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红楼梦-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芒种节

    《红楼梦》讲到第二十七回,就进入了《红楼梦》最核心的部分,在很多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或是戏曲的《红楼梦》里,都以这一回里的“黛玉葬花”为主题。这个画面已经不再只是讲林黛玉的个性,而成了所有人对自然之美的一种哀悼。这一回我打算分两部分讲,先讲“宝钗扑蝶”,再讲“黛玉葬花”,这两个画面都特别美,整个春天都被这两个女性带出来了。在二十七回的回目上,作者用唐朝的杨贵妃来形容宝钗,用汉朝的赵飞燕来形容黛玉。大家都知道有个成语叫“环肥燕瘦”,“环”是杨贵妃(杨玉环),她的体态比较丰满,给人的感觉雍容华贵;“燕”是赵飞燕,她很纤瘦,让人感觉有点可怜。

    二十七回的大背景是讲春去夏来,芒种节到了,它是当年闺中少女的一件盛事,有点像日本的“女儿节”,在这一天,所有的闺中少女,大家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把各种的彩线、彩带绑在花枝上来送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华丽的景象,大观园里的花枝上绑满了丝线、彩带、香囊,所有的女孩子都聚在一起打打闹闹,好像在歌颂春天,也在歌颂自己的青春。可是在这个场景里,林黛玉没有出现。她避开了所有人和繁花盛开的美,一个人荷了花锄去葬花。“黛玉葬花”变成了《红楼梦》里最美的一个画面,在她看来,自己就像一朵在春天里无人赏识的花,而这朵花随着春的流逝,总有一天要埋葬自己。

    两种不同的生命情调

    从二十七回开始,我们知道了黛玉是非常孤独、哀伤的人,而这哀伤源于周围人的喧闹和快乐她都无法参与。黛玉身上有种特殊的清高和孤傲,她宁愿去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孤独。大家发现黛玉不在场时,宝钗自告奋勇地说:我去找她。

    宝钗和黛玉之间也一直有个结。宝钗是个骄傲的女孩子,漂亮聪明又能干,她一直觉得黛玉是她的对手,最糟糕的是,黛玉跟宝玉是从小的玩伴,他们之间的那份亲密宝钗无论如何都参与不了。所以宝钗其实一直在暗暗地和黛玉较劲,可是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她的比和斗表现得很含蓄。

    宝钗去找黛玉,半路上看到一对玉色的蝴蝶,觉得好漂亮,就拿出了袖子里的扇子去扑,“扑蝶”是一种对美的向往,有种喜气洋洋的感觉。《游园惊梦》里,就有一场扑蝴蝶的戏,十几岁的少女在花园里用扇子扑蝴蝶,带着很多身段跑圆场,在舞台上非常漂亮,如果大家看过《游园惊梦》的话,就能想象宝钗扑蝶的动作和形貌。二十七回里,作者在着意描写两种完全不同形态的女性美,这就是薛宝钗的雍容华贵和林黛玉的孤独凄凉。一个在春天里扑蝶,一个在春天里葬花。宝玉一直没有办法在这两个人中做出选择,是因为他没法辨别到底哪一种更美。宝钗感觉到的是春天跟她自己的互动,带着某种激情和喜气;黛玉则是在所有的繁华里都看到残败,带着一些感伤。其实大家身边的人大概也可以分成两类,有一类永远喜气洋洋的;另一类则总会在锣鼓喧天时想到曲终人散。

    黛玉的孤独感

    “话说林黛玉正自悲泣,忽听院门响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其实黛玉一直没有走,听到宝钗跟宝玉的笑闹声,可她还是要自己一个人凄凉地站在那里等,看到“宝玉、袭人一群人送了出来。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黛玉对宝玉的爱非常的缠绵,本来心中有恨,但当众质问又怕侮辱了他。这种爱恨的纠缠,在座的朋友一定都了解。如果一个妻子痛骂丈夫,一定是对他有爱,不然不会恨到这种程度。接下来大家看到的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回都在讲黛玉的这种纠缠。黛玉看“宝玉等进去闭了门,方转过来,犹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方转身回来,无精打彩的卸了残妆”。黛玉宁可自己孤独地品尝内心的痛苦。

    “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常的便自泪自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或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屈,只得用话宽慰解劝。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去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这大概是文学里面描写的最早的失眠症和忧郁症,黛玉一直就都是这样,晚上睡不着、睡不好,常常一个人闷坐,谁都不知道她的心思。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芒种一到,就等于春天过完了,“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我们现在很少听说“花神”了,迄今为止我只在苏州、杭州看到过花神庙,大概是因为江南的文化里有一种唯美的东西,所以才会有专门祭饯花神的庙。西方有一个神叫芙洛拉(Flora),学美术史的都知道,她是宣告春天来临的神。芒种节的花神跟西方的芙洛拉非常像,只是我们不知道花神长什么样子。希腊的花神是女性,全身都是花,大家可能记得波提切利画的《春》里面就有一个芙洛拉,到巴洛克时代,像提香画的芙洛拉就变得很丰满。我对东方的花神形象一直不是很清楚,只有一次在昆曲的《游园惊梦》里看到十二月花神出来,才知道花神原来有十二个,各主管一个月。杜丽娘和柳梦梅在花园做爱,十二个花神围着他们,用唱腔来描述他们怎么宽衣解带,其中对性的描绘非常大胆质朴,最近这个戏还在纽约演出过,连西方人都很惊讶,没想到中国明朝时的女孩子就这么大胆。最后是十二个月的花神说,他们两个贪欢太甚,就用花去惊醒他们。那十二个花神是十二种不同的形貌,有老头子、老太太、少女、少男……好像囊括了人生的全部,这跟西方对花神的解释有点不同。这里讲祭饯花神,说明《红楼梦》是以江南文化为背景的文学。

