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红楼梦-讯家童凤姐蓄阴谋 馈土物颦卿思故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气”很长

    通常一个写作者抓到一条主线,他就会沿着这条主线走。我们一直强调这条主线是尤二姐、尤三姐和柳湘莲,可是第六十七回开始的时候,大家会有一点惊讶,发现作者避开了尤二姐、尤三姐、柳湘莲,开始去谈薛姨妈、薛蟠、薛宝钗、林黛玉和宝玉。我希望大家在第六十七回特别感觉一下长篇小说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它跟短篇小说不一样,短篇小说往往可以很精简地围绕着一个主线发展,甚至中篇小说也是这样,比较有名的例子像加缪写的《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从头到尾的主线就在主角默尔索身上。长篇小说不可能是这样的写法,因为长篇小说这样写,一定会变得很无趣、很贫乏。

    之前我也说过,长篇小说很像织锦,它中间不同颜色的线特别复杂,不像单色绢,比较简单。写长篇小说的时候,可能有各种颜色的几百条线要去穿梭跟编织。目前许多人认为《红楼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长篇小说,因为它编织的线是最多的,甚至跟托尔斯泰的《复活》相比。《复活》还只是追踪卡秋莎或者聂赫留朵夫,它的线相对是比较单一的。俄罗斯人很擅长写长篇小说。很奇怪,长篇小说常常是地域特别广大的人会写出来,生态跟文化是有关的。我去俄罗斯旅行的时候,真的吓一跳,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都那么远,因为远,觉得里面有一种耐心,有一种毅力,可以慢慢去编织一个东西,我们称其为“气”很长。我觉得文学里的空间感跟现实里的空间感,有时候有一种冥冥中的互通。比如说在我们居住的台湾,短篇小说非常精彩,1960年代以后出来几个非常了不起的短篇小说家,可是长篇小说相对讲起来就弱一点。

    《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就让我们看到时间上的长跟空间上的广,会编织出一种丰富的生命形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我常常拿来跟《红楼梦》对比的,我觉得这两部至少是影响我最大的长篇小说。可是《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三个主要的兄弟串起来编织的线,也还是没有《红楼梦》复杂。所以我一直觉得,《红楼梦》并不只是我们作为汉字的阅读者跟华文的阅读者对它有偏爱或者私心,就是因为它的编织的复杂,它的的确确放在世界小说里是一个最伟大的作品。

    我到土耳其去参观织地毯的工厂,看到一个昂贵得不得了的地毯中间的经线跟纬线,复杂到惊人的地步,最后编织出来的图案简直像天空的晚霞一样美。一个工人可能要花十几年的时间去织一张毯子。《红楼梦》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作者用他一生的经验,光最后写作修改就是十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一部大小说,所以这里面绝对还包含了一种耐心、耐力。在比较短促的、对时间没有历史感、对空间没有辽阔感的文化当中,非常难产生大小说。但我绝对不认为住在一个小的空间范围当中,心灵上的空间一定狭小,如果怀抱着一个世界性的心灵——我们说“世”是“古往今来”,“界”是“上下四方”,你心灵当中有古往今来、有上下四方——这个心灵的空间就可以很大。

    《红楼梦》的“气”很长,所以就不会急,尤三姐死掉了,作者可以暂时把这根线抛开,这根线可能一段时间不会看到,因为它被盖到其他线底下,可是隔了很久,这条线又会出来,这才叫编织。用《红楼梦》编织的方法去看自己的生命,会发现其中也有很多的线,这些线有时候你会觉得它消失了,可是其实你活得越久,可能到了中老年以后,会忽然发现很多的线,三十年前开过头的,其实没有消失。什么时候会出来,在你的人生里面扮演什么角色,你也不知道。

    生命不是单一的一根线在发展。我们今天觉得遗憾的是,在比较通俗性的连续剧或者综艺节目里,线都太简单了,对人生的复杂性没有办法理解。甚至我们在现实里面所有人跟人的关系,因为短促跟功利,只看到当下的线。但人生的线怎么会这么简单,人生的线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编织。一个生命跟另一个生命之间的牵连,一个社会的组织性,都非常复杂。

    冷漠自有来由

    第六十七回一开始,讲道:“薛姨妈闻知湘莲已说定了尤三姐为妻,心甚喜悦,正自高高兴兴要打算替他买房治屋、办妆奁、择吉日、迎娶过门等事,以报他救命之恩。忽有家中小厮见薛姨妈,告知尤三姐自戕与湘莲出家的信息,心甚叹息。正自猜疑,是为什么原故?”这时候宝钗来了,听完以后,“并不在意”。

    宝钗听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的主角跟她年龄差不多,发生了跟她的生命状态完全不同的变故,她有一种冷静的、置身事外的感觉。不要误会置身事外一定是冷漠,不要认为冷漠一定是坏,因为读《红楼梦》最忌讳的是,你觉得这个人我很喜欢,这个人我不喜欢。我记得我们从第一回开始就跟大家谈到,《红楼梦》大概给我最大的一个生命感慨是:到最后你不敢随便判定你身边的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好或者不好,因为他有他生命存在的理由。

    通常女孩子十五岁左右,读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绝对是要激动掉泪的,可是宝钗没有,她淡淡地说:“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是生命里本来就有这个部分。人生是这么不可测定,早上出太阳,下午可能就有暴风雨;早上可能是福,下午可能变成祸。这些民间的俗语,因为我们用得太多了,反而没有去思索当中所具备的生命智慧。

    可是宝钗在这里其实是对于人生有太大的透彻性,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心疼一下宝钗?我们都忘了有一天宝钗的爸爸忽然走了,她是经历过这个东西的。我们都觉得宝钗厉害、精明、冷酷,但宝钗是经历了人生中大心酸的人,这个女孩子十岁左右就经历到了“人有旦夕祸福”。如果不从同情的角度去看宝钗,其实也不公平。一个家族,有这么大的家产,主掌家务的人忽然走掉了,摆在这个女孩子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崩溃,一条路就是撑起来。宝钗选择了第二条路,因此她一夜之间就要成熟。

    读到这里还是有一种心酸,宝钗好像是说:妈妈你在哭别人,那你不知道我们自己也经历过一样的事,爸爸是一夕之间走掉的。她讲这个话的时候,之所以是那种冷冷的感觉,因为她经历过事情。

    宝钗还说:“这也是前生命定,活该不是夫妻。”这句话有点吓人。“活该”,在我们今天世俗里变成不好的词,可是从汉字的本意去看,其实有“注定”的意思在里面,意思是这个生命当中他们不可能做夫妻了。“他们活该不是夫妻”,这句话有一点像预言,大家觉得宝玉跟黛玉一定要在一起,结果活该不是夫妻,是宝钗最后跟宝玉结了夫妻。到了某一个年纪,我们大概都知道,很多年轻时候预料的东西最后并不如我们所预料。这样的事情看多了以后,我们可能觉悟到:那个酷、那个冷漠其实不是无情,是觉得人生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冥冥之中的注定。

    透彻人生的理性

    然后她跟妈妈说:“妈所为的是因有救哥哥的一段好处,故谆谆感叹。”这几句话不像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讲出来的,可是说明了宝钗的个性。宝钗的思维是什么?有没有发现她的逻辑是功利的?就是柳湘莲本来跟薛家是仇家,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薛蟠在路上碰到了土匪,柳湘莲把土匪打走了,救了薛蟠。人世的恩跟怨也是因果。宝钗看到了这个因果。

    宝钗是特别透彻的,因为透彻才会有一种“酷”,如果有一天看过人生太多的爱恨生死以后,那个“酷”才是最深层的酷。柳湘莲被称为“冷二郎”,够酷的,绝对比现在的周杰伦酷得多。可是柳湘莲还是有他的热情,所以最后会出家。真正的一个酷的典型其实是宝钗,宝钗是真正的冷,那个冷是因为她把生命里面全部的事情都看透彻了,爱跟恨、生跟死,她都嗤之以鼻,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冷,就是对生命彻底的幻灭。很少人看到宝钗这个部分,总觉得宝钗只是功利而已。我觉得功利背后还有一个幻灭,因此这个角色就不太一样了。

