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高布利特·德·阿尔维耶拉(1846年8月10日—1925年9月9日),比利时政治家、宗教学教授,也是自由党的成员。1925年9月7日在布鲁塞尔被枪击,9月9日经抢救无效去世。

    [2]希波特·阿道夫·泰纳(1828—1893),法国19世纪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艺术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拉封丹及其寓言》、《巴尔扎克论》、《英国文学史引言》和《艺术哲学》等,在欧洲文艺界引起过强烈而广泛的反响。

    [3]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叱咤风云的西方之皇,公认的战争之神,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汉尼拔、拿破仑),一生中指挥大大小小的战役有60多场,比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汉尼拔等所指挥的战役总和还多,拿破仑因此成为欧洲不可一世的霸主,成为与恺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

    [4]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英国社会学家。他被人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他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中。

    [5]伏尔泰(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6]十字军东征(1096—1291),是一系列在教宗准许下进行的著名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但有一些东征是针对天主教以外的其他基督教派,并非都是针对伊斯兰教,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

    [7]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被称为“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是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1862年上任时提出“铁血政策”,并于1866年击败奥地利统一德国(除奥地利),1870年击败法国使德意志帝国称霸欧洲大陆。俾斯麦结束了德国的分裂,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2005年11月28日,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俾斯麦名列第9位。

    [8]埃姆斯电报背景:1866年,普鲁士军队在同奥地利军队的战争中大获全胜,击败了奥地利,扫除了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各邦国的一个强劲对手。此时,普鲁士在统一德意志的进程中还剩下最后一个障碍——法国。法国虽然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却不能容忍普鲁士的强大,以免威胁自己。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决心同法国一搏高低,决战一场。他一方面努力从外交上孤立法国,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寻找对法国宣战的借口。1868年,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再度出现危机,俾斯麦暗中敦促西班牙王室迎请普鲁士的利奥波德亲王去继承王位。利奥波德亲王起初虽然有些犹豫,但经不住俾斯麦的再三劝说,最后只好应允了。俾斯麦之所以在西班牙王位问题上大做文章,是因为他知道法国绝对不能容忍普鲁士王室成员去统治西班牙,这或许会成为法国向普鲁士宣战的导火线,而普鲁士自然会“被迫”作战。果然,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向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指令法国驻柏林大使贝纳得梯晋见正在埃姆斯温泉疗养胜地疗养的威廉一世,同他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威廉一世见法国对利奥波德亲王继承西班牙王位如此介意,便劝说利奥波德亲王放弃了王位。贝纳得梯将这一情况报告了拿破仑三世,不料拿破仑三世早有同普鲁士交战的想法,便指令贝纳得梯再次晋见戚廉一世,要求他承诺在将来任何时候,都承担义务阻止利奥波德亲王继承西班牙王位。威廉一世对法国的这一粗暴无礼的要求十分恼火,因而拒绝了。拿破仑三世有心激怒普鲁士人,便告诉普鲁士驻法大使,法国不仅要求威廉一世承担阻止奥利波德亲王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义务,而且要求他发表一份声明,保证他不损害法国利益和有辱法兰西民族的尊严。贝纳得梯又一次奉命求见威廉一世,以书面形式提出了这一要求。威廉一世对法国的无礼已经痛恨不已,便拒绝接见贝纳得梯,但他在前往火车站准备离开埃姆斯疗养地时,却又遇见了贝纳得梯。威廉一世告诉贝纳得梯,除已经申明的外,他再没什么可说的了,但不妨在柏林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后来,威廉一世嘱咐一位普鲁士外交官将这一天的事情经过,及他同贝纳得梯的谈话内容写成电文,拍发给俾斯麦。这份电报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法国大使贝纳得梯在花园里咄咄逼人地向国王提出要求,要国王允许他立即发一封电报到巴黎,说国王保证将来任何时候都不会同意利奥波德亲王继承西班牙王位。国王对这一既不公正又不可能的义务,予以严词拒绝,并声明普鲁士政府对这一问题无多利害关系。由于我的建议,国王决定在涉及这一问题时,不再接见贝纳得梯大使,而只派一位侍从副官告知他:‘国王陛下现已收到亲王的来信,证实了贝纳得梯从巴黎获得的消息。此外,再没有什么可谈的了。’国王陛下留待您决定,贝纳得梯的新的要求以及国王的拒绝,是否通报给德国驻外使节和报界。”

    [9]安条克城,存在于1098-1268年,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封建主在亚洲所建立的一个十字军国家。