    送春的心情与仪式

    “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其实民间的风俗非常有意思,我看到这一段常想,如果现代能把这种仪式恢复了该多好,肯定比现在的男孩女孩过情人节要有趣得多。用柳枝和花编成轿子和马,这里面有工艺和美学,还有一份送春的心情。“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这有点儿像妈祖出巡,或者帝王、贵族出宫,前面有开道的阵仗。“每一颗树、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花枝招展”现在还常用,这里的“招展”是花在风里飘动的感觉,加上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女孩子打扮得漂亮到桃花、杏花无法与之争艳,莺燕都自愧不如。南方的花神庙里的对联就是花、叶、莺、燕这些东西。上联是:“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下联是:“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花神代表的是一种少女型的情感,它有一种唯美的特性。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同了大姐、香菱与众丫环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等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一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本来论理男孩子是不可以随便进女孩子卧房的,可是宝玉根本不管那一套,每次去找林黛玉都直接跑进卧房。宝钗觉得林黛玉素习猜忌,喜欢耍小性儿。其实黛玉从来都是有话明里说的,而宝钗却喜欢暗地里斗。

    大家注意一下,《红楼梦》里的时间铺排很有意思,宝钗本来要找林黛玉,可结果到了潇湘馆,看到宝玉进去了,宝钗想了半天抽身回来了。接下来一大堆的事情结束以后,镜头才重新转回宝玉跟黛玉说话。这是同一时间里的两个场景,完全是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

    宝钗扑蝶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你看作者多有趣,刚刚还在写心情,笔锋一转就写起了景色——春天的花园里蝴蝶纷飞。“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这个女孩平时很含蓄、优雅,所以扑蝴蝶也不会像个百米运动员那样,大家小时候肯定都抓过蝴蝶,一定知道动作要很慢、很轻。我想《红楼梦》的作者一定看过《游园惊梦》,因为舞台上杜丽娘扑蝴蝶的那场戏,是精美绝伦的舞蹈,也许这些舞台形象都是作者的创作灵感和艺术储备。“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这是对宝钗的动态美的描述,就那么跟着蝴蝶上上下下,忽起忽落。“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宝钗的身体比较丰满,很快就“香汗淋漓,娇喘细细”。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些字眼很性感。中国古代文学里对女性的身体的描述非常少,从曹植的《洛神赋》到白居易的《长恨歌》都不太敢正面去描写女性身体的美。说一个女孩子“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已经算是古典文学里比较大胆的描述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作者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转了场。古时候,人们夏天都喜欢在亭子里乘凉,这滴翠亭就在水的中间,所以格外凉爽。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有没有发现,宝钗其实是好奇心很强的,什么事都想知道,又要做出一副什么都不想知道的样子。“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的。’”记得不记得上一回里贾芸把自己的手帕当信物给了小红,这表示一个丫头跟一个少爷开始偷情了。今天我们当然觉得无所谓,十几岁的小孩子本来就该这样子。可是古代的礼教很严,身份、地位的界限也很严,这样私密地谈情说爱,都是不得了的事情。贾芸还好,像小红这样的丫头,真的是要被打死的。小红明知道那不是她的手帕,那个男孩喜欢自己才掉包儿的。“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们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小红把她自己的一条手帕给贾芸了。在古代把这么贴身的东西给一个人,就有情的暗示在里面。今天的小孩子之间互相给来给去,给到最后连自己都忘了。可是古代这种事情很严重,一个女孩子的手帕怎么能到一个男人的手中?所以小红就很担心,坠儿要是告诉别人的话她就完蛋了,便说:“‘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哎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玩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她们这个时候才警醒,想起会不会有人偷听,哪知早已经被人听完了。更有意思的是,宝钗刚开始根本不知道说话的是谁,可是却听得这么完整。我的意思是说,宝钗其实是一个处处都用心思的女孩子,她不但从头到尾听完,而且判断出了这个丫头是谁,这都说明宝钗是有心机的,贾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看得清清楚楚,却从不插手。如果宝钗现在搞政治的话,绝对是个高手,她可以保证任何一边都不介入。可是,她却无意间介入了一个丫头的秘密。

    宝钗的金蝉脱壳之计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宝钗是典型的儒家性格,觉得人就得守礼教,所以她用了“奸淫狗盗”这么严重的词来形容小红和贾芸的恋情。

    在宝钗看来,一个丫头就应该守丫头的本分,不能有非分之想。《红楼梦》读到最后会变得很有趣,每个人喜欢的角色都代表着你的个性,小时候,我们会很喜欢宝钗,因为你那个时候很喜欢遵守宝钗的“分”,但是等到有一天你开始叛逆的时候,就变得很讨厌宝钗,她是那种不能有一点点叛逆的人。“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记不记得红玉给宝玉倒茶的时候,连宝玉都不知道她是谁?可是宝钗竟然凭声音就听出是她红玉,而且,她还非常了解红玉的个性,知道这个丫头一向眼里看不上什么人,野心很大,明白掌握了这种人的隐私,绝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她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自保,得赶紧躲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窗户马上就被推开了,只能在刹那之间“金蝉脱壳”了。