    她劝妈妈说:“如果他二人齐齐全全的,妈自然该替他料理,如今死的死了,出家的出了家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如果活着,就帮他们料理婚事,可以感觉到宝钗做人的周到吗?因为他们活着,我们是要继续做人的,所以要周到;可是死的死了,出家的出家了,算了吧,就不必再管了。所以宝钗对另一个生命毫无同情,她觉得既然死的死了,出家的出家了,那就由他们去吧,不要在这里再费多余的心情和心思。

    这里面的微妙其实不好写,我说不好写的原因是,稍微笔锋不对,读者就会觉得宝钗很可怕,像个女巫一样让人讨厌。可是我不觉得,我觉得宝钗这里有她自己的心酸,因为她面临的家业的问题太严重了,她要撑起这个家族的事业,她不能够随便动情。所以她说:“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损了自己的身子。”她还是比较理性地去思考说,现在哭泣、难过,把身体搞坏了,死的也不会复活,出家的也不会回来,有任何好处吗?有一种人在生活当中的思维就是完全理性的。这里面没有对或不对,人生里面需要不同的人,有时候在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宝钗这种人是不能少的,因为她代表了一个绝对理性的判断。

    接下来立刻话锋一转,她就说:“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许多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来回几个月,妈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不然倒叫他们轻看了无礼似的。”宝钗在为家族担忧。大家再细读这一段话,会感觉她的头脑里真的在思考这个问题。宝钗觉得这个家族今天飞黄腾达、富贵荣华,可是如果不把底下这些做事的、每个月按时拿薪水的人安抚好,根本做不下去。忽然从一个浪漫的悲剧爱情故事一转,变成现实里面怎么去处理事情,这个绝对就是宝钗的思维,她头脑里的逻辑是:人生就是好好把当下的事情处理好。

    宝钗一出场,讲的话全部是宝钗的个性,如果是宝钗跟着哭、跟着难过,就绝对不是薛宝钗了。从比较同情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没有权利去生发她自己的感伤,因为家族的事业都在她肩膀上,她必须一肩挑起。

    薛蟠哭了

    “母女正说之间,见薛蟠自外而入,眼中尚有泪痕未干。”有没有看到对比?薛蟠的眼中有泪,是因为他最爱的人出家了,他最爱的人的对象自杀了,他忽然感到青春里面的那种痛苦,所以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可是也因为这个真性情,薛蟠绝对没有办法继承家业,因为继承家业要有绝对的冷静。这个家业不是普通的家业,薛家是皇商,整个皇族的商业全部操控在他们家手中,一个这样动情的、每天含着眼泪的人出来掌控,这个家族是势必会垮掉的。

    从某一个角度讲,薛蟠比宝钗更多一点感性。那种人的柔软、人的温暖的东西这个时候表现出来了。温暖跟冷漠也只是人生的两个现象,本身可能并没有好跟不好的问题,世界上都是薛蟠这样的人,大概也垮了;可是世界上都是宝钗这样的人也蛮可怕的,所以这就叫编织。作者在编织,作者让你看到生命没有绝对的好坏,薛宝钗跟薛蟠是同胞兄妹,个性这么不一样。通常我们都会喜欢宝钗,不会喜欢薛蟠,可是在第六十七回里非常明显看到薛蟠绝对有薛蟠的可爱,他的那种人性上流露出来的天真跟无邪,还有不功利的那个部分,跟宝钗流露出来的厉害、精明刚好是截然的一种划分。可以看到,这个编织多么细心。

    薛蟠从小爸爸去世,妈妈太宠他,所以这个哥哥反而没有任何担当的能力。因为这个哥哥太不成才,老是惹事,结果又训练出妹妹很厉害、很能干。《红楼梦》一直在讲这种因果,我觉得有点像《易经》的哲学。因为妈妈,养成儿子的无能;因为哥哥的无能,结果培养出妹妹的精明,这都是因果,中间是一步一步地串联。

    在现实里看到一个人性格上的优点或者劣点的时候,你就会看到相互的关系,因为它不是单一事件,它旁边一定还有其他的事件可以观照。所以,单一抽取那个事件,评判这个人很好,评判那个人很坏,大概都没有意义。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环境里,人会单一化,可人都不是那么单一的,不管好或者坏,中间都有很多牵连,看到那个牵连的就是文学。如果是一个比较丰富的、有生命力的政治,会多一点文学的眼光,看待人的世界不会单一跟片面。我想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红楼梦》所看到的精彩的地方。

    世俗和文学

    薛蟠“一进门来,便向他母亲拍手说道……”薛蟠就是情绪激动的人,宝钗绝对不会拍手,宝钗永远冷冷静静讲话。肢体语言越大的人,其实越是情绪化的。他说:“妈可知柳大哥、尤三姐的事么?”薛姨妈说:“我在园子里听见大家议论,正在这里才和你妹子说这件公案呢。”薛蟠说:“这事奇不奇?”薛姨妈说:“可是。柳相公那样一个年轻聪明的人,怎么就一时糊涂,跟着道士去了呢?”从世俗的角度看待一个人的自杀、一个人的出家,其实到现在为止大概也离不开负面的看法。可是我刚才已经提过,为什么文学里面的出家跟死亡常常是最动人的场景?文学会使我们发现两个自我,现实永远鼓励你要成功,才是圆满;可是有一个部分是在另外一个自我里做不妥协的完成。文学因此产生了非常强的平衡功能。

    很多人认为,如果小孩子看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后,都学罗密欧、朱丽叶自杀,不是很惨吗?很多人从这个角度认为有些文学要被禁止,可是刚刚好相反,读罗密欧、朱丽叶,读到最感动,哭得最厉害的人是不会自杀的。因为他随着剧中人已经有过一次死亡经验,所以回到现实的时候,反而是比较平衡的。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美学就是从这个角度看艺术。为什么我们看自杀的凡高的画这么感动,因为我们有一个部分是凡高;可是看完凡高的画,感动完了以后,我们在现实里不会去做那个选择。一个社会自杀率越来越高的时候,是因为文学艺术的东西少掉了,人的某一个坚持的、宁为玉碎的毁灭的梦想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在现实里去完成。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自杀?我们不要忘记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文学的阅读极度没落,他们没有这部分的满足感。

    我大概中学的时候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哭得稀里哗啦。哭过以后,到现实里就好一点;如果没有哭过,那个哭憋在心里面,在现实里反而会走向绝望。所以父母不要担心孩子在读什么悲剧,要让他多读一点悲剧。因为亚里士多德说:“悲剧使人净化。”悲剧会纾解很多东西。

    我们不要忘记,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时候,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身体上的忧郁跟感伤性的东西。青少年在发育的过程里,会意识到自己身体里面的某一个东西是毁灭性的。心理学上也说,青春期的自杀倾向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状况,里面有一种对生命的实验性。记得我在高中的时候,读了台湾的小说家王文兴写的一篇小说,里面就讲一个高中的男孩子,尝试着用刀片去割自己手掌上的掌纹。因为他听说那是生命线,生命线越长,可以活得越久。整部小说在写一个游戏,最后变成割到动脉。其实,我们在那个年龄有时候会有那个心理状况,就是很想去试。自杀对那个年龄来讲不见得是一个有什么起因的事件,有时候就是他要实验他的生命,想了解生跟死到底是什么?他想要跨过那条线去试——几乎变成他的某一个游戏。可是在文学里读过以后,很奇怪,在现实里你不会有这个欲望再去做这件事情。