    [10]乔治·厄内斯特·布朗热(1837—1891),法国将军。为了在法国建立自己的军事专政,打着对德国复仇战争的旗号,领导法国沙文主义运动。

    [11]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世人称其为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等“罪名”,布鲁诺在1592年被捕入狱,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主要著作有《论无限宇宙和世界》《诺亚方舟》等。

    [12]希帕提娅(370—415),希腊古埃及学者,是当时名噪一时、广受欢迎的女性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占星学家以及教师,她居住在希腊时代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对该城的知识社群作出了极大贡献。

    [13]圣·乔治,约公元260年出生于巴勒斯坦,为罗马骑兵军官,骁勇善战。他因试图阻止戴克里先皇帝治下对基督徒的迫害,于公元303年被杀。公元494年为教皇格拉修一世封圣。

    [14]色当战役,发生于1870年9月1日普法战争时期。战斗的结果是普军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其麾下的军队,虽然普军仍需要与新成立的法国政府作战,但此战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及其盟军的胜利。

    [15]加尼特·约瑟夫·沃尔斯利(1833—1913),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陆军元帅。他是19世纪大英帝国开疆拓土殖民时代的悍将,被英国大兵们尊誉为“我们心中最棒的将军”,但是对被英国人欺负的殖民地国家人民来说,他是一个残酷无情的刽子手。

    [16]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前470),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

    [17]释迦牟尼(约公元前624—公元前544,一说公元前564—公元前484),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尼泊尔南部),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智者”,民间信徒也常称其为“佛祖”。

    [18]马萨尼洛(1620—1647),意大利渔民,那不勒斯人民反封建起义领袖。1647年6月乘人民反对水果输入税而发动起义,领导起义者烧毁税收文书,围攻总督官邸,并被拥戴为那不勒斯人民海军将领。起义扩及卡拉布里亚、阿普里亚、阿布鲁齐地区,吸收各地农民和意大利南部城市居民加入起义队伍。在同当局谈判取消输入税时被杀害。

    [19]马丁·路德(1483—1546),他出生在德国的艾森斯莱市,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曾一度攻读法律(显然是根据他父亲的建议),但是中途辍学,成为一名奥古斯丁教团教士。1512年,他从维腾贝格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此后不久就在该校任教。因抗议罗马天主教会,他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

    [20]塔尔德(1843—1904),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是西方社会知名的心理学家、统计学家和犯罪学家。

    [21]恺撒大帝,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他在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巨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8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并制定了《儒略历》。公元前44年,恺撒遭到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恺撒身亡后,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22]安托万·洛朗·拉瓦锡(1743—1794),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燃烧的氧学说”的提出者。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

    [23]罗伯斯庇尔(1758—1794),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

    [24]诸国集合联军,指瓦尔米大捷。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引起了欧洲各国反动势力,特别是封建君主的仇视和干涉。1792年2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结成反法联盟。4月20日法国对奥地利宣战,9月20日正式开战。瓦尔米大捷是革命的法国反击欧洲反法联盟的第一次胜利,它对挽救法国革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被誉为“法兰西共和国诞生的礼炮”。

    [25]“旺代叛乱”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起因于共和国政府的政策与农民的传统情感之间的冲突,共和国政府的过激政策无疑应负一定的责任。

    [26]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公元前323),生于马其顿王国首都派拉城,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18岁随父出征,20岁继承王位,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其顿帝国最负盛名的的征服者。他雄才伟略,勇于善战,领军驰骋欧亚非大陆,使得古希腊文明广泛传播,是世界古代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27]布鲁图斯(公元前85—公元前42),布鲁图斯出身罗马贵族世家。其祖先为罗马共和国的缔造者卢修斯·朱尼厄斯·布鲁图斯,其姓氏布鲁图斯(Brutus)在罗马人心中的地位等同于罗马共和国。罗马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卡图在塞浦路斯做总督时,布鲁图斯开始了他的政途,他成为了卡图的助手。在这段时期里他靠发放高利贷迅速地成为了显贵。他在初次进入了参议院以后,便加入了保守派反对当时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执政的元老院。他非常痛恨庞培,因为庞培在公元前77年暗杀了他的父亲。在公元前49年的庞培与恺撒的罗马内战中,布鲁图斯作为保守派的代表投靠了他的老仇敌庞培。在希腊境内的法塞拉斯大战中庞培惨败,之后布鲁图斯便写信致歉于恺撒,并很快得到了原谅。恺撒又在这以后将他召入了自己的阵营。因为恺撒当时已经是一个独裁者。于是布鲁图斯与表兄一起密谋对付恺撒。公元前44年,在布鲁图斯的策划下,一群参议员(其中包括布鲁图斯)将恺撒刺杀于庞贝城剧院的台阶上。布鲁图斯等人因此不得不逃亡东方。公元前42年春天,布鲁图斯的军队打回了罗马,但军队的士气十分地低下。布鲁图斯最终战败自杀。