    “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说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所以我一直提醒大家说,这是几秒钟的时间里宝钗的即时反应,大家知道宝钗的心机轻易不露,可潜意识却出卖了她,仔细探究,宝钗的潜意识是想嫁祸于林黛玉,一旦对某个人的内心有“结”,猛不丁那人的名字就说出来了。她内心对黛玉存着的芥蒂,或者说潜意识里的恨,连她自己可能都未必知道。

    “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注意“反向他”就是本来她是要被逮住的,现在她变成主动出击的了。“宝钗道:‘我才在河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宝钗先是说自己什么都没听到,后面又加了一句,刚才林姑娘蹲在这里玩水,意思是她们说的黛玉全都听到了。可见潜意识其实也蛮可怕的,它动不动就把内心恨的那个人逼到最糟糕的境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大家注意,这些话其实都是故意在打马虎眼,把红玉对她的怀疑完全排除了。我们知道红玉也是个聪明的女孩子,可是一碰到宝钗她就输惨了,因为宝钗心机更深。她在刹那间上演了这么一场戏,把矛盾转移到了林黛玉身上,自己则完全脱了干系。

    大多数喜欢《红楼梦》的人注意的是《红楼梦》里“情”的部分,所以当听说某某政治家也很爱读《红楼梦》时,可能会吓一跳。我想政治家把《红楼梦》当成为人处世之道在读,《红楼梦》里有很多深谋远虑的东西,太单纯的人根本看不出来。三百多人住在一个院子里,彼此之间充满了利害关系,可以想象其中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

    “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半日不言语就是吓坏了,因为就凭这一点真的是可以被活活打死的。“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坠儿道:‘便听见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坠儿觉得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只好认了。“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宝钗做人的成功在此已经体现出来了,她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个厚道、从不管闲事的人,黛玉在这点上跟她比是个傻瓜,常常是有什么说什么。所以后来宝钗跟宝玉结婚的时候,所有人都赞成,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比较好相处,谁都没看出来她才是真正厉害的角色。

    红玉做事的态度

    下面一段是凤姐忽然想起自己忘了一件事,要找个丫头帮忙,看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叫,红玉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前,她常常在这种关键时刻出现,司棋、坠儿、文官都是丫头,可是只有小红赶紧跑过去了,她觉得这是大好的机会。王熙凤平常身边会跟着平儿、丰儿。可是今天她的丫头大概都在忙芒种节的事,没有跟着来。凤姐就说我想叫你去办件事,不知你能不能办得好。红玉笑道:“奶奶有什么话语,只管吩咐我说去。若说的不齐全,误了奶奶的事,凭奶奶责罚就是了。”这几句话多干净利落!你先交给我办办看,办不好你处罚我就是了,一看就是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凤姐笑道:‘你是那位小姐房里的?我使你出去,他回来找你,我好替你说的。’红玉道:‘我是宝二爷房里的。’凤姐听了笑道:‘哎哟!你原是宝玉房里的,怪道呢。也罢了,等他问,我替你说。’”

    下面她就要交代事情了,大家可以把这个事情当成是交给自己的一个作业,想想如果是你要怎么去办:“‘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六十两,给绣匠的工价,等张材家的来要,当面称给他瞧了,再给他拿去。再里头床头间有一个小荷包拿了来。’”有两件事情对不对,第一件事情比较麻烦,你先要讲清楚,这个东西在哪里,接下来你还要能分辨出是汝窑还是钧窑,因为家里可能摆了一大排古董。汝窑是宋徽宗时代的一种天青色的瓷器,非常漂亮,是如今世界瓷器拍卖市场价格最高的,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也只有十几件。小红不光是要找到这卷银子,还要交待清楚这个银子是给绣花工匠的工钱,来拿这个钱的人是张材家的,她来了以后一定要当面称给她看。第二件事,再到里屋床头间,把床边的小荷包拿来。

    “红玉听说,抽身去了一会,只见凤姐不在这山坡上了。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便赶上来问道:‘姐姐,可知道二奶奶往那里去了?’司棋道:‘没理论。’”红玉很快就把事情办完了,再回来找凤姐已经不在山坡上了,问司棋,司棋说不知道。“红玉听了,抽身又往四下里一看,只见那边探春、宝钗在池边看鱼。红玉上来赔笑问道:‘姑娘们可知道二奶奶那去了?探春道:‘往你大奶奶院里找去。’红玉听了,才往稻香村来,顶头的只见晴雯、绮霰、碧痕、紫绡、麝月、待书、入画、莺儿等一群人来了。”这群丫头都是她的对头。地位都比她高。“晴雯一见了红玉,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爖,就在外头逛。’”大丫头骂小丫头通常都是这样子,就是家里花也没有浇,鸟也没有喂,炉子的火也没有生好,你就这样在外头逛。红玉是个就事论事的人。“红玉道:‘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浇花,过一日浇一回罢。我喂雀儿的时候,姐姐还睡觉呢。’”通常大丫头骂小丫头,小丫头是不敢回嘴的,可是小红的个性很强,觉得我没有错。“碧痕道:‘茶炉子呢?’红玉道:‘今儿不该我爖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这是第三件事情:你为什么炉子不生?红玉说,不是轮流值日吗?今天没有排到我,本不该我生。红玉什么时候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本分,说起话来合情合理。“绮霰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他逛去罢。’”三件事情小红都没有错,接下来这些人就不再追究对错,而开始评价人了,这是儒家伦理中的大问题,意思是:你一个小丫头竟敢这样犟嘴。最后还给了她一个罪名,该做的事不做,一直在玩儿。红玉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逛?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说着,将荷包举给她们看,大家才不说话了,大家分路走开。