    薛姨妈在这里批评柳湘莲、尤三姐,也是一个世俗的角度,因为世俗一定认为这是悲剧。尤三姐的死亡是被曹雪芹写成诗句的,“揉碎桃花红满地”,只有在青春期的时候,才会觉得死亡这么美,而且她宁可要这个美丽的死亡,不要那个邋邋遢遢的死亡。这在心理学上是绝对可以理解的。可是到薛姨妈这个年龄的时候,她就看不到“揉碎桃花红满地”的那个美,她会觉得好可惜。这就是不同角度对这个事情的不同看法。

    薛姨妈还是比较从人性的角度说:“想你们相好了一场,他又无父母兄弟,单身一人在此,你也该各处找一找才是。靠那跛足道士,疯疯癫癫的能往那里去?左不过是在这房前左右的庙里、寺里躲藏着罢咧。”你看,又一个世俗的看法。跛足道士、癞头和尚在《红楼梦》里是先知的角色,他们出来讲的话是度化人间的。薛姨妈这种对人世间所有东西还有很多眷恋的人,是看不到先知的。西方人常常说耶稣再来,他还是会被钉十字架,因为大家不知道什么叫做先知。所谓先知其实扮演的就是跟我们今天贪恋的东西刚好相反的角色。如果有一个人一直跟你讲,放弃你现在的权力,放弃你现在的财富,放弃你所占有的东西,你不是听不懂,是做不到。

    比如一个妈妈很虔诚,每天念佛经,一天三次上香,可是当她的小孩子读大学读了一半忽然去出家了,妈妈就哭得冲到庙里去大骂和尚。其实就是这样的。她还在现实里,虽然念佛经,可是没有透彻地去理解。

    商人家族的周到

    “薛蟠说:‘何尝不是呢。我一听见这个信儿,就连忙带了小厮们在各处寻找去,连个影儿也没有。又去问人,人人都说不曾看见。我因如此急的没法,唯有望着西北上大哭了一场,回来了。’说着,眼眶儿又红上来了。”薛姨妈赶紧又劝:“你既找寻了,没有,把你待朋友的心也尽了。焉知他这一出家,不是得了好处呢!你也不必太过虑了。”然后又借这个机会教诲了一下薛蟠:“一则张罗张罗买卖,二则你把你自己娶媳妇应办的事情,倒是早些料理料理。咱们家里没人手儿,竟是笨雀儿先飞,省得临期丢三忘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特别注意“家里没人手儿”,意思是说你爸爸不在了,也没有其他的兄弟可以帮忙,就一个妹妹,妹妹也不能出面帮哥哥办婚事,所以你自己应该打点一下。“再者你妹子说,你也回家半个多月了,想货物也该发完了,同你作买卖去的伙计们,也该设桌酒席请请他们,酬酬劳乏才是。”

    你可以看到这种周到,其实里面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观念。今天一个企业成功,绝对是能跟员工有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民间俗语常常说,你吃肉,我至少也喝点汤吧。这个民间的俗语也是一个智慧,就是说如果你让人家觉得一点好处都没有,都是你们的好处,这个事业迟早要垮掉。从政府的管理到企业的管理,都是如此。

    薛宝钗提醒的这个东西,林黛玉绝对想不到,因为林黛玉家不做生意,宝玉也不会懂。王熙凤的父辈是九省统制,她是官僚家族,所以王熙凤厉害,可是王熙凤不够周到。商人家族是最周到的,因为在做生意的过程里面,一定是利益均沾,让别人一点都不拿,迟早要出事。薛宝钗懂,是因为这个家族是皇商,一个从事贸易的商人家族,才会这样。

    西方的资本主义建立起来,从工人工作十四到十六小时,没有退休金、没有分红制度,到今天,西方的资本主义经过修正,跟社会主义之间有一个平衡,所以劳退制度各方面建立得非常完备。台湾这几年其实一直在学这个东西,慢慢要过渡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资本家投资之后,要想到如何让这个利益跟大家能有一个分享。独占性的东西在商业上是危险的。

    我们看到,薛宝钗这么早就有这样的观念,所以有时候我很想用宝钗来写近代中国的商业观念。可是后来这种商业观念并没有成熟,中国传统的政府其实一直怕商业,一直防堵商业,而西方的文艺复兴就在讲商业、讲企业,这使得西方后来在明清之际超越了东方,因为它的资本主义发展成熟了。

    铤而走险

    下面有一部分我比较希望大家注意到,就是薛姨妈讲:“他们固然是咱们家约请的吃工食劳金的人,倒底也算是客,又陪着你走了一二千里的路程,受了四五个月的辛苦,而且在路上又替你担了惊怕沉重。”注意“工食劳金”这几个字,他们就是按时间打工拿劳动薪水的。对这种劳动者不要认为说,我用你已经是给你利益了,如果有这样的观念,最后可能会有一个暴动,因为他们没有被公平对待。除了物质上要得到利益,精神上也没有被歧视,这两个部分,大概是社会阶级间不冲突的最大原因。

    当一个社会大家觉得权力跟财富都在你们手中,跟我无关的时候,大家就会铤而走险。因为我一无所有,闹起来没有什么损失,可是你损失很大。薛姨妈还说到底他们“算是客”,“客”就是你请来的员工。清朝的戏大家都看过,所有的大官一直到下属都自称奴才,曹雪芹的家族中曹寅官做到这么大,对康熙皇帝还是自称奴才。可薛姨妈跟宝钗的观念是:我们请来的员工是客。这个观念其实是一个现代的观点。就是今天我有一个公司了,我请了员工,这个员工应该是被当成奴才吗?还是说他是客?如果是客,他就有被尊重的部分。我们今天的劳动人口很多,他们到底是奴才还是客,我想里面有一个观念的问题。如果他是奴才,他就可以暴动;如果他是客,就可以有比较平等的相处关系。

    “又陪着你走了一二千里的路程”,这里面其实也话中有话。我们知道以前做生意的人最怕的是在路上碰到盗匪,盗匪出现的时候,员工可以跟盗匪勾结。他们拿一点点薪水,可能一辈子干这一票就够了,把所有的货物抢了,然后跑到另外一个省去,再也找不到。所以这些陪着走一二千里路的人,其实是最重要的人,他们帮助你把货物卖掉,而且冒着生命危险,因为土匪来,这些人也被杀的。如果回来没有任何的安抚,绝对会出问题。

    我常常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感慨,觉得宝钗这个女孩子真是厉害,她在这个时候特别提醒家族如何去做很多的修正。特别注意,这个话宝钗没有直接讲,宝钗提示妈妈,要妈妈去讲,因为妈妈是董事长。这也是宝钗聪明的地方。

    在第六十七回里面,这一部分是一般我们今天看《红楼梦》都忽略的部分,因为大家太注意尤三姐的死亡跟柳湘莲的出家,反而没有注意到作者了不起的地方,是串联了这个部分,让你忽然看到了薛家背后的另外一个组织的关系。这才配得上大小说、长篇小说、伟大的小说,就是它格局够大。把这一段删掉,很多人觉得不影响尤三姐、尤二姐的故事主线,可是少掉这一段,整个大小说的架构没有了,薛家的背景就会看不到。

    薛蟠带的礼物

    小说的主线就从尤三姐的死亡跟柳湘莲的出家转到了薛蟠身上,薛蟠就开始安排如何请客了。“话犹未了,外面小厮回说:‘张总管的伙计送了两个箱子来,说这是爷各自买的,不在货帐里面。本要早送来,因货箱子压着,未得拿。昨儿货物发完了,所以今儿才送来了。’一面说,一面又见两个小厮搬进了两个夹板夹的大棕箱来。”这两个箱子特别讲到是用夹板夹住的棕箱,就是怕碰撞当中会有损坏。这个地方又看到薛蟠的可爱,他去做生意,可是替他妈妈带了一箱东西,替他妹妹带了一箱东西,还特别用夹板夹住。