    [28]马克·安东尼(约公元前83—公元前30),是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恺撒最重要的军队指挥官和管理人员之一。恺撒被刺后,他与屋大维和雷必达一起组成了后三头同盟。公元前33年后三头同盟分裂,公元前30年,马克·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一同自杀身亡。

    [29]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文学家,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和《脆弱的心》等几篇中篇小说,以及其代表作《罪与罚》。

    [30]托克维尔(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旧制度与大革命》。他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前期他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

    [31]达荷美王国,是西非埃维族的一支阿贾人于17世纪建立的封建国家。国家全名为“达恩·荷美·胡埃贝格”,意思是“建在达恩肚子上的国家”,简称“达荷美”。1899年为法国所灭。

    [32]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家族。最主要代表为科西莫·美第奇和洛伦佐·美第奇。

    [33]阿利盖利·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34]奥维德(公元前43—18年),古罗马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生于罗马附近的苏尔莫,卒于黑海边的托弥。年轻时在罗马学习修辞,对诗歌充满兴趣。曾三次婚配,第三个妻子出身名门,使他有机会进入上层社会,结交皇家诗人。著有《爱的艺术》,描写爱的技巧,传授引诱及私通之术,与奥古斯都推行的道德改革政策发生冲突,于是被流放到托弥,10年后诗人忧郁而死。

    [35]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36]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1304—1374),彼特拉克是意大利学者,诗人,早期的人文主义者,被认为是“人文主义之父”。他以其14行诗著称于世,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世人尊他为“诗圣”。

    [37]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出身于古罗马的奴隶主骑士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从事过律师工作,后进入政界。初始时期倾向平民派,以后成为贵族派。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在后三头政治联盟成立后被三头之一的政敌马克·安东尼派人杀害于福尔米亚。

    [38]米歇尔·内伊(1769—1815),在1807年2月8日的艾劳战役中,内伊的第六军担任警戒,监视右翼的普鲁士军队。在3—5月,他坚守古特施塔特一线,顶住了五倍于己的奥军的强大攻势。在6月14日的弗里德兰战役中,内伊担任右翼。当接到拿破仑一世的命令“跑步前进!迅速拿下该城并控制城后的桥梁!”后,内伊于下午5时15分以难以置信的凶猛发起了强攻。第六军以弗里德兰镇中教堂的尖顶为目标,勇猛地冲向敌人,把惊慌失措的俄军挤压到了三面环水的口袋里,虽然俄军困兽犹斗,逐街逐屋地死拼,但法军更胜一筹,最终取得完胜。

    [39]加里波第朱塞佩·加里波第(1807—1882),是个意大利爱国志士及军人。他献身于意大利统一运动,亲自领导了许多军事战役,是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另两位是撒丁王国的首相加富尔和创立青年意大利党的马志尼)。而由于在南美洲及欧洲对军事冒险的贡献,他也赢得了“两个世界的英雄”的美称。

    [40]圣保罗(3—67),耶稣十三门徒之一,又译作圣保禄,《圣经》中人物,亦称为使徒保罗。信主后改名为保罗,称圣是因为天主教廷将他封圣,但新教则通常称他为使徒保罗。

    [41]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先后4次出海远航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

    [42]斐迪南·德·雷赛布(1825—1893),法国外交官,驻亚历山大港的副领事,1833年雷赛布来到开罗任职,萌生了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念头。1854年,巴夏同意由雷赛布来主持苏伊士运河工程。1869年完成工程。雷赛布由此名利双收。1884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后来,年过古稀的雷赛布被任命为巴拿马运河公司总经理,这也注定了雷赛布无法保住晚节。工程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后来公司破产,为此法国付出20亿法郎的代价,许多法国投资人血本无归,巴拿马运河工程遂成丑闻。1893年,雷赛布郁郁而终。

    [43]歌剧《唐豪塞》的全名叫做《唐豪塞和瓦特堡唱歌比赛会》,它取材于中世纪的两个古老传说:一个是关于维纳斯堡骑士唐豪塞的故事。另一个是关于十三世纪瓦特堡恋歌诗人的故事。由于唐豪塞沉溺于与美丽之神维纳斯的肉欲,从而成为维纳斯堡的一个忠实卫士。后来他厌倦这种生活回到瓦特堡。但他在参加唱歌比赛时却忘乎所以地赞颂维纳斯堡妖冶娇媚的美女,几乎被那些盛怒的骑士杀死。在热爱着他的伊丽莎白的保护和解救下,唐豪塞深感悔恨,并参加了朝圣者的行列以祈求教皇赦罪。但他的罗马之行并没有如愿以偿,为此伊丽莎白忧愁而死,唐豪塞最后却获得宽赦。