    可是就在要走的时候,“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个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听得么!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一面说着去了。”本来红玉一直是在就事论事,可是晴雯、绮霰她们却始终在针对人,所以传统社会中人的纠缠真是非常麻烦。晴雯就故意讽刺她,人家也不过就叫你拿个东西,你就得意忘形成这个样子,你如果真厉害的话,你就跳槽啊。结果没有想到王熙凤后来真的要了红玉。《红楼梦》的作者其实是鼓励红玉的,认为生命就是不该受这样的委屈。

    王熙凤欣赏的典型

    “这里红玉听说,不便分证,只得忍着气来找凤姐儿。到了李氏房中,果见凤姐儿在这里和李氏说话儿呢。红玉上来回道:‘平姐姐说,奶奶刚出来了,他就把银子收了起来,才将张材家的来取,当面称了给他拿去了。’说着,将荷包递了上去。”两件事都简短有力地交代清楚了,王熙凤交代的两件事她都办妥了。可是平儿还有交代的事情,她还要再转达平儿的话,这一段才是最厉害的:“平姐姐叫我回奶奶:才旺儿进来讨奶奶的示下,好往那家去的。平姐姐就把那话按着奶奶的主意打发他去了。”“平姐姐叫我回奶奶”,这个奶奶是谁?是王熙凤,“讨奶奶的示下”就是请王熙凤批示一下,要往哪家去,平姐姐就按照奶奶的主意打发他去了。凤姐笑道:“他怎么按我的主意打发去了?”照理讲,她这样交代已经足够了,可王熙凤看这个丫头不错,想给她一个加试,看看到底中不中用。“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到“会了五奶奶”为止,已经有三个奶奶了。后面舅奶奶带了信来问奶奶好,第四个奶奶出来了,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找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姑奶奶是第五个奶奶,她连那么长的药名都讲得清清楚楚,她的这段话,连我们都听糊涂了。

    “话未说完,李氏道:‘哎哟哟!这话我就不懂了。什么“奶奶”“爷爷”的一大堆。’凤姐笑道:‘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门子的话呢。’说着又向红玉笑道:‘好孩子,难为你说的齐全。别像他们扭扭捏捏蚊子似的。’”王熙凤很少这样夸人,她是由衷地觉得这个丫头真不容易,说得这么完整。王熙凤很讨厌古代流行的一种审美,就是女孩子扭扭捏捏,话都说不清楚。然后她就对李纨说:“嫂子不知道,如今除了我随手使的这几个丫头、老婆之外,我就怕和别人说话。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王熙凤是个急性子,做事情喜欢快刀斩乱麻,一碰到那些丫头哼哼唧唧,她就急得冒火。“他们那里知道!先时我们平儿也是这么着,我就问着他:难道必定装蚊子哼哼就是美人了?说了几遭才好些儿了。”这里涉及的是一个审美问题。古代的审美趋向是女孩子要弱不禁风的,王熙凤就说当时她训练平儿就是这样训练的。“李宫裁笑道:‘都像你破落户才好。’”我们注意,说王熙凤是“破落户”不是第一次了,前面贾母也说过,意思就是像平头百姓那样没有什么教养,说话唧唧呱呱的。可王熙凤很讨厌这种所谓的教养,觉得这些东西把人弄得假兮兮的,不够大气。“凤姐又道:‘这一个丫头就好。方才两遭,说话虽不多,听那口声就简断。’说着又向红玉笑道:‘你明儿伏侍我去罢。我认你作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有没有注意到,《红楼梦》里这些贵族一旦看得起某个人,就会说我认你作儿子或女儿吧。

    “红玉听了,‘扑哧’一笑。凤姐道:‘你怎么笑?你说我年轻,比你能大几岁,就作你的妈了?你作春梦呢!你打听打听,这些人头比你大的,赶着我叫妈,我不理。今儿抬举了你呢!’”王熙凤认为认她作干女儿是抬举了她。“红玉笑道:‘我不是笑这个,我笑奶奶认错了辈数了。我妈是奶奶的女儿,这会子又认我作女儿。’”这等于是倒打了王熙凤一耙,意思是你这么聪明的人,我应该是你的干孙女才对!看到这个丫头的厉害了吧?一般人这个时候就不敢说话了,她却大方、明理,不躲躲闪闪。“凤姐道:‘谁是你妈?’李宫裁笑道:‘你原来不认得?他是林之孝之女。’凤姐听了十分诧异,因说道:‘哦!原来是他的丫头。’又笑道:‘林之孝两口子,都是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的。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就了的一对夫妻,一个天聋,一个地哑。那里承望养出这么样伶俐丫头来!你十几岁了?’红玉道:‘十七了。’又问名字,红玉道:‘原叫红玉的,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

    可是,王熙凤却说干吗一定要叫玉,就叫小红就好了。凤姐道:“既这么着,明儿我和宝玉说,叫他再要人,叫这丫头跟我去。可不知本人愿意不愿意?”红玉笑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这是聪明得不得了的回答。所以胡适在考证《红楼梦》时,一直觉得红玉后来应该还有更多的戏。我们很难判断作者安排这一段,是不是为了以后的铺陈,也许只是想表现这么一个丫头她很不安分,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十七回的上半段里讲到了两个人,薛宝钗和红玉,这两个人都不简单。