    “薛蟠一见说:‘哎呦,可是我怎么就糊涂到这步田地了!特特的给妈和妹妹带来的东西都忘了,没拿了家里来,还是伙计送了来了。’”薛宝钗笑他说:“亏你才说!还是特特的带来的,还是放了一二十日才送来。若不是特特的带来,必定是要放到年底下才送进来呢。你也诸事太不留心了。”从这个精明的女孩子来看,觉得哥哥真是糊涂到了极点。

    打开来看,就是南方带的一些土产,给妹妹的一些玩具,里面有那种整套的泥人,题材大部分都跟戏剧有关。泥人可以捏到非常的惟妙惟肖,现在大概在虎丘那一带还有。一整套用一个盒子装起来,外面有一个纱罩罩起来,很精致。这里就呼应到刚才为什么要用夹板去夹,因为里面是泥人,很容易碰坏的。薛蟠有他的细心之处,特别疼爱他的妹妹。

    这个男孩子粗剌剌的,粗鲁得不得了,可是人世间他有一个特别关爱的人,就是他妹妹,他会为妹妹细心起来。这是文学里面最了不起的描写。其实教育里有可能最重要的是发现人的这个部分,每一个生命如果你不用片面跟单一的标准去看待,你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他都有可以被启蒙的部分。“蒙”,就是他被蒙蔽了。我们从第一回看下来,薛蟠打死了人,抢人家老婆什么的,全部都是坏事。可是第六十七回作者忽然让你看到,他就是疼他妹妹,会为妹妹特别做很温暖、很细致的事情,这个温暖跟细致就是薛蟠的可贵之处,也就是人性里面那个可以被启发的部分。他什么人的话都不听,很奇怪,就听宝钗的话。所以有时候人世间的因果真是难以解释,我们觉得通常都是哥哥命令妹妹的,可是在薛家刚好相反,因为那个妹妹够聪明、够冷静,又漂亮。

    分派礼物

    “且说宝钗随着箱子到了自己房中,将东西逐件过了目,除将自己留用外,遂一分一分配合妥当,也有单送玩意的,也有送笔墨砚纸的,也有送香袋、扇子、香坠的,也有送胭脂头油的;酌量其人分办,只有黛玉与别人不同,比诸人加厚一倍。一一打点完毕,使莺儿同一老婆子跟着各处去送。”我们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哥哥大老远从江南带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给她,她立刻就要跟大观园里的人分享——宝钗所有的东西都是跟别人分享的。

    可是注意这个分享不是情感的,其实是理智的。因为她知道薛家已经人单势薄,爸爸去世了。她一定要做人极其成功,要把社会上所有的东西打点好。她今天在京城是做客,没有任何的帮手,所以一定要让每一个人都觉得她好。《红楼梦》里面最好玩的是,所有的人都说宝钗好,包括那个应该说宝钗最多坏话的黛玉——因为她们有情敌关系,可是黛玉都说她好。

    分礼物的时候,一份一份的,分得很妥当。黛玉是比别人多一倍的。宝钗知道如何和那个最跟你敌对的人搞好关系,你就对她再加倍好,她就化掉了。搞政治的人不读《红楼梦》真的很惨,就是原来人跟人之间有另外一种相处的方法。就玩手段来说,宝钗的手段也不得了。《红楼梦》里有多少的跟政治有关的东西啊。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最爱读《红楼梦》的,所以他真厉害。这本书里面其实有很多的权谋,但是这个权谋跟三国的权谋不太一样,三国的权谋全部变成计谋,可《红楼梦》是讲做人。宝钗如果是一个成功者,这个成功者是周围敌人最少的。

    可不要误会,觉得宝钗太可怕了——利用权谋,不是,是她的生命里面已经越来越自然地在处理这个事情,因为她的家族要维持下去不容易。我们想想看今天台湾的这几个大家族,大家屈指也算得出来,如果说落单到最后要由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去撑,这个女孩绝对跟我们会不一样,她绝对会被训练到打点出她爸爸在世时所有的关系,不然她生存不下去。

    这里面可以看到第六十七回忽然避开了尤三姐跟柳湘莲,其实是很精致地编织出宝钗的个性。

    黛玉触物伤情

    黛玉得到礼物以后,也不像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在那边又蹦又跳地说,哇!好多巴黎的特产哟!“他见江南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因想起他父母来了,便对着这些东西挥泪自叹。”我想大家知道林黛玉这个时候的哭,就是忽然觉得所有的往事被勾起:她已经这么多年没有回家乡,而家乡也是回不去的,家乡的人大部分都凋零了,特别是父母都已经故去。这么多年依靠着外祖母过日子,没有家乡的人来看她……“可见人若无至亲骨肉手足,是最寂寞,极冷清,极寒苦,无趣味的。”

    她身边有一个跟她相处了最久、最懂她心事的丫头紫鹃,立刻就知道她为什么而哭。这个时候,宝玉来了,宝玉永远是那个最贴心的角色,所以我们说宝玉其实是观世音菩萨,他会感觉到哭声。宝玉也有一份礼物,他看到礼物想到的就是林黛玉,觉得“黛玉见了人家哥哥自江南带了东西来送人,又系故乡之物,勾想起别的痛肠来”,所以他就来了。宝玉的了不起是,他“揣摩黛玉的心病,却不肯明明的说出,恐黛玉越发动情”,所以就装傻。

    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一种安慰是装傻的。小时候读不太懂,现在觉得特别心酸的一个故事就是《二十四孝》里老莱子的故事。爸爸妈妈九十几岁,他自己也已经七八十岁了,可是他要装成幼稚园孩子的样子,在地上滚来滚去,逗爸爸妈妈笑。小时候觉得好无聊,可是你会发现那个故事里其实有一种心酸:有时候你逗一个人开心,是你自己在装傻,你自己扮演了那个像小丑一样的角色。

    第六十七回宝玉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宝玉就说,我知道你为什么哭了,因为你嫌宝钗送的东西太少。其实我们知道刚好相反,因为宝钗送黛玉是加倍的,可黛玉的伤心是她自己的自怜跟自伤。不是他人对我如何,是我自己的生命已经陷在一个感伤跟悲剧的情怀里面。

    宝玉知道黛玉父母的双亡是她生命里注定的一个悲剧,越讲她越纠结在那个地方,这个时候真的没有办法安慰,怎么安慰其实都是悲剧,所以就不如装傻。“黛玉见宝玉那些呆样子,问东问西的招人可笑,稍将烦恼去些,略有些喜欢之意。”你可以看到什么叫菩萨了,菩萨是他都知道,可是他在引逗对方的时候,对方不知道。你的生活里有时候有一个人在扮演这个角色,可是你不知道,你可能觉得他很唠叨,你觉得他烦得要死——智慧或者慈悲都很难真正被看到。有时候看到一对夫妻,太太唠唠叨叨的,一直骂那个丈夫,很多人就说这个丈夫真是像菩萨,可是后来我在想,说不定这个太太也是菩萨。因为其实每个人的修行方法不同,如果没有这个太太,大概又是另外一种形式。

    宝玉来,他是清楚他为什么来的。其实宝玉这一生跟黛玉的关系,他都知道是什么样的。这个妹妹爱哭,如果爱哭,如何让她可以化解,如何让她不纠结在自己忧郁的情绪上,他就扮演了那个小丑的角色。宝玉在别人面前也不完全是这个样子,可是他一到了黛玉的面前,他就扮演那个傻的角色。黛玉这么聪明绝顶的一个女孩子,常常会看不出来宝玉竟然在化解她,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因果。

    所以我会觉得读《红楼梦》最后是读自己身边的人,你会发现身边好多人是在《红楼梦》的关系里。你很难解释那个关系到底是什么,但多一层这样的关系,你的生活里面会出现另外一种豁然。另外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会让你的生命不是那么单一。

