顾雍身侧的卢慎伸手拉拉顾雍手肘,笑着对众人说:“诸君,元叹兄似乎有所顿悟!”

    有顿悟这种说法,可哪有顿悟时面露怒容的?

    似乎只有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真被骗了的人,才会展现怒容。

    “原来如此!”

    顾雍拉长语调,中气十足吐出四个字,狠狠一拍自己大腿侧旁,双目绽光:“诸君!若以章草手法,书蔡师正字,该是何等气势!”

    他反应过来了,魏越的一种字体是‘章草’变种,章草以隶书为本,而魏越的草书以蔡师正字为本!

    文字的变化以简便为第一要素,精美才是第二;汉隶就有草书,主要用在奏章上以方便快速书写,叫做章草,以此增加行政效率。

    顾雍短短一句话,让堂中人物陷入短暂沉默,随后人人面带喜色相互看看,齐齐向顾雍拱手行礼,语腔先后不齐:“我等拜谢元叹先生点拨迷津!”

    几乎是满堂之人无有遗漏的恭贺、道谢,顾雍脸上的红潮散去,一瞬间惨白,毫无血色。

    他想开口解释什么,张张口又音色喑哑吐不出声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