    生命进退的两难

    在二十七回里作者刻意把“宝钗扑蝶”跟“黛玉葬花”作对比,也把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女性的生命形态做了完整的呈现。其实,一旦涉及生命审美,人就会进入两难状态。大家读《红楼梦》读了这么久,感觉最深切的应该是从宝钗跟黛玉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两个女性的美,还有生命的两种难以抉择的状态。宝钗坚守一切人间的秩序、伦理和规则,以一种很健康、积极的态度入世。黛玉是孤独的,她的逍遥、坚持和孤傲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完成。二十七回作者把这两个女性摆在一起,很明显地表现了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就像宝玉处于宝钗和黛玉之间无法抉择一样,我们的生命也随时面临着入世和出世的两难。一方面觉得人不应该离开人群,承认入世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有很孤独的一部分,不断地想要离开人群,去完成属于自己的那份完美,这是一个互相冲突的状态,只有成熟的生命才会在进退之间掌握好分寸和平衡。

    《红楼梦》里其实处处在讲人生的两难,比如荣国府、宁国府是儒家的,路都是笔直的,两边永远是对称的。可它有一个大观园是道家的,它的每一条路都是弯曲的,其中有柔软的东西,中国古代很多的戏曲小说男女之间的私密爱情都发生在园林,因为园林里面可以有情的部分。当然,最理想的人生方式,是生命在进退两难之间没有冲突,能做到既有入世的部分,又保有出世的空间。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很难达到这种平衡,身边有的人热衷于入世,像宝钗一样好人缘,考级也总是甲等,升迁顺利。可你永远也听不到她孤独的心事,无法体会她内心不快乐的部分。宝钗这一类的生命现象也有属于她们的心事,因为处处都用心机,安排策划,最后就没有了真情。黛玉的生命方式完全是真性情的,可是真情有时候也会让人很难受,你想想看,如果你身边有个像黛玉这样的同事,大概也够你受的,至少你每天都要看她哭。所以通常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喜欢宝钗这种周到、圆滑的人。

    我觉得《红楼梦》最了不起的一点是作者没有写完,作者从来没有告诉读者,宝玉到底要跟谁在一起。有答案的那部分是别人补写的,他不负这个责任。我觉得他好像一直在写,直写到死也没有办法做出抉择。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也许这是作者一生中最不愿意做出决定的两难,在这两个生命之间犹疑、平衡、彷徨,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牵制关系。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二十七回里能感受到的是两个画面:一个是风和日丽、蝴蝶纷飞,一个体态丰满的女孩扑蝴蝶的美;另一个是花落花飞、红消香断,一个很瘦很孤独的女孩埋葬落花的美。

    如果没有偏见,你一定能觉察到自己的生命里这两种东西都有,这其实是一种幸福。这个幸福的意思是,你既看到了繁华,也看到了凋零。很多人认为看到凋零是一种悲哀,我却认为看到凋零是一种领悟。在日本坐在新宿御苑,一千五百株樱花的花瓣一齐飘下来的时候,那么多的花就这样死在眼前,你会有很奇怪的感觉,那感觉不只是小小的感伤,而是一种耗尽自己生命的悲壮。等一下读到的“花谢花飞飞满天”,讲的就是这种景象,要理解这种景象,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年四月到日本去走一趟,当看到成千上万片的花瓣在你面前纷纷扬扬落下的时候,你刹那之间就懂了黛玉葬花的感觉——埋葬自己。有一天你会花这样的心思去把自己的生命做一个了结。因为黛玉是仙,所以她对生命的领悟非常透彻。对比起来,那个扑蝴蝶的女孩子,看到的其实只是生命的表层。

    文学的蒙太奇手法

    作者这才又转到宝玉进了潇湘馆。这就是刚才讲的蒙太奇,如果你是一个电影的导演,你做所谓脚本的分镜表的时候,这个时间是跟刚才宝钗看到宝玉进去是同一时间,宝玉暂时被冰封定格。等到把那边的所有事情都交代完以后,再转过来说宝玉的事。我们看电影很少分析它的分镜表和脚本,可是看小说的时候你要注意,它有的时候就是电影脚本,所以很多导演大费周章地改编《红楼梦》,其实没有必要,因为《红楼梦》本身就是很好的电影脚本,它的电影感非常强。现在镜头切回到宝玉进潇湘馆。

    “如今且说林黛玉因夜间失寐,次日起来迟了,闻得众姊妹都在园中作饯花会,恐人笑他痴懒,连忙梳洗了出来。刚到院中,只见宝玉进门来了。”时间点就停在这里了,中间发生了好多事。如果大家对文学创作有兴趣,可以注意一下这种写作的手法,时间是个关键的东西,怎么去连接时间,同一时间里面的几个事件怎么交代清楚,怎样才能有条不紊。有的作者写着写着自己都忘了,某个部分在后面就没有交代了。这个地方作者相当于用两台机器在拍,一台是在后面拍宝钗看到宝玉进去,一台是拍黛玉看到宝玉进来,最后就是用蒙太奇剪接了。