    薛蟠请客

    薛蟠听了母亲的话,就开始办桌请客,慰劳员工。酒席上,有一位就问:“今日席上怎么柳大哥不出来,想是东家忘了没请么?”刚好触动了薛蟠的心事,“薛蟠闻听,把眉一皱,叹了一口气”,就又一次把尤三姐自杀、柳湘莲出家这个事情讲了一下。

    这些员工说,一直听说有道士把一个俗家弟子度了,“今听此言,那道士度化的原来就是柳大哥么?早知是他,我们大家也该劝解劝解。任凭怎么,也不容他去!又少了一个有趣儿的好朋友了。实实在在的可惜可叹!”这些员工也都是小孩子,大概都是十几岁不到二十岁的,在他们的叙述当中,能感觉到他们都喜欢柳湘莲。这个人会武功,又会唱戏,然后在路上打退了土匪,大家都觉得他像个哥儿们一样。

    可是那天就吃得有一点不尽兴,最有趣的句子是,大家都发现东家,就是薛蟠,“只是长吁短叹,无精打采的,不像往日高兴让酒畅饮。席上虽设了些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美品佳肴,怎奈东家皱眉叹气,众伙计看此光景,不便久坐,不过随便喝了几杯酒,吃了些饭食,就都散了”。如果这一天薛蟠吃得好得不得了,照顾大家照顾得好得不得了,一直劝酒、吃菜,就不是薛蟠了。薛蟠是心里面有心事之后,没有办法把事业做好的人;如果是宝钗绝对不是这样子,宝钗可以把事情放下,变成另外一个角色,然后来扮演那个角色。

    薛蟠没有办法这样,因为他是真性情,他不知道说你今天是总经理,不管家里发生任何事,但今天晚上尾牙,你还是要扮笑脸,让员工好好过日子。做大事业的人,他的心事是不能被看出来的,他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把场面上的东西弄得好好的。可是薛蟠真的不是那块料,所以最后就有一点不欢而散。

    旁敲侧击

    所有的读者读到这里的时候,都着急一件事情,就是王熙凤生病,在她不知道的状况下,丈夫在外面金屋藏娇,包了一个二奶。都知道这个事情迟早要爆发,也好几次有蛛丝马迹。可作者真是沉得住气,读者越想知道,他越不讲,有时候看小说你忍不住多翻两页,想看到底以后怎么样了?可高手就是这么沉得住气。

    薛宝钗送礼的时候,就有一些蛛丝马迹。薛宝钗给每个人都一份礼物,结果她的丫头莺儿从王熙凤家回来,把礼物又带回来了,宝钗说:“为什么这一份没送去呢?还是送了去没收呢?”莺儿就说:“我方才给环哥儿送东西去的时候,见琏二奶奶往老太太房里去了,我想琏二奶奶不在家,知道交给谁呢?所以没有去送。”这里面就带到一点这个事件。宝钗就说:“你也太糊涂了。二奶奶不在家,难道平儿、丰儿也不在家不成?你只管交给他们收下,等二奶奶回来,自有他们告诉就是了,必定要你当面交给才算么?”因为如果凤姐知道别人都有,她没有,这是很不礼貌的事。所以莺儿就又跑去再送一次,路上碰到一个老婆子跟她说:“闲着也是白闲着,借此出来逛逛也好。只是姑娘你今日来回各处走了好些路儿,想是不惯、乏了,咱们送了这个,可就完了。一打总儿再歇着。”这就是小员工的心理,觉得我在办公室闷死了,出来逛逛也蛮好的。

    这都是我要讲的细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心理空间。宝钗的心理是不要让人家有疑虑,老太婆的心理是可以顺便逛逛园子。这里面就是两个空间出来。然后中间又夹了一段,莺儿送了东西回来,宝钗问:“你见了琏二奶奶没有?”莺儿说没有,宝钗又问:“想是二奶奶还没回来么?”这个丫头就说:“回是回来了。因丰儿对我说:‘二奶奶自老太太屋里回房来,不像往日欢天喜地的,一脸的怒气,叫了平儿去唧唧咕咕的说话,也不叫人听见。连我都撵出来了。你不必见,等我替你回一声儿就是了。’因此便着丰儿拿进去,回了,出来说:‘二奶奶说,给你们姑娘道生受。’赏了我们一吊钱,就回来了。”宝钗听了,“自己纳闷,也想不出凤姐是为什么生气”。但我在想,宝钗是一个打听事情最仔细的人,她大概也猜到了。

    但作者的写法就是透露一点点,先不给你看特写,远远让你看到王熙凤可能在生气,可是大家都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生气。读者知道大概事情爆发了,可是作者绝不立刻进入这个事情。

    赵姨娘夸宝遇冷

    然后中间又插进来一段,说宝钗的礼物送到赵姨娘那里去。赵姨娘见了礼物“忙忙接下,心中甚喜,满口夸奖:‘人人都说宝姑娘会行事,很大方,今日看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家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搭拉嘴子他都想到,实在的可敬。’”那个最没有被照顾到的,大家最冷落的,所有人都看不起的,永远被人家踩在脚下的赵姨娘,得到一份礼物,高兴得不得了,就开始赞美宝钗了。赞美完又开始骂起黛玉,说:“若是林姑娘,也罢么,也没人给他送东西带什么来,即或有人带了来,他只是拣着那有势力、有体面的人头儿跟前才送去,那里还轮的到我们娘儿们身上呢!”

    这里面其实不是黛玉好或者宝钗好的问题,是说林黛玉要给一个东西,是她真性情给;可宝钗给,一定是礼数,礼貌上要周到。宝钗是再不喜欢的人都给,她越不喜欢的人,她可能越要给,加倍给。这个就是刚才讲的宝钗的哲学,到最后就没有敌人了。林黛玉不是,她就觉得我喜欢的人,我就给;我不喜欢的人,根本理都不理。所以你看到社会上是有两种人,一种是注重情的,一种是注重礼的。情跟礼是应该配合在一起的,有了情而无礼,可能就是黛玉的下场,最后很多人不喜欢她,招嫉;有了礼没有情,其实有时候是虚伪,就是宝钗。所以这两个人真是分不开,我们会觉得最好她们在一起平衡一下会比较好一点。

    “赵姨娘因环哥儿得了东西,深为得意,不住的托在掌上摆弄,瞧看一会,想宝钗乃系王夫人之表侄女,特要在王夫人跟前卖好儿。”平常王夫人是最讨厌她的,因为王夫人是原配,她是妾,本来就有先天上的敌对性。然后这个赵姨娘又不成个样子,所以王夫人根本看不起她。作者这里写王夫人的反应真精彩:赵姨娘“将抱的东西递过去,与王夫人瞧。谁知王夫人头也没抬,手也没伸,只口内说了声:‘好,给环哥玩罢咧。’并无正眼看一看”。可以看到中间的对比:一个大户人家千金小姐出身的王夫人,觉得这个赵姨娘丫头出身,真是讲话不像样子,她理都不理她的。

    有时候在社会里稍微观察一下人世间的风景,真是很动人。我说动人就是说,你会在里面看到很多东西,也许让你感伤,也许让你辛酸,但是你不知道谁对谁错。不是谁对谁错,因为她们两个出身太不一样了,对生命的表达也这么不一样。赵姨娘永远碰一鼻子灰,永远在自取其辱,因为她总想高攀,可是她总高攀不上,因为她高攀的方法永远是错的;王夫人也觉得我不要跟你对话,因为跟你对话我就倒霉了,我就自降身份。作者完全用画面带出了这种感觉。