    [44]布莱士·帕斯卡(1623—1662),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主要贡献是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帕斯卡定律,并以其名字命名压强单位。

    [45]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46]《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

    [47]圣女贞德(1412—1431),被称为“奥尔良的姑娘”,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法国人心中的自由女神。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后来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火刑。

    [48]查尔斯·奥热罗(1757—?),法国巴黎人,佣人之子。奥热罗身材高大,令人生畏,是一位勇敢和精力充沛的军事指挥官和颇有计谋的战术家。

    [49]巴拉斯(1755—1820),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曾在土伦屠杀过保王党人,后又参加1794年的热月政变,在督政府担任督政。其间贪污腐化,情妇甚多,拿破仑的妻子、后来成为皇后的约瑟芬在嫁给拿破仑之前曾一度与其过从甚密。

    [50]泰比里厄斯(14—37),这位罗马第二任皇帝曾任命彼拉多为犹太巡抚,在彼拉多任内,耶稣被钉死。

    [51]成吉思汗(1162—1227),庙号“元太祖”,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

    [52]摩西是公元前13世纪的犹太人先知,旧约圣经前五本书的执笔者。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到达神所预备的流着奶和蜜之地迦南(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今天约旦河与死海的西岸一带),神借着摩西写下《十诫》给他的子民遵守,并建造会幕,教导他的子民敬拜他。历史上没有谁能够像摩西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崇拜者。

    [53]让·保尔·马拉(1743—1793),法国政治家、医生,法国大革命时期民主派革命家。

    [54]奥古斯都,即盖乌斯·屋大维(约公元前63—14),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3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恺撒的甥孙,公元前44年被恺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恺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公元前1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战争,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55]赫里奥加巴鲁斯,即马可·奥利里乌斯,几乎是最残忍放荡的罗马皇帝。他于公元前218年即位,从那时起就开始了放荡的无节制的穷奢极欲的生活,最后被禁卫军杀死(那年他18岁,只做了4年皇帝)。

    [56]乔治·雅克·丹东(1759—1794),法国政治家,法国大革命领袖。早年从事法律职业。曾当选巴黎公社副检察长。1792年8月10日革命后出任吉伦特派内阁司法部长。9月外国联军进攻时,反对吉伦特派迁都,发表了“为了战胜敌人,我们必须勇敢、勇敢、再勇敢,法国一定会得救”的著名演说,并入选国民公会,和罗伯斯庇尔一起主张处死国王。雅各宾专政开始后,他支持恐怖政策,把怀疑反革命者斩首。1794年初,他认识到恐怖政策被扩大化的危害,主张宽容,鼓吹“要爱惜人类的血”。在丹东身边团结了一批人,被称为“温和派”。在当时,“温和派”和埃贝尔等人的“极端派”爆发严重的争论。“极端派”被救国委员会消灭后,丹东等人被罗伯斯庇尔实际领导的救国委员会下令逮捕,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于4月5日走上断头台。

    [57]德摩斯梯尼(前384—前322),古雅典雄辩家、民主派政治家。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极力反对马其顿入侵希腊。后在雅典组织反马其顿运动,失败后自杀身亡。

    [58]苏秦(前337—前284),字季子,东周雒阳人(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59]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魏国贵族后裔,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其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60]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法国19世纪第一位浪漫派抒情诗人,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和巨擘。

    [61]路易·道夫·梯也尔(1797—1877),法国政治家、历史学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1871—1873)。七月革命后,先后担任内阁大臣(1832,1834—1836)、首相(1836)和外交大臣(1840)之职。梯也尔担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期间,血腥镇压了巴黎公社起义。

    [62]梅因,全名为亨利·詹姆斯·萨姆那·梅因(1822—1888),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法律史学家,历史法学派在英国的代表人物,晚期历史法学派的集大成者。因其著作《古代法》而被西方学者公认为英国历史法学的创始人,在西方法学界影响颇大。梅因的《古代法》出版后,很快便成为欧美法学界普遍研究的经典之作。

    [63]卡米尔·德穆兰(1760—1794),法国记者、政治家,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扮演重要角色,与乔治·雅克·丹东关系密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