    黛玉的误会

    宝玉就嬉皮笑脸地说:“好妹妹,你昨儿可告我了不曾?教我悬了一夜心。”因为前面他们两个人曾经偷看过“黄色小说”,后来他们之间就常常引用那个小说里的话来打趣对方。宝玉说得太过分,黛玉就假说要到舅舅那里告他的状。宝玉当然知道黛玉不会真的去告,因为她从来不曾要求宝玉好好读书,也不怎么在意人世间的价值,她在乎的是情和个人的自在逍遥。林黛玉根本不理宝玉,而是跟另外一个人很正常地说话。“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了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一面说,一面直往外走。”这一切都表示你少跟我说话,我们读书时跟一个人闹翻的时候也常这样。“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中晌的事,那知晚间的这段公案,还打躬作揖的。”那段公案就是昨夜黛玉被关在门外。黛玉的个性有点自闭,宝玉跟他这么亲,她对这件事也只字不提。宝玉很好玩,见她不理自己,只好跟以往一样打躬作揖地赔不是。“林黛玉正眼也不看,各自出了院门,一直找别的姊妹去了。宝玉心中纳闷,自己猜疑:看起这个光景来,不像是昨日的事;但只昨日我回来的晚了,又没有见他,再没有冲撞了他去处了。一面想,一面由不得随后追了来。”

    “只见宝钗、探春正在那边看鹤舞,见黛玉去了,三个一同站着说话儿。又见宝玉来了,探春便笑道:‘宝哥哥,身上好?我整整的三天没见你了。’宝玉笑道:‘妹妹身上好?我前儿还在大嫂子跟前问你呢。’探春道:‘宝哥哥,你往这里来,我和你说话。’”大家也许不太了解仙鹤,中国古代的庭院里都养仙鹤。有一次看“大唐展览”的时候,有一个唐朝镏金的盘子,盘子上有个文人在弹琴,前面有一只展翅的仙鹤,旁边有几块太湖石。这是中国古代最早在画面里出现的庭院,一般人都认为宋朝以后庭院文化才开始发达,可这个盘子出土以后,就说明唐朝已有庭院。很多文人认为仙鹤有灵性,它听到最美的音乐的时候会展翅,当然不一定是舞蹈。黛玉跟别人都好好地说话,就是不理宝玉。

    探春的独立个性

    探春找宝玉,是希望宝玉能帮她买些东西,因为女孩子不能出门,只能托男孩子帮自己买东西,说明探春骨子里并不安分,是个心高气傲的女孩子。

    “宝玉听说,便跟了他,离了钗、玉两个,到了一棵石榴树下。探春因说道:‘这几天老爷可曾叫你?’宝玉笑道:‘没有叫。’探春说:‘昨儿我恍惚听见说老爷叫你出去的。’宝玉笑道:‘那想是别人听错了,并没叫的。’探春又笑道:‘这几个月,我又存下有十来吊钱了。你还拿了去,明儿出门逛去的时候,或是好字画,好轻巧玩意儿,替我带些来。’”这是兄妹间的私密谈话,为什么要问老爷有没有叫你,因为老爸叫他一定是骂他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满街乱逛,探春叫宝玉帮她买外面的东西是违法的事,她担心万一老爸盯得很严的话,给宝玉添麻烦。知道没事,她才说我最近存了一些钱,你帮我代买些东西回来。贾家的女孩子每个月都有零用钱,可是她们吃穿用度都有人招呼,根本没机会花钱。

    宝玉道:“我这么城里城外、大廊大庙的逛,也没见过新奇精致东西,总不过是那些金玉铜器,没处撂的古董,再就是绸缎、吃食、衣服了。”贾家实在是太有钱了,家里什么东西都有,王熙凤随便摆在桌子上的就是件汝窑瓷器。所以他说外面那些东西有什么好玩的,哪里比得上自己家里的东西。探春道:“谁要这些?怎么像你上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镂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这就好了。我喜欢的什么似的,谁知他们都爱上了,当宝贝似的抢了去了。”探春说她喜欢的是民间做的一些工艺品,那种民间最便宜的小玩意儿,有点像我们今天捏的面人、泥娃娃之类的东西。宝玉笑道:“原来要这个。不值什么,拿五百钱出去给小子们,包管拉两车来。”探春根本不知道那些东西的贵贱,宝玉知道民间的这种东西便宜得不得了。探春道:“小厮们知道什么。你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这些东西,你多多的替我带了来。我还像上回的鞋,做一双你穿,比那双还加工夫,如何呢?”“朴而不俗、直而不拙”就是民间的那些朴素而不俗气、质朴又不做作的东西,《红楼梦》中对民间工艺有很多的赞美,认为其中有一种简朴的力量。

    宝玉笑道:“你提起鞋来,我想起个故事:那一回我穿着,可巧遇见了老爷,老爷就不受用,问是谁做的。我那里敢提‘三妹妹’三个字,我就回说是前儿我生日,是舅母给的。老爷听了是舅母给的,才不好说什么的,半日还说:‘何苦来!虚耗人力,作践绫罗,做这样的东西。’”过去的大户人家,都要求孩子生活得朴素,绝不能把心思整天花在穿名牌上,大概探春给宝玉做的是缎子绣花那种很漂亮的鞋,老爸看了就不受用了,宝玉心好,对女孩子尤其好,只要碰到这类事情,一定是自己担当。