    袭人观景

    宝玉谢完宝钗回家,和袭人聊天。袭人说:“你看送林姑娘的东西,比送我们的多些,少些,还是一样呢?”你看到这种细心,袭人也是细心的。宝玉说:“比送我们的多着一两倍呢。”袭人说:“这才是明白人,会行事。宝姑娘他想别的姐妹等都有亲的热的跟着,有人送东西,况且他们两个,不但是亲戚,还是干姐妹,难道你不知道林姑娘去年曾认过薛姨太太作干妈的?论理多给他些也是该的。”有没有看到,对宝钗的赞美有好几个层次:有林黛玉的心服口服,有赵姨娘的夸奖,还有袭人的评论。

    然后袭人说,琏二奶奶前一阵子都在生病,也应该去看看她了。这又是袭人的周到。我一直提到说,读者还是很想知道到底王熙凤要怎么去抓奸了,因为这是一个戏剧性高潮,可是作者就一直在拖,读者觉得袭人要去看王熙凤了,总应该揭晓了吧,可下面又牵连出来三个阻碍。

    袭人出了怡红院,“来至沁芳桥上立住,往四下里观看那园中景致”。怡红院一出来就是沁芳桥。沁芳桥是一个观景点,花落在水中,整条河流都会有花的香味,所以才叫“沁芳”。沁芳桥在小说里出现很多次,很重要,葬花也在这里。但袭人通常都是一个办事的人,不太会在沁芳桥上停留,她也从来不是一个乱看风景的人,忽然在那边看起风景来了。读者读到这里,不免就会着急了,可是越想知道那个结果,作者就越沉得住气。沉得住气其实不是写作的技法,沉得住气是一种生命态度——知道生命这么漫长,所以不急。

    袭人看到什么?“时至秋令,秋蝉鸣于树,草虫鸣于野。”有没有发现她作起诗来了?袭人平常绝对不是这样的人,她也不识字,也不作诗,可是这个时候忽然感觉到秋天的风景那么美。这种细节是不得了的写法,因为袭人忽然进入她自己的一个内心的孤独世界,她开始看风景。这时候才能够把刚才讲得太过急躁的东西缓和下来。

    我们特别注意一下,所有的文字语言一旦进入到固定节奏,节奏就会慢下来了。比如大家读《岳阳楼记》的时候,前面是叙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都是有点白话性的叙述。可是说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要开始描写风景的时候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三个字三个字、四个字四个字排开,速度就慢下来,成了从散文过渡到诗的格局。“园中景致,时至秋令,秋蝉鸣于树,草虫鸣于野。”这四个句子,两个四字的句子,两个五字的句子,四四五五,构成它的谐和性。出现诗的情感,整个步调就慢下来了。

    这其实也让读者跟作者一起沉住气,就是不要那么急,我们不是在拍连续剧,不必要那样撒狗血。拍连续剧的人常常跟我讲,有一段时间连续剧规定三分钟要有一次哭泣,五分钟要有一次打架,不然观众就转台。可是这样的戏剧跟文学都不会好,因为人生不是这个样子。

    曹雪芹淡淡写来:袭人“见这石榴花也开败了,荷叶也将残上来了,倒是芙蓉近着河边,都发了红扑扑的骨朵子,衬着碧绿的叶儿,倒令人可爱”。这里在讲时间跟季节,石榴花是五月的花,五月的花已经全部凋零了;荷叶大概是六月最繁盛,六月也过了,所以荷叶半残不残;芙蓉是九月的花,还没有完全开。有没有发现,袭人竟然在那边看花了,石榴花看完不够,还看荷叶,荷叶看完不够,又继续看芙蓉花。

    我刚才提到文学写法的吊胃口,就是要有缓和性。很多人把这个当作文学技巧,我觉得不是,我觉得是一种生命情境,事情看多了以后,才会不急,才会沉得住气,才会知道生命里面其实没有那么一定要着急的东西。贾琏的金屋藏娇是事件,芙蓉花一朵朵将要开放也是事件,作者没有区别大事小事,他在平等地看生命的状况。这是我最佩服曹雪芹的地方。每一个东西、每一个细节对他都是大事的时候,他的生命就有真正的平等观在里面。

    他不只写人物有平等观,在他眼里,黛玉的写法跟尤三姐的写法同样重要。同样在写景致的时候,石榴、荷花、芙蓉也各自有它生命里的时令。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一定的时节,他们各自在生命里面自生自灭,那个生跟灭就开始产生一种心境。

    特别注意这是袭人,我一直要强调说,袭人平常不太表现这个部分,可是的的确确你就觉得袭人这一天很特别,她忽然走向自己生命里面的一种情境,所以她会慢慢在那边静观很多的事物。

    细节的质感

    很多人感叹说学生的作文不好,我觉得不完全是文字跟技巧的问题,我觉得有一部分是心境慢不下来。袭人在桥上站住,看风景、看花、看不同的花,这种缓慢是作者特别送给大家最好的一个生命哲学,因为所有的急躁使你看不到其他的事件。

    好,看风景看完了,终于下了桥,应该直奔王熙凤那里,可是没有想到第二个事件发生。袭人碰到李纨房里使唤的丫头素云,手里捧着洋漆盒,注意特别讲洋漆盒,所以是外国的食盒。袭人就问:“往那里去?送的是什么东西?”这两句话都有趣。

    袭人的个性是特别不愿意卷入是非的,通常不会问人家到哪里,不问那个东西里面装的是什么?可是这一天袭人有点反常,因为她要扮演把节奏拖缓的角色。读《红楼梦》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这些细节,可是这些细节都有它一定存在的意义。素云说:“这是我们奶奶给三姑娘送去的菱角、鸡豆。”袭人说:“这个东西还是咱们园子里河内采的,还是外头买来的呢?”又是细节,细节到近乎琐碎,完全跟小说的主题无关,可了不起的就是,如果没有这个细节,《红楼梦》绝对没有丰富的质感。

    素云说:“这是我们房里使唤的刘妈妈,他告假瞧亲戚去,带来的孝敬奶奶,因三姑娘在我们那里坐着看见了,我们奶奶叫人剥了让他吃。他说才喝了热茶了,不吃,一会儿再吃罢。故此给三姑娘送了家去。”为什么是探春?大家知道这个时候王熙凤生病,李纨在代理,李纨因为不够能干,找了探春帮忙。所以她们的关系比较不一样。细节写到这种程度,真是不可思议。我们自己写作的时候,常常少掉了这些细节,也就少掉了生活的质感。

    猜想袭人的心情

    这是第二个阻碍,讲完话了,大家分手,第三个阻碍又来了。又是最长的一段,所以这个时候大概再没有耐心的读者,也彻底放弃说:“好吧,曹雪芹,我只好跟着你走。”读者的急躁性一步一步放低。有没有发现,第一段看风景是最短的,第二段素云送东西长了一点,然后接着第三段是最长的,这个才是厉害的。吊胃口要越吊越难,才是吊胃口。如果说前面拖很长,大家可能走掉了,所以先短一点,让人觉得事情很快要发生,其实是把大家的情绪拉慢下来,拉慢下来那个事件再出来,才叫做高潮,因为有对比。如果说前面已经是急躁的,那个事件再大都不会让大家惊动。

    “袭人远远看见那边葡萄架底下有一个人拿着掸子在那里动手动脚的”,注意一下视觉,这是一个远景的拍摄,那个人是谁她看不出来,因为远,然后她是大动作,才看见动手动脚。《红楼梦》根本是一个了不起的剧本,所以导演拍不好,实在是没有道理,因为曹雪芹根本已经把分镜表都做好了,远景是怎么拍,近景怎么拍。“因迎着日光,看不真切”,连光线都写进去了,就是这个编剧告诉导演说,灯要怎么打。

    “至离的不远,那祝老婆子见了袭人,便笑嘻嘻的迎上来说道:‘姑娘怎么今日得工夫出来闲逛,往那里去?’”注意她不是闲逛的,她是要去看王熙凤的。可是她中间真的就在闲逛了。

    我觉得袭人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觉得王熙凤平常对她很好,她应该去探望、去慰问,可是她又有一点怕怕的,因为其实袭人本身是一个不太愿意卷入是非的个性。所以她的步调整个慢,又有一个心理空间在里面。如果是史湘云,大概三步两步就走到了,如果是探春也三步两步走到了。可因为是袭人,每次听到人家讲是非,她就躲开,她不要讲。但袭人又特别善良,就觉得王熙凤对她那么好,她现在在暴怒之下,好像应该去安慰一下。这里有一种两难。所以“闲逛”两个字就很有趣,因为明明知道不是闲逛,她是有动机的,可是好像有一点把动机摆开了。

    袭人说:“我哪里还得工夫来逛?我往琏二奶奶家瞧瞧去。你在这里做什么?”又带出一句话。我还是要讲袭人平常都不多嘴的,平常她就走过了,可是今天她就一定要问,你在这里做什么?