    探春与母亲的冲突

    “宝玉说:‘我回来告诉了袭人,袭人说这还罢了,赵姨娘气的抱怨的了不得:“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做这些东西!’探春听说,登时沉下脸来,道:‘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怎么我是该做鞋的人么?环儿难道没有分例的,没有人的?一般的衣裳是衣裳,鞋袜是鞋袜,丫头老婆一屋子,怎么抱怨这些话!给谁听呢!我不过闲着没事,做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这有什么,他也气。’”也许大家听到赵姨娘抱怨探春不给自己亲弟弟做鞋而给宝玉做,我们也觉得不太像话,可是按过去的伦理,一个妾生了孩子,这个孩子是不能叫管叫妈妈的,你在伦理上还是下人。我们今天很难明白为什么探春要登时沉下脸来,她的逻辑是这样的:我不是天生给人家做鞋的人,贾环是少爷,鞋应该是丫头给他做。宝玉对我好,作为回报,做双鞋给他这是我愿意。宝玉听了,点头笑道:“你不知道,他心里自然又有个想头了。”赵姨娘的“想头”就是正庶的问题,她觉得探春是我生的孩子,干吗要对正房的宝玉那么好。“探春听说,益发动了气,将头一扭,说道:‘连你也糊涂了!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卑贱的见识。他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探春认为这“想头”是非常狭隘的,“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的意思是说她根本就没把赵姨娘当妈。探春和宝玉交往不是因为他是正房,而是因为喜欢宝玉这个人,至于正庶,她根本无所谓。探春后来选择了远嫁。在当时看来,女孩子远嫁是最悲惨的命运。但我却觉得探春也许有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一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家庭,宁愿走得远一些。

    《红楼梦》里很多叛逆的因素,是借着不同人物来表现的,前面的小红和现在的探春都在叛逆自己的身份。探春的表现被很多人解读成对亲妈不好,其实不是,她只是厌恶什么正啊、庶啊这些东西,喜欢以人对人。如果从人对人这个角度上讲,《红楼梦》真的是一本颠覆伦理的书。

    这种颠覆尤其在探春身上表现得很明显,接下来是她对自己母亲的批评:“论理我不该说他,但忒昏愦的不像了!”一个亲生女儿这样说自己母亲的时候心里肯定是非常痛苦的,“还有笑话呢:就是上回我给你那钱,替我带那玩的东西。过了两天,他见了我,也是说没钱使,怎么难,我也不理论。谁知后来丫头们出去,他就抱怨起来,说我存的钱,为什么给你使,倒不给环儿使。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探春觉得这个妈妈竟然糊涂到这种程度,怎么想也该知道宝玉根本不会要这些钱,每次宝玉出去还把钱施舍给穷人、乞丐。母亲的见识太短,缺乏智慧来对事情做出恰切的判断,这才是探春最大的痛苦,她和母亲之间的冲突多因此而起。

    送别青春的诗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大家应该注意到《红楼梦》里不管何时何地,宝玉随时都在注意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越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宝玉就想索性先别惹她,耐着性子再等两天,等她气消了再去找她。“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主题回到落花上来了,春天将要过去,繁华不再,落花满地。宝玉之所以会看到落花,是因为有他落花般的心事,宝钗能看到的只是蝴蝶,是繁华。宝玉“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这一段写得非常精彩,宝玉看到落花马上就想到黛玉,因为黛玉是这个园子里唯一会去扫落花来埋葬的人。整个园子里的落花全是黛玉的心事,而这个心事也只有宝玉能看到,宝钗根本参与不了这份感情,因为她的生命里没有这个部分。“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大家记得吗?宝玉跟黛玉有一个共同的秘密,这个花园里有一个角落是他们一起葬花的花冢,花冢也是一个象征,他们一起埋葬的是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场景一步步地带出了宝玉跟黛玉的关系,宝玉“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

    “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屈,跑到这个地方来哭。’”宝玉心里永远有种对女孩子的疼惜和关心,听到有人哭得这么伤心,就猜是哪房的丫头受了委屈,一面想,一面停下脚步细听,听到那哭声里还有歌声,然后就听到了黛玉的《葬花词》。古代人真是蛮厉害的,一哭,就哭出了这么长一段《葬花词》,它成了这部文学名著里面最重要的部分。《葬花词》感动了很多人,我想那个感动是因为《葬花词》是一首送别青春的诗,每一个人在读它的时候,都会意识到自己生命里最美好的岁月,有一天也会像花一样凋谢。当所有人都在送别花神的时候,黛玉用这么长的一首《葬花词》,对送别青春这个主题,做了一个最完美的铺叙。古今中外很多艺术手段都利用了这个主题,绘画、戏曲,甚至民间艺术捏的面人里也会有“黛玉葬花”,那个景象变成了一个少女埋葬青春的最美的意象。

    《葬花词》

    我希望大家能够从《葬花词》里,感受到对青春美的呼唤。首先它的文辞就很美,第一句开始就给我们一个画面——“花谢花飞飞满天”,只七个字,就用了两次“花”、两次“飞”。如果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同一个发音的重复会构成节奏,“花谢花飞”,花跟花之间隔了一个字,接下来飞跟飞是连在一起的,“花谢花飞飞满天”,你会发现节奏在加快。如果用镜头来表现的话,花瓣在飘落,接下来是风起,花瓣越飘越繁密。七个字里面有四个字是重复的,构成了很美的音韵和画面。作者一定真正感受过春天里的百花飘零,那一刻刹那之间与自己的生命经验构成了对话关系。这种对话超越了所谓的乐观、悲观,或者喜悦、悲哀,因为人在触到生命本质的时候,肯定是悲欣交集的。所以我一直不希望把《葬花词》引导到太过哀伤的情调里,那是小看了《葬花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颜色要消失了,香味要结束了,谁会去对它们心生怜悯?这是在提醒我们,所有的生命都会结束,可有人会对生命的结束有感觉吗?如果大家对生命的结束都没有怜惜,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花谢的时候,空中会飘过一些细丝,就是古诗词里常常提到的花絮,就像大家看到的木槿花,花开过后会飘出一丝一丝的木槿絮。这说明林黛玉对无主飘飞的东西格外有感受。“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闺房里年华正盛的少女,会惋惜春天的流逝,不知道该如何释放这样的愁绪,只好“手把花锄出绣闺”,这是一个画面,林黛玉拿着花锄,走出了绣房。“忍踏落花来复去”,“来复去”是形容动作,满地都是落花,不忍踩踏,所以要犹疑、徘徊着走。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春夏之交,桃花、李花都飘谢了,可是柳会结丝,榆会结荚,它们不惋惜桃李的飘零,独自完成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葬花词》一开始就在暗示黛玉的死亡。花在明年还会再开,可闺中的少女还在不在就不知道了。黛玉对死亡一直有一个非常强的意识,所以这显然不是在悼花,而是在悼亡。“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燕子三月在梁下筑巢,可到季节转换的时候它就飞走了。“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这里流露的是黛玉身上的某种毁灭感,意思是所有生命到最后,都不过是“人去梁空巢也倾”的空幻。“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用刀来形容风,用剑来形容霜,它们都在逼迫、摧毁着青春。“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你的美到底能持续多久?一旦飘零就无论如何也找不回来了。“花开易见落难寻”,大部分的生命是只看到花开,看不到花落的。所以黛玉在这里讲“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实际上她一直认为花的鲜红跟她的血泪是一样的,花是生命,她也是生命;花凋零,她也凋零;花埋葬,她也埋葬。民间一直有“杜鹃啼血”的传说,所以《葬花词》里也把花枝、血痕、血泪连在一起。“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这完全是黛玉的心境,寒冷、凄凉、寂寞、孤独,在黄昏把门关起来,昏暗的灯,冰冷的雨,寒凉的被。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好像在嗔怪这个女孩怎么这么容易感伤?她的感伤不只是可怜春天要过去了,也有点懊恼这个春天。“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可怜春天怎么忽然来了,懊恼它怎么忽然又去了,其实在讲时间跟岁月,来的时候不声不响,走的时候了无痕迹。“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昨天晚上听到整个的花园里全部都是悲伤的歌声,知道是花的魂和鸟的魂都在哭泣,因为春天就要走了。“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这是在讲孤独,讲生命里的某种自我完成是其他生命无法理解的。“鸟自无言花自羞”是非常美的句子,完全贴合黛玉的心境。下面是在生命到了终结的时候的愿望,她把自己的生命比作春天的花来许愿:“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但愿我腋下可以生出翅膀来,能跟这些花一起飘到天涯海角。“天尽头,何处有香丘?”“香丘”是讲花冢,此处借指女人的坟墓,在天涯海角有没有一个能够埋葬我的坟冢?“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如果没有这个可以埋葬自己身体的地方,那就不如用锦囊把这些花收起来,“艳骨”是形容花的尸骨。“一抔净土”有不同的版本,有的是“一堆净土”,现在大部分是用“一抔”,不如用干干净净的一堆土把你生命里的所有的繁华全部掩埋。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如污淖陷渠沟”,此时,黛玉所有的心愿都出来了,生命本质上是干净的,干净地来,也得干净地去。读到这里,你一定会明白《葬花词》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不只是在讲黛玉。我相信所有被《葬花词》感动的生命,内心都有一种对“干净”的坚持,因为人活在现实里一定有很多的妥协,有很多的牵连,甚至龉龊。可是在读《葬花词》的时候,刹那间会引发一个生命对没有任何牵连和纠缠的“干净”的向往,这才是《葬花词》真正动人的地方。“质本洁来还洁去”,总比掉到沟里面去被那些肮脏的东西污染要好多了。这是黛玉一直以来的心志,她宁可毁灭,也不要沾染人世间的肮脏。我们在旁边看着黛玉孤独痛苦,觉得不忍心,可是对她来说这是一种自我完成。如果用另外的方式让她去活,她是无法活下去的。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个时候跟她开始花讲话了,这个“尔”是花,你现在死去我来收葬,我也不知道哪一天我会走掉,哀悼花也是在哀悼自己。“侬今葬花人笑痴”,我今天做葬花这种傻事,所有人都笑我,你现在如果在校园里面看到一个女孩在那边葬花,你大概还会骂她一顿,说她神经病。文学里面的生命跟现实里不一样,不信可以试试看,明天你到高雄去葬花,一定有很多人说你有病。可是我要说,所有伟大的文学都是神经病文学,文学里的生命如果没有这个“痴”就不会动人。为什么《葬花词》在《红楼梦》里面这么美,是因为现实和文学最大的不同是:所有在现实里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在文学里都能变成非常美的东西。接下来是“他年葬侬知是谁”,那以后埋葬我的还不知是谁?对生命的最本质的警醒出现了,有谁会珍惜你的身体还是个干干净净的身体?《葬花词》让人碰触到很多东西,其中有对自己生命的眷恋,也有对身体上的洁净的坚持,归根结底就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生命。“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这好像在预告她自己的死亡,春天过去,百花谢完之时,也就是她容貌消失、红颜老死的时候。“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春天过完了,青春的生命也结束了,是花在落,也是人在凋零。

    我想这首《葬花词》,大概是中国古典文学里面绝美的文字,《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小说里夹了一首最伟大的诗。有趣的是,它单独抽离出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它是非常完整、唯美的一首诗。而这首诗里完全是生命里自我坚持的部分,有时候我们读西方的诗也会读到这样的东西,就是刹那之间对自己生命的珍惜、挽叹和感伤。

    我想最后把这首诗从头到尾念一次,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它的力量,也许它不需要那么多的解释: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如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了,不觉痴倒。”我想,所有人听了都要痴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