    葡萄防虫法

    祝老婆子说:“我在这里赶马蜂呢。今年三伏里雨水少,不知怎么果木树上长虫子,把果子吃的疤拉眼睛的掉了好些下来,可惜了的白掷了。就是这葡萄,刚成了珠儿,怪好看的,那马蜂、蜜蜂儿满满的围着【虫+宗】,都咬破了。”《红楼梦》的作者讲所有的东西都是准确的。三伏天雨水少,水果汁液特别浓,特别甜,所以容易招虫。老太婆不知道,但作者知道。注意“疤拉眼睛”,就是眼睛长了脓疮,流脓的感觉。这是民间老太婆的语言,是说水果不漂亮了。“这葡萄,刚成了珠儿”,注意那个语言的漂亮。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个葡萄刚刚结果的时候,一粒一粒像珍珠一样,可是你看她的语言多么精准——“刚成了珠儿”,几个字就形容出葡萄的漂亮。

    我们今天如果怪孩子们语文程度下降了,作文写不出来,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很多经验根本没有。没有记忆跟经验,你叫他写,根本是假的。一个好作文的标准绝对不是文字的问题,是生活经验的问题,生活经验丰富,才有好的文学;有细节的心事,才会有好的细节出来。有时候我觉得,语文课不妨把孩子干脆带出去,游山玩水看景致,回来自然会沉淀成好的文学。

    “这还罢了,喜鹊、雀儿,他也来吃。这个葡萄,还有一个毛病儿,无论雀儿、虫儿一嘟噜上,只咬破三五个,那破的水淌到好的上头,连这一嘟噜都要烂的。”这个可能又是一个生活经验。这个管果树的祝老婆子,葡萄是她的分红,拿到市场上去卖,是她的利润。所以她就很心疼,拿个掸子就在那边一直打。

    我们已经忘掉袭人要干吗了,对不对?讲到这么细节的时候,袭人本来要干吗,你已经忘掉了。所以讲故事一定要讲到对方忘了结局,才够厉害,东扯西扯,把所有东西包容进来。

    袭人就很耐心地教她,说:“你就是不住手儿赶,也赶不了这许多;你刚这里赶,那里又来了。倒是告诉买办说,叫他多多的作些冷布口袋来,一嘟噜一嘟噜的套上,免得翎禽草虫糟蹋,而且又透风,捂不坏。”“冷布”,就是一种稀疏透气的纱布。其实我们现在的巨峰葡萄就是这样,都有一个袋子护着,又透气,虫又咬不到。她在三百年前就知道怎么去保护水果,也不施农药。这绝对是曹雪芹的经验,就是曹家的园林当中是真的一定做过这个事情。

    袭人说:“如今这园子里这些果品,有好些种儿,倒是哪样先熟的快些?”祝老婆子说:“如今才入七月的门,果子都是才红上来,要是好吃,想来还得月尽头儿才熟透了呢。姑娘不信,我摘一个给姑娘尝尝。”她大概觉得袭人一直站在这边也不走,教她这个教她那个,是不是想吃水果。可是她又有点意思是,现在这个水果还不太好吃,又怕袭人不相信,所以说摘一个你尝尝看。这里有很好玩的心理空间,可是袭人的反应是绝对不可以。她“正色说道:‘这哪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一则没有供佛,二则主子们尚然没有吃,咱们如何先吃得呢。你是这府里的陈人,难道连这个规矩也不晓得么?’”袭人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些大丫头,必要的时候,要去训斥一下这些管园子的用人。

    好,吊胃口一定要适可而止,已经三次了,事不过三。袭人经过看风景,素云送菱角、鸡豆,然后到教这个老太婆怎么保护葡萄,够了,她就要走向王熙凤的房间。

    教养与周到

    这个时候,“正是凤姐与平儿议论贾琏之事,因见袭人,他是轻意不来之人,又不知是有什么事情,便连忙止住话语,勉强带笑说道:‘贵人从哪阵风儿刮了我们这个贱地来了?’”这才是王熙凤。记不记得王熙凤的姑妈王夫人?赵姨娘怎么巴结奉承,她就在喝茶,淡淡的,眼睛都不抬一下,这才是王家训练出来的女子,因为是大贵族。她们要有教养,就是再暴怒、再生气,袭人来了,也绝对不能够让她知道这件事情,因为家丑不可外扬。我们讲的教养就是,因为通常一个比较低阶层、书读得比较少的人,其实在这个时候情绪比较直接;可是王夫人或者王熙凤这种家族出来的人,绝对不会如此,她是不动声色的。所以她在生气,在骂底下的人,可是一有外人来的时候,她立刻就变了。

    但袭人可能已经听到一句半句了,所以这个时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我觉得这一段写袭人写得极精彩。我们到别人家里,判断这个时候处于什么样的当下,到底要怎么办,是要看脸色的。可是袭人又不能立刻说,你们有事情要办,我走了。所以她就拿起“活计簸罗儿”里的小兜肚说:“奶奶一天七事八事的,忙的不了,还有工夫作活计么?”王熙凤就跟她说:“这是我往老太太屋里请安去,正遇见薛姨太太送老太太这些花红柳绿的,到对给小孩子们做小衣小裳儿的穿着到好玩呢,因此我就向老祖宗讨了来了。还惹的老祖宗说了好些玩话,说我是老太太的命中小人,见了什么要什么,见了什么拿什么,惹的众人都笑了。你是知道我是脸皮儿厚,不怕说的人,老祖宗只管说,我只管装不听见。所以才交给平儿,给巧姐儿先作件小兜肚穿着,还剩下的,等消闲有功夫,再做别的。”

    我们看,读者读到这里,觉得好不容易见到王熙凤了,可还是被吊着胃口。我特别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到《红楼梦》里一步一步的悬疑。沉得住气,其实是《红楼梦》最难写的部分。所以中间有一段两人就在谈那个小肚兜和巧姐,然后袭人又劝她说,你身体这么不好,不可以再劳累了如何如何,就是到加护病房去看病人应该讲的应酬的话。讲到一定程度,袭人大概也察言观色,知道王熙凤再怎么周到,还是一定会露出一点点焦急。你就会发现,只有袭人这种人才看得出来,我们今天十几岁的孩子,从小没有这种训练,其实完全不知道的。而且袭人也不能说:“你们脸色不好看,我走了。”她还必须在那边讲肚兜儿讲半天,然后到适当的时候说宝二爷在家里,不能把他丢太久,我要回家了——要假借一个名义走。这些地方写周到写到惊人的地步,然后王熙凤就礼貌得不得了,送袭人送到门口,一回头就变了。

    顺藤摸瓜

    “且说凤姐见平儿送出袭人回来,复又把平儿叫入房中,追问前事,越说越气,说道:‘二爷在外边偷娶老婆,你说你是听见二门上小小子们说,到底是谁?哪一个说的呢?’平儿说:‘是旺儿他说的。’凤姐便命人把旺儿叫来,问道:‘你二爷在外边买房子娶小老婆,你知道么?’旺儿说:‘小的终日在二门上听差,如何知道二爷的事?这是听见兴儿告诉的。’”你看到线索清楚得不得了,因为旺儿是王熙凤的心腹,他不可能知道贾琏的事,所以他是听到兴儿讲,兴儿大概讲溜嘴了。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旺儿,还有旺儿媳妇。旺儿媳妇是王熙凤陪嫁来的丫头,嫁给旺儿。旺儿是什么人?是帮助王熙凤把钱拿去放高利贷的那个人。所以这个人绝对是最重要的亲信。如果旺儿都听到了,表示这个事情已经闹了很久。

    这个房子里有两派,一派是贾琏派,一派是王熙凤派。贾琏派是谁?隆儿、兴儿。王熙凤这一派是旺儿、平儿、丰儿,这两派其实是夫妻,可是各有自己的情报单位。贾琏把兴儿、隆儿带到尤二姐那边去,他们都知道,可是他们不让王熙凤的人马知道。可是现在旺儿知道了。

    我想很多细心的读者还记得,尤二姐曾经问兴儿:你们那个奶奶到底怎么样?为什么大家都说她像个夜叉一样,很恐怖。兴儿就跟尤二姐说:奶奶你最好一辈子不要见这个女人,两面三刀,脸上带笑,脚下就使绊子。兴儿是站在贾琏这一边的,所以从兴儿嘴巴里听到的王熙凤是可怕到极点、嫉妒、爱吃醋、不能容人的一个女人。可是作者也觉得你不要完全相信,因为他有派系偏见在里面。

    兴儿招供

    所以就把兴儿找来了,“凤姐一见,便先瞪了两眼,问道:‘你们主子奴才,在外面干的好事!你们打量我是呆瓜,不知道?!你是紧跟二爷的人,是必深知根由。你须细细的对我实说,稍有些儿隐瞒撒谎,我将你的腿打折了。’兴儿跪下磕头,说:‘奶奶问的是什么事?是我同爷干的?’凤姐骂道:‘好小杂种!你还敢来支吾我!我问你,二爷在外边怎么就说成了尤二姐?怎么买房子、治家伙?怎么娶了过来?一五一十的说个明白,饶你的狗命!’”

    王熙凤的了不起就是在处理事情上绝对不情绪,如果说一般的女性在这个时候第一个把兴儿先痛打一顿,因为她要发怒、她要泄愤。可是王熙凤不打兴儿,如果她打他,弄到他一塌糊涂的时候,他可能反而坚定地站在贾琏那边。王熙凤说,兴儿你如果还要命的话,一五一十招来。先来一个下马威,然后给你一个机会,你可以变成我这一边的人。

    下面这一段是我特别希望大家要读的:“兴儿听了,仔细想了一想:‘此事两府皆知,就是瞒着老爷、太太、老太太同二奶奶不知道,终究也是要知道的。我如今何苦来瞒着,不如告诉了他,省得挨眼前打,受委屈。再,兴儿一则年幼,不知事的轻重;二则素日又知道凤姐是个烈口子,连二爷还惧她五分;三则此事原是二爷同珍大爷、蓉哥儿,他叔侄弟兄商量着办的,与自己无干。’”

    兴儿其实在衡量哪一派的势力比较强。《红楼梦》里面充满着政治意识,不要看这个小小的兴儿是个小用人,可是他就权衡说:我如果是贾琏派,我可能被王熙凤打死。可我如果今天变成了王熙凤派,贾琏打不死我,因为王熙凤是强势。而且这个事情最后要怪,怪贾琏,是你娶小老婆;或者怪贾珍、贾蓉,因为是他们帮忙去娶这个小老婆的,跟我兴儿没关系,应该不关我的事。所以他在短短的几秒钟内一衡量,就已经决定说,好,我要换党了。“故此把主意拿定,壮着胆子,跪着说道:‘奶奶别生气,等奴才回禀奶奶听。’”

    他就一五一十招供了:“只因那府里大老爷的丧事上穿孝,不知二爷怎么看见过尤二姐几次,大约就看中了,动了要说的心,故此先同蓉哥商议,求蓉哥替二爷从中调停办理,做了媒人说合,事成之后,还许下谢礼。”

    听到这一段可能是王熙凤最伤心的,我们前面提过,贾蓉虽然是王熙凤的侄子,但有些蛛丝马迹说明她很喜欢这个跟她年龄差不多的男孩子。所以她心里面有一种伤心是说,贾蓉竟然背着她,帮她的贾琏去娶太太。这里面女性的哀伤是:在那个时代,一个女性其实受到很大的限制,没有办法走出去,王熙凤再精明、再干练,有些事情她还是被瞒住了。

    王熙凤的冷静

    兴儿的叙述,其实王熙凤很仔细地听,兴儿说:“尤老娘听了很愿意,但说是二姐从小儿已许过张家为媳,如何又许二爷呢,恐张家知道,生出事来不妥当。珍大爷笑道:‘这算什么大事?交给我。’便说那张姓小子,本是个穷苦破落户,哪里见得多给他几两银子,叫他写张退亲的休书就完了。后来果然找了姓张的来,如此说明,写了休书,给了银子去了。二爷闻知,方得放心大胆的说定了。”特别说到张华这个事情,王熙凤如果没有听到这一段的话,接下来翻不了案。因为王熙凤后来就找人叫张华去告。但在这个时候,王熙凤必须冷静,听到张华这个名字,知道这一条线索她可以利用。如果她这个时候吃醋、嫉妒、暴怒,她就完了,所以我们看到王熙凤多厉害。

    兴儿报告完了,“凤姐听了这一篇言辞,只气得痴呆了半晌,面如金纸,两只吊梢子眼越发直竖起来了,浑身乱颤,半天连话也说不上来,只是发怔”。“面如金纸”,是说脸上没有表情,因为在传统戏剧里面,菩萨跟佛出来是涂金色的,金色是最没有表情的一张脸。生气的时候脸会发白,高兴的时候脸会泛红,可是脸色是金色的,就是威严到了极点。她在想要怎么处理这个事情,这是王熙凤最内敛的演出,她绝对不在用人面前表现出她激动、吃醋、痛苦。凤姐“猛低头,见兴儿在地下跪着,便说道:‘这也没有你的大不是,但只是二爷在外头行这样的事,你也该早些告诉我才是。这却很该打。因你肯实说,不撒谎,且饶恕你这一次。’”你看,凤姐并没有打他,并没有发泄,还说:“很好,兴儿老实。”

    这个时候证明王熙凤还是头脑清楚的,在这么暴怒之下,她没有迁怒。王熙凤不是不气,她简直气得不得了,她伤心到极点,就是知道丈夫在她生病的时候,在外面搞这样的事情,可以瞒到滴水不漏,其实你可以从心理学上知道这个女人此时伤心到什么程度。可是她绝对不迁怒,因为迁怒是一个最危险的事,因为迁怒的时候你就没有自己的帮手了,她以后还需要兴儿这条线索,而且她要做出一个榜样说,我对兴儿很好,让贾琏派的人倒戈。政治人物如果不读《红楼梦》实在是太可惜了,因为可以帮他们忙的东西很多。

    所以这个时候她开始安安静静地喝茶,冷冷静静地想下面该怎么办。她原来是被瞒在鼓里,她现在要另外两个人瞒在鼓里,所以她开始操盘,接下来整个的情势转变,王熙凤变成强势了。到第六十八回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她如何去见尤二姐,怎么买通张华去告贾琏,怎么去闹贾珍,怎么让贾母给她撑腰。几条路线同时进行,她可以把所有的法律事件玩于股掌之间,完全抓不到她的把柄。第六十七回整个都在准备,真正的高潮到第六十八回出现。写得最美的就是王熙凤见尤二姐那一段,全身素白,连头上插的首饰都是银器,漂亮冷静到惊人,一见尤二姐就要跪下来,最强势的人是可以跪下来的,她完全扮演了弱势